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六年的一次偶然之旅,在北京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台湾省地图册],这是一本信息量较大的工具书。一九八八年底,台湾中国广播公司依据亚广联的[什么]协议向大陆地区播音,就这样,我看着地图听新闻,到了一九九一年就积累了一定的信息量。那个时候时任增额立委的赵少康经常上中广的节目,当时民进党依靠三张牌与国民党斗争,环保,核四,二二八问题。经济要发展环保如何做,时任行政院长的郝柏村让赵少康当环保署长,我为了检验自己的资料分析与判断能力,就环保工作中的政治问题寄信赵少康谈看法,就这样与赵少康有了连线。在台湾地区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时赵少康所在的政治小圈子[新国民党连线]与国民党中央有分歧,协调未果,矛盾爆发,赵少康辞环保署长,以个人名义参选二届立委。
时任财政部长的王建煊改革了一项税收政策,将土地交易税按评估价征收改为按实际交易价征收,此举一出群众叫好,但在台湾地区的地方议会以罢会抗议,并要求王建煊辞职。王建煊在李登辉对媒体说了一句政务官行政要考虑民意的话后辞职,此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据说是美台断交后的第一次。有群众向王建煊建议,李登辉说你没民意,你去选二届立委,看看有没有民意。受此启发,我建议赵少康做做王建煊的工作,联合王建煊一起以个人名义低调参选,以争取社会同情支持。这一策略为赵少康与王建煊赢得了二十二万与二十万的超级高票,选后赵少康还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后来赵少康王建煊挟竞选之高票以新国民党连线为基础创立新党,为自己的理念打拼,我也借此把手伸进了台湾。
民进党有一个名人朱高正,因与民进党理念分歧**自己创立社会民主党,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也拉了那么一些人,朱高正搞的*会民进党的人经常去踢场。据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朱高正有些走投无路的状态了,遂建议赵少康做朱高正的工作,争取朱高正的社会民主党集体加入新党。很成功,朱高正的社会民主党集体加入新党[不是合并],提升了新党的人气,壮大了新党的声威。现在看,当时自己没想到的是这是新党与本土结合的一次尝试,意义深远,只是后来因姚立明事件,朱高正离开了新党.
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长选举,新党竞选预案是赵少康与王建煊,民进党是阿扁,国民党参选人难产,我建议赵少康向国民党建议,提名马英九参选,新党支持马英九。赵少康公开呼吁,如果国民党提名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那新党将不提参选人,言下之意就是支持马英九。国民党方面与新党都征询马英九意见,马英九多次表示不参选的意思,在这个情况下新党就提名王建煊参选并作选战布局。马英九在参选登记日的最后时刻在吴伯雄的陪同下登记参选,由此在吴伯雄的辅佐下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新党就惨了,由于新党对马英九仁至义尽,在马英九坚定的表示不参选后,新党推出王建煊参选并作选战布局,马英九突然宣布参选,新党怎么办?一个意见是继续支持马英九,另一个意见是不要管他,按原计划进行。这样新党中央意见不一致,导致了新党崩盘与赵少康个人政治崩盘。
为什么会看上马英九呢,新党成立后,带走了青年选票,李登辉指示要把被新党带走的选票夺回来。在这个指示下国民党包装了两个人,一个丁守中,一个马英九。马英九从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陆委会主委]?的位置上转任法务部长,这个时期,马英九与新党来往密切,也因为有包装,马英九的社会形象好,如果推出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新党与国民党还有社会都能接受,所以向赵少康提建议,事实也证明这个策划是对的,只是亏了新党。
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长第一次直选,国民党提名的是时任台北市长的黄大洲,民进党提名的是陈水扁,新党是赵少康。与台北市长同时开选的是高雄市长,台湾省长,我研究选情后建议赵少康,与国民党谈判,在高雄与台湾省两个选项上新党支持国民党,换取国民党在台北市支持赵少康,间称弃黄保赵,争取一点突破。可惜,赵少康未预采纳,却反用此招,在选战关键时刻宣布辞去立委职务,以求背水一战,争取支持,并散布消息说,国民党与民进党有协议,准备弃黄保陈。选战结局是陈水扁第一,赵少康第二,被戏称为末代台北市长的黄大洲第三。选后黄大洲告赵少康诽谤,赵少康还吃了官司。
一九九八年,台湾地区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时,时任经建会主委的肖万长在李登辉的[政务官要经得起民意]的思想指导下被李登辉派往肖万长的老家嘉义选立委。我研究了李登辉的意图后认为李登辉要紧急培养肖万长,遂建议赵少康新党在嘉义支持肖万长,给足面子,为日后与萧万长互动铺路,赵少康未予采纳。肖万长在当了一段时间的立委后,去当行政院长。我对李登辉紧急培养肖万长的判断是对的,当时李登辉急需一个在国民党内较温和的中派人物,李登辉选择了肖万长。我不理解的是,放着一个现成的中派吴伯雄不用,是啥意思?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指说李登辉说过吴伯雄只会唱歌,李登辉为什么冷淡吴伯雄,现在看,应该是与宋楚瑜争台湾省长的原因.李登辉为了避嫌,推外省人宋楚瑜选省长,本土的吴伯雄就是不让,大有一拼到底的气势,没有顾全大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