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晓凌 来源: 南方周末 日期:2008.05.12 08:18 (共有4 条评论) 我要评论
彼时,邢明开始考虑脱离股市人生轮回的宿命。1999年,他长期关注的几只海南本地股票让他获利丰厚,账户从最初的几十万突破两千万。邢明用来创办了天涯社区,如今,他的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分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350多名。
三位中国第一代股民,名校毕业,白手起家,渴望用资本改变命运。十多年来,他们炒股炒成“股神”,人生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结果仍然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入市十多年后,他们发现股市涨跌的云遮雾罩中,明明暗暗永远是政策的灯火,个人在股市中能走多远,不过取决于距离灯火的远近而已。
目前看来,汤逢雨是这一轮熊市的“股神”,尽管他在去年9月减仓时,没人会这么想。
4月24日之前,绝大多数股民只能默默无闻做“鸵鸟”——不看大盘、不查帐户、不割肉。“不然还能怎样?” 汤逢雨的一位同事苦恼地说,去年11月,他卖了房,在38元的价位,重仓几万股中石油。可随后,中石油一跌再跌,终于4月18日跌破了16.7元发行价。他做梦都盼着中石油神迹般地连续9天涨停,然后“立马清仓,从此与股票相忘于江湖”。
神迹果真在4月23日晚降临了。当晚,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千分之三下调至千分之一,次日,即刻引发中国股市常见的政策“痉挛”,近千只个股全线涨停。随后几天,上证指数陆续收复3500点,3600点和3700点。
这些天,许多转悲为喜的“鸵鸟”和跃跃欲试的“菜鸟”跑来问“股神”,是不是可以抄底了。“不好说。”汤逢雨抱歉地笑笑,自减仓后,他已不看大盘好多天。
“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汤逢雨目前的身份,这让他感到踏实与满足。这位有着16年股龄的老股民,此前只印过一次名片,因为16年来,他的身份不断在变:散户——大户——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散户。
尤涛,汤逢雨1993年在海南做大户室记者时认识的大户,多年来也被人称为“股神”。他一直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认为“市场的灵魂还是价值投资”,在2001至2005年大熊市中大赚,账户资金破亿,胜果一直维持到今年初。
但天才“股神”仍然玩不过政策魔棒。去年底他斥资数千万进入“淮柴动力”,几成该公司前二十大股东之一。但年初大小非减持导致的大跌,“淮柴动力”从他买入的97元跌到3月份停牌时的63.99元。尤涛终于被深度套牢。
他们共同的朋友,汤现在的老板邢明,则极有可能在明年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他的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0万的注册资金,来自邢明在股市中的收益。当年,这位在股市中几番起落的“股神”,正是出于脱离股市人生轮回的宿命,走上了实业之路。
这三位40岁上下的男人,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自信、进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企图以资本改变人生。入市十多年后,他们发现股市涨跌的云遮雾罩中,明明暗暗永远是政策的灯火,个人在股市中能走多远,不过取决于距离灯火的远近而已。“过去,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反感被人称为‘股神’,跌回原点后才发现,股市是一个战场,无论新兵老兵,迟早有一天会死去。”汤逢雨说。
“资本改变命运”
这一最具市场活跃因素的新事物,在摸着石头趟过中国计划经济的大河时,就浸透了政策的水分。
炒股15年后,汤逢雨仍然忘不了他刚参加工作时,指导老师送给他的一句话:“报道股市先得讲政治。”
1993年,一切都是新的。汤逢雨大学毕业,入职海口《特区证券报》。海南省刚5岁,中国股市也仅3岁。这一最具市场活跃因素的新事物,在摸着石头趟过中国计划经济的大河时,无疑浸透了政策的水分。
汤逢雨学习的第一个“政治”是邓小平的健康。1993年,股民中间开始流传邓公健康恶化的消息,这为中国引入资本的改革家久未出现的身影,左右了当时中国股市的走向。他学会了在稿子里含蓄地写,“由于健康原因,股市行情……”
没有网络、手机和傻瓜式炒股工具的时代,更多的小道消息来自“路透社”——每天,股民们在证券公司、街头巷尾中热烈地讨论与传播着“内幕消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倒反是无关紧要的”。
汤逢雨负责专访大户室。大户室位于证券公司二楼的厢房,类似于飞机的头等舱。入市金额50万以上的股民,便可在里面专用一台电脑,享受专人的填单服务与丰盛午餐,参加不定期的股评沙龙。
当时的大户室里,坐着的都是些知识精英与中国的先富阶层。每天早上9时30分,这些穿着名牌T恤、拎着个黑色真皮包的大户们,会准点“上班”,中午打打牌、打乒乓或睡午觉;下午3时收市后,常相约去吃饭、洗脚、泡温泉。
惊人的风险隐藏在悠闲的生活背后。汤逢雨的一位湖南老乡,在海口一家大户室没过多久好日子,便在1994年7月28日爆仓了。但在他逃离的第三天,三大救市政策出台,沪指狂飙111.72点,涨幅达33.46%。
汤逢雨一直在研究政策与股市的反应,这不是完全为了新闻——他发现,在股市涨跌的风口浪尖,股市的秘密正悄然显现。
他相信自己能够把握政策的动向与自己的命运。“这不再是靠终日劳作生存的时代,而是资本改变命运的时代。”1994年,汤逢雨从《特区证券报》跳到海南南洋船务公司,还开始“实验性”炒股,“常常只买100股,放在那里,慢慢观察、分析。”
在对政策的感悟上,老汤或许算是先知先觉。1996年,汤的朋友尤涛和邢明已从散户晋升为大户。这两位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在大户室里格外扎眼。他们并不总盯着大盘走势,更多的时候,在埋头搜集公司资料;对自己看中的上市公司,表现得像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能数出季报上的每一个细节及盈利模式。
尤涛初现“股神”面目,和老汤不同。他经济学科班出身,从不追内幕消息,始终坚持巴菲特式价值投资。1993年与1996年牛熊交际时刻,尤涛都成功逃顶,周围人都猜他有“够硬的北京背景”,他哈哈大笑,但并不认可:“其实我靠的是技术分析、理性判断、对市场的警觉,还有直觉。”
邢明在1993-1995年熊市中,也付了一笔不菲的“学费”,险些被淘汰出局。但他随后开始大赚。1996年,邢明买了一辆本田雅阁,发现比单位领导的坐骑还高级后,还内疚了好一阵。1996年12月16日,汤逢雨正在湖南的亲戚家中吃饭,无意间看到新闻联播在播《人民日报》评论,让大家“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明确表示政府“不托市”。热情的亲戚不住地往他碗里夹菜,他却被新闻震得松掉了筷子间的腊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