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两岸开太平,为天下立生命!鞠躬尽瘁,仰不愧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2 04:2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山今天去深圳图书馆聆听了台湾华人心智启发教育机构首席导师的讲座,即,张芝华">张芝华"

今天作客深圳市民大讲堂,题目是:【从心开始到形象管理】
fficeffice" />
生命之道就在于奋斗!

为两岸开太平!

为天下立生命!

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

此地我们不做,在哪做!?

现在我们不做,何时做!?

生命之道在于奋斗,

南山这一生只为两岸一中合纵联合同心同国走向共和的大事而来!
附件
从心开始.jpg (97.05 KB)
2009-5-9 21:47

为两岸开太平.jpg (67.57 KB)
2009-5-9 21:47

台湾学者张芝华.jpg (95.45 KB)
2009-5-9 21:47
传播心灵形象的爱心大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0-2-2 04:27:30 | 只看该作者
台海两岸关系回暖 有助台湾经济加速复苏
台海两岸关系回暖 有助台湾经济加速复苏
(2009-05-02)
  (台北彭博电)经济分析师认为,台海两岸关系回暖,有助于台湾经济更快复苏,也有助于提升其投资信心和更能受惠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大陆当局本周宣称,从昨天起解除对大陆企业投资台湾的禁令。中国移动(China Mobile)日前宣布,斥资178亿元新台币(8亿5000万新元)收购台湾电信商远传电信12%的股份,成为国共内战结束60年来大陆进军台湾的首家国有企业。
  受利好消息带动,台湾股Shi周五大幅飙升6.74%,创下近18年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也是台股有史以来的第七大涨幅。
  由于全球市场对台湾电子产品需求消失,导致台湾经济去年第四季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萎缩。
  新加坡的ING银行经济师莎克帕(Prakash Sakpal)指出:“台湾已经做好准备从两岸关系改善中受益,尤其是中国预期将在这轮全球经济危机中强劲复苏。”
  同台湾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局面相反,中国经济依然在增长。在中央政府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推动下,中国今年首季信贷和投资大幅飙升,经济师开始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提高到8.3%。台湾**马英九主政之后,放弃台独政策,恢复两岸三通,两岸关系得以改善,致使对台湾的投资信心和资金流入得到改观。
  台湾奇美电子和友达光电,已经在大陆家用电器下乡的刺激农村消费计划中受益。
  本地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经济师塞利士(Sailesh Jha)指出,台湾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两岸关系出现任何改善肯定都是积极的。他说:“台湾已经因制造业的衰退受到严重打击,同大陆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会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2 04:27:26 | 只看该作者
STATE BY STATE BILONG TO ONE CHINA.


STATE BY STATE BILONG TO ONE CHINA.

2 UPON 1 Belong to one China.

全文:
国共合作,合纵联合,以史为鉴,同属于一个中国。
附件
滕王阁序之续.jpg (270.3 KB)
2009-5-11 08:38

滕王阁序之续有三.jpg (415.25 KB)
2009-5-11 0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2 04:27:22 | 只看该作者
胡六点直面三大矛盾 两岸相互默认
胡六点直面三大矛盾 两岸相互默认
   2009-05-11 00:16:28  



文化交流可以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免予误解的保障
  
    两岸间“相互默认”的政治实践

  两岸的政治安排既要服从“一中框架”的原则,又要服务于两岸的政治现实和台湾民众的感情,兼顾这两个颇有距离甚至在某些范围是完全相反的政治原则,这是一个没有前例的政治难题 。 两岸面对类似的难题在处理的程序上,似乎已经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即从“相互否定”逐渐过渡到“互不否认”,再由“互不否认”过渡到“相互默认”,最终希望迈向关系的“正常化”。以过去的经验来看,“互不否认”在政治实务的操作上比较消极,也不容易建立相互默契。因此有关两岸的政治定位协商的真正基础,就在于两岸当局必须对“统一前”,两岸处于“一中框架,互为主体,治权自主”的现况“相互默认”。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建立若干运作通则和实践方法:
  
  (一)两岸当局“相互默认”之原则:

  第一、国家与政府区分的原则。两岸的“一中”原则在台湾已被彻 底地扭曲和污名化,变成是北京强加在台北头上的枷锁。事实上即使在1991年“+++国”终止动员勘乱临时条款之后,也没有停止对“一中”原则的遵行和实践,否则为何要成立“海基会”作为与大陆互动的窗口,而不以“行政院”的大陆委员会作为正式的接触管道;明乎此,就知道对台湾而言,两岸的“一中”原则不是不可接受,关键在于北京当局是否承认两岸虽然同属“一中”,但是在运作上必须从以往相互否定的“互不隶属”状态,调整为“相互默认”的“互为主体”状态。原本北京最为担忧就是一旦默认“互不隶属”,台湾就可能突破“一中”原则,形成主权的***。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大幅提高,而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提升,特别近年以来,由台湾所启动的***中国斗争较量,台湾方面不但毫无所获而且落得骂名的结果,因而北京在处理“一中”原则的自信心亦有所增强。对“一中”原则在法理上,将国家和政府适当地区分的观点,也应该是可以适当地考虑和接受。在此情况下,两岸之间的政治安排,理论上就可以理解为在大陆地区存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政府”的关系,而在台湾地区就存在着“+++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关系。从法理上说由于中国的主权没有***,但是治权仍旧对立,所以在事实上,在中国的领土上,目前存在着两组重迭的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中程安排的弹性原则。上述的安排并没有改变现状,而是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最可能的法理解释。故而双方在现实上都没有损失,但是在法理上都是有得亦有失,所得是两岸官方可以在两岸事务上直接协商,使得涉关两岸人民权益、福祉的事务,获得更有效的保障。所失是两岸对对方而言,都不是国家都只是政府。所以这样的安排并不是两岸最终的安排,在实践的过程中充满各种可能性,都有赖在实践中去探索和磨合。应该说也正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充满了弹性,所以两岸官方都可以充分保障到己方民众的利益。当然所谓弹性并不能挑战上述的第一原则,否则就不是弹性而是破坏性;至于第一原则的解释权则是两岸官方共同平等享有。

