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邱震海:上任一周年看马英九的理性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2 11: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评社香港6月8日电/联合早报网发表邱震海的文章说,马英九上任一年,他的两岸政策,其人及其执政理念,都成为执政周年评价重要的内容。

  这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速度之快,幅度之广,程度之深超出想象。客观地看,这一年不但成为两岸60年来最好的时期,而且两岸间从经贸、人员到金融合作的各项安排,已经犬牙交错,十指紧扣。就这一层面的内容而言,即便民进党上台也很难完全推翻。

  但马英九让人感到不足或不满的地方可能在于,他始终坚持台湾的主体性,主张“不独”的同时,也主张“不统”。部分台湾传统深蓝人士或一些思想保守人士认为,马英九回避一个中国,因此显得不可靠或不可信,甚至恫言应该放弃对马英九的幻想。

  马英九不是深蓝人士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这已是共识;但马英九也非绿营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这也是现实。马英九试图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保持平衡,做所谓的“全民总统”,最后搞得谁都不觉得他好,这更是马英九的无奈。

  马英九的这些作为,既有其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因素——在具有大中华情结的同时,也具有浓重的新台湾人情结和****情结;同时,也有其在台湾内部受到绿营牵制的因素。

  给台湾民主寻找理性与法治

  不可否认,马英九作为学者,经过长期学术训练,形成了冷静、客观、理性和超越。而他执政至今所体现的理性精神,却是东方政治文化传统所极其缺乏的。

  马英九的父亲曾批评他身上法律性格过多,政治性格过少。这种性格导致他精于逻辑分析,疏于政治谋略;善于平衡或超越恩怨情仇,用于塑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但却拙于在现实政治中的种种争斗。

  马英九早年在西方学术体系中受法律训练,承袭了西方的理性精神与防治传统。理性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对于解决或超越宗教、民族和政治矛盾、乃至冲突,进而在推进西方现代化(包括精神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文化与历史原因,理性精神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是相当缺乏的。在东方政治文化中,感性往往多于理性,情绪多于冷静,谋略多于思辨,尤其是每每囿于自身利益而无法完成超越。这一点无论放在早期民主的台湾民主模式、还是在两岸关系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台湾早期的民主乱象,已经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批评。早期民主所具有的法治不完善、公民和媒体质素的不成熟,以及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尖锐矛盾,都成为被部分政治人物利用和操纵的基础。

  在这方面,马英九的“不粘锅”精神本身已是政坛异数。同时他倡导蓝绿和解,试图在蓝绿之间尽力保持平衡,努力寻求台湾社会共识的基础。

  马英九这些思维和步骤虽然步履维艰,深蓝阵营也质疑他是否向绿营妥协。但就其理念而言,对于提升台湾民主质素的长期进程当有益处。

  在两岸关系上,无论是国共历史争斗还是从李登辉时代开始的颠簸,人们都可以看到海峡双方由于缺乏理性和超越,因而不但导致争端不断,而且在争议中白白错过和丧失了很多机会。

  马英九提出“不独、不统、不武”、“两岸互不否认”,虽然从大陆原有立场上看似乎很难解读,但却点出了两岸问题的结构性症结。

  同时,在去年“五二○”演说中,他提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华民族”,虽然回避了过去曾在台湾内部极易引发争议的“一个中国”,但却在中华民族的认同上与大陆迅速找到了互动的基础。

  建构两岸合理关系

  众所周知,两岸过去所有矛盾的来源,就是其在政治定位上的结构性问题。两岸的政治定位是早晚须触碰幷解决的问题。因此,单方面期望马英九完全符合北京的意愿,显然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而且也将在台湾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给马英九自身带来灭顶之灾)。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英九在民族认同框架下的两岸主张,对北京而言也是一个逐步改变的契机和动力。这种改变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不是站在一党一派的利益之上,而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历史的高度。在这方面,北京与马英九的互动过程,显然越来越遇到理性和超越的压力。

  就其个人理念而言,马英九传统上是**的,而且****的情结十分深厚。但上任一年,人们在两岸关系上完全看不到马英九的这一个人理念的表露。这显然也是马英九对其自身的克服,同样也是理性和超越。

  具有理性精神的马英九究竟是否具有政治谋略?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马英九具有政治谋略,但似乎他的种种表述都让人感到他是个“不沾锅”;说他没有谋略,书生气太重,但他上任一年来始终试图在蓝绿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不在首个任期内触碰两岸政治议题。

  但,谁又能说他没有一定的政治谋略呢?马英九不是没有谋略,而是没有中国传统政治的那种以权谋和算计为主要特征、更多是阴暗而非阳光的政治谋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英九的政治性格确实是给台湾以及整个华人世界的政治文化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马英九未来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与大陆方面磨合的前景究竟如何,马英九政治性格中的理性精神,对大陆政治未来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10-2-2 11:11:33 | 只看该作者
拜讀好文!


不能勇敢地面對"事實"、冷靜地認清"事實"、真誠地接受"事實"、所有的計畫、執行,終將為『鏡中花』、『水中月』。


單純、幼稚、政治味不足的馬英九言語,不常都是讓人們無法"逃避事實"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11:11:30 | 只看该作者
民主政治的運作方式其實很簡單
贏得選舉才能做事
為了堅持理念而冒著失去政權的風險
到時就會什麼事也做不了
總統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為了不得罪人(包括台獨份子)
在政策裏盡量走向人民意向的中間地帶
有高度共識的就先下去做
有歧見的就暫時擺一邊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統獨之爭
身為總統當然不宜表態(雖然大家都知道馬英九在想什麼)
讓想統一的人覺得有機會,讓維持現狀的人認為政府就是維持現狀,也讓贊成獨立的人認為台灣還是有獨立的可能

尤其對想獨立的人而言,這個部分絕不能用打壓的,還要說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是讚揚他們的某些實質的功勞和優點 但是在實質運作上,漸漸的走向兩岸和解的方向,增加兩岸人民的交往,交流增加,自然而然降低了台獨人士的發言高度

要馬英九對統一說些具體的意見,無異與台獨意向的選民攤牌,這在選舉操作上而言是不利的(即使已經貴為總統)
較有可能的是連任之後,或是在大選前已經很有把握連任機會濃厚才會值得一試
這種機會並不大,國民黨內以王金平為首的一批人正等待時機醞釀反撲,這樣無異是給了他們難得的機會
當然啦!
也有可能即使連任了也不表態(這也不太可能,除非共*產*黨屆時還能繼續憋下去,而馬英九也該知道再不主動,台灣也將會越來越不值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11:11:26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的政策非常到位!
马英九没有办法才这样!我理解他!小马哥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2 11:11:23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不愧为台湾同胞高票选举的领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10-2-2 11:11:20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上任一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是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23:4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