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5-17 13:09:38
中评社台北5月17日电/联合报今天社论说,五一七游*今日登场。一天不够,再加码廿四小时,然后呢?或许群众和平退场,或许鼓噪拒绝离场,然后呢?或许出现头破血流的场面,然后呢?或许石块汽油弹满天飞,然后呢?无论如何,最后终有落幕之时,群众不可能永远不退场,汽油弹也不可能掷个没完没了。不论打算撑多久,天下没有不散的游*。
盛大的政治*会游*在台湾已是司空见惯。例如:二零零四年绿营的“二二八牵手护台湾”把整个台湾围了一圈,至今被喻为经典之作;二零零六年的红衫军风潮,亦被台独大师林浊水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华丽的群众运动”。然而,二二八牵手护台湾一日收场,红衫军风潮则迁延了三个月,但最后皆是撤离街头,天下岂有不散的游*?
社论指,政治*会游*往往是催化政治进化的重要力量;但政治游*的影响力,其实不在其时间的久暂,甚至亦不在其手段的和平或暴力。倘若号召的命题不够正大,就不可能有聚集不散的社会支持;反之,倘若号召正大,则即使诉诸暴力,虽可能要负法律责任,但在政治上却会被视为具有正当性;而倘若号召不够正大,却欲诉诸暴力,增加社会的成本与痛苦,即不可能获得社会的同情。台湾的红衫军和平盘踞街头三个月,终于用选票制裁了陈水扁与民进党;泰国的红衫军呼啸砸烂街头三星期,但一切又回到原点。换句话说,成功的政治*会游*必须要有正大的精神命题:为谁游*?为何游*?
对于五一七,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一、人多不多?再多也不会比牵手护台湾那场多吧?二、会不会有暴力?去年底刚见过中山北路的一片狼藉,暴力又如何?三、会聚集多久?是如泰国红衫军的流血三星期,还是如台湾红衫军的和平三个月?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仍在:为谁游*?为何游*?
社论表示,五一七游*,正如一年以来多次的绿营游*,问题皆在“假外斗之名,行内斗之实”。民进党有两大内斗题目:一、“台独基本教义派”与“新本土观修正主义”的内斗;二、“挺扁”与“去扁”的内斗。如今情势的演变是,扁独联结;反扁成为反独,不想与独派翻脸即须挺扁。因而,五一七游*在本质上其实是民进党内斗的延伸;至蔡英文探监后,又欲以五一七作为民进党“团结”的黏着剂。至此,五一七游*,根本是民进党为化解内斗而游*,为化解“挺扁/去扁”的歧见而游*。这样的游*,有拒绝和平退场的理由吗?又有诉诸暴力的政治正当性吗?
民进党必须先解答两大内斗题目,才有诉诸主流社会的合理性。一、关于“国家路线”及两岸政策,是否仍主张“推翻+++国”、“台独建国”,及“正名制宪”?例如,反对ECFA,民进党能不指出如何因应“东协(东盟)加三”的对策?二、关于对陈水扁的定论,不能假“司法人权”之名,就不问扁案及陈水扁整个政治角色的是非黑白。游*终有收场之时,但“国家路线”绝不是“倾中卖台”一句“呛马口号”所能交代;而民进党虽可能在五一七前夕安抚陈水扁及挺扁势力于一时,但陈水扁不日即可出监,民进党打算用“司法人权”的花花大轿抬他到何年何日?
社论认为,民进党因内斗的张力与压力,而不能不举行五一七游*,以求宣泄抒发;但既宣布五一七游*,却更加升高内斗,竟被陈水扁及独派挟持。这就是今日五一七游*的根本样态。民进党若不能解答“两岸政策/挺扁护贪”两大内斗难题,坐穿了凯达格兰大道也没有用,用石块鸡蛋砸烂了“总统府”也没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