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中山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2 09: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中山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早在十九世纪末,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始终不渝继承孙中山伟大事业的中国***人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多少仁人志士为之牺牲、不懈奋斗的祈盼和梦想。

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无疑是照耀中华民族冲破漫长专制和黑暗的第一缕阳光。

毛**就明确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作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显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汲取。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就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迪。

在十月革命前,孙中山就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把握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一再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1912年,他发表题为《社会革命说》的演说,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故欲巩固国利民福,不可不注重社会问题。”

同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总部发表《社会主义之发生与派别》的演讲,更是盛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在孙中山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领袖的极力倡导下,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为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


孙中山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为之,他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度认为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已经完成,今后应大力开展以民生主义为重点的社会革命。这也是孙中山多次论及和大力称颂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

1919年孙中山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孙中山痛感“为资本家者,只知机器之为利,而不恤社会之被害也”,中国之行民生主义,即所以“消弭社会革命于未然也。”故“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针对党内外一些人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倾向,他指出:“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

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孙中山认为,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主义已达,改良专制政治,民权主义已伸,“至于民生主义,非以社会主义行之,不能完全。”我们“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则仆之素志也。”

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孙中山十分关注人类的疾苦,提出为“人生谋幸福”,应着手解决“生计”问题。

孙中山说:“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他指出,这种主张,在我国早已有之,“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问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

孙中山还指出:“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经济主义也……。社会主义系从社会经济方面着想,欲从经济学之根本解决,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孙中山认为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但这正是“社会主义之真髓”,我国古代的博施济众、尚仁、兼爱,都是狭义的博爱,不能普及于人人,只有“社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泽惠。此社会主义之博爱。”[15]所以,“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实行社会主义,“实为人类之福者”。

孙中山认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社会主义之上乘。针对国民党内一些人对共产党的反对,孙中山特别指出,这些人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

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如果说要区分一下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区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孙中山指出,共产这种制度,在原人时代已经是实行了,由于金钱的发生,才“打破了共产”,所以人类社会的斗争,就是要“再到一种新的共产时代”,而“共产主义就是最高理想来解决社会问题的”。

孙中山还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分析归类,认为“自予观之,则所谓社会主义者仅可区为二派:一即集产社会主义,一即共产社会主义。

……所谓集产云者,凡生利各事业,若土地、铁路、邮政、电气、矿产、森林皆为国有。

共产云者,即人在社会之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两相比较,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
附件
03B4BDA0.jpg (46.96 KB)
2009-1-29 21:56

16.jpg (58.19 KB)
2009-1-29 21:5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0-2-2 09:13:44 | 只看该作者
可惜.............老孙走的太早了一点..............不然.......中国是何样还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2 09:13:40 | 只看该作者
木尘有一股老黄牛的牛劲!


木尘有一股老黄牛的牛劲!

                     读李纲《病牛》诗随想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皮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宋代爱国名相李纲题为《病牛》的诗,是公元1128年李纲罢相流放到湖北武昌时写的。

  诗中说自己一生抵抗金人的侵略,努力革新政治,处处替百姓的利益着想,却落得了降职流放的结局,正如一头耕田受伤的病牛一样。

但是只要对百姓有利,只要芸芸众生都能吃饱饭,他就绝不能推迟耕田的劳苦,即使筋疲力尽病倒在“残阳”里,也心甘情愿。诗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情感。我不止一次地被这壮丽和凄美的诗句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泪光中,仿佛看见了那荒凉的旷野里、那淡淡的夕阳下,

劲厉的寒风时断时续地呼啸着,一个疲惫的身影在默默地辛勤耕耘着。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黎民的温饱,

直到付出自己的最后一滴热血。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是何等高贵的品质。

任何人读到这首诗都一定会受到深切的感动的。
附件
DSC05752.JPG (136.81 KB)
2009-1-30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2 09:13:3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就像很多人选了陈水扁。现在都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2 09:13:32 | 只看该作者
做就要做好,打过海峡,消灭国民党;
说就要有条理不要瞎蒙,就象今天有些人成天叫嚷"民主"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2 09:13:28 | 只看该作者
你是有点儿头脑的,不过也不要想得太多。

因为有能力的不是说说,而是做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2 09:13:24 | 只看该作者
睡吧,孩子,有很多事儿你换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2 09:13:20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2 09:13:16 | 只看该作者
老将继承孙中山了?那412是咋回事儿啊?老G都快死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2 09:13:12 | 只看该作者
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不能靠理想主义者.412已经证明了.**的执政更是说明了.

今天要研究社会主义,请不要局限于中国,**的历史.

我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拒绝凶狠的民族主义更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自由/进步/发展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9:13:08 | 只看该作者
可惜啊,蒋介石身为孙先生的继任者,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5 23: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