  第三、两岸先行,国际另议原则。由于上述的两岸政治安排在国际上并没有先例,因此,两岸之间的尝试在国际上可能是窒碍难行,也可能遭受各种有心人士扭曲破坏,甚至影响到两岸之间的和谐试验。故而在政治安排的初始阶段,仅以两岸事务为范围,至于两岸在国际间的互动,则可以在两岸官方直接平等协商的原则下,作出其他适当的安排,以利两岸的互动。


附件
100952864.jpg (57.57 KB)
2009-5-11 08:14
胡六点直面三大矛盾 两岸相互默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2 04:27: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两岸人民的大量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矛盾。
第二:两岸人民的大量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台胞登陆已累计达5074万人次,而以人口数来算也有700万以上的台湾人民去过大陆,大陆同胞也有185万人来过台湾。但是在台湾以2009年年初的有些民调显示,仍有近40%的台湾人民主张独立;而大陆也仍有人主张统一优先,认为台湾是倾向独立的。足见交流和理解之间,不存在自然的相关性,两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从台湾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不少的台湾民众不是没有去过大陆,也不是不理解大陆的进步,但是从他们的论点来看,大陆的进步、大陆的强大与我们何干?大陆做的好,我们赚“他们”的钱就可以了。在大陆从互联网民到街谈巷议也存在对台湾的误解和不解,如大陆同胞认为“既然马英九也反台独为什么不和大陆统一”。总之,经过卅年的交流之后,台湾人民对大陆产生了认同的断裂,大陆人民对台湾的理解也没有增加。所以如何可以突破台湾同胞对中国认同的冷漠感,使得台湾青年、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进步抱持理性、开放和参与的态度,重新认同中国;以及如何可以提升大陆同胞对台湾现状的理解,就要使“交流”与“认同”和“认识”的逻辑可以衔接起来。一方面是扩大交流,使大陆同胞更加方便地来台观光,必须使两岸的民众对对方的制度有所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台湾民众从**的对台政策中看到大陆对台湾的理解和对现行台湾政治制度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在“胡六点”中两岸文化、教育以及人员的交流被放在第二、三两点加以强调,其中特别提到“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以及指名对民进党的交流等,应该说都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提法;可以说“胡六点”开启了两岸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第三:两岸谈判与两岸政治安排之间的矛盾。

  自从两岸分别提出和平呼吁以来,两岸之间的政治安排始终就是两岸之间无法真正建立和平的根本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方面首先想出了回避之道,成立中介团体代表官方从事两岸谈判,以避免政治尴尬。其后大陆方面也成立非官方团体,于是就有了两岸两会的谈判。然而第一阶段的两岸两会虽然启动谈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不但对两岸政治安排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制造了新的政治对立。如今第二阶段的两岸两会谈判已经重新启动,同时也达成若干协议;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11月3日大陆的陈云林会长首次代表北京当局来台协商,而且在协议签订之后,还面见了马英九“总统”。 这些发展对两岸而言,代表了两岸政治关系已经从原来的“相互否定”,迈向“互不否认”的新阶段 。
  
  从最初的意义来说,所谓的“互不否认”是指相互不明言地默认对方存在的事实,问题是如何表现出“互不否认” 。以往大家主要是以互不称呼职位,以及透过中介代理进行协商的方式来体现“互不否认”的默契。然而由于实践行动只是默契而协议,于是就出现在台湾明为要求“互不否认”,事实是要求相互承认,而且是承认彼此是“主权国家”,在心态上也从“怕被矮化”到希望“凸显***”;对北京而言,自然是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名不副实的“互不否认” 。但是在北京方面,也从未严肃地思考这种在“一中”原则下,“互不否认”的政治创意,反而是因为历史的缘故,片面地强调了“+++国”的消失 。 于是不但在国际上尽可能封杀“+++国”,而且在两岸的交流接触中也要消灭“+++国”。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大陆人士来台,凡是对于代表“+++国”的旗、歌和所有官方的称谓,都成为交流的禁忌,必需绝对回避。这样的互动对台湾民众而言,就变成无法理解 的羞辱。因为一方面大陆人士来台交流必须申请入台证,在入台证上旗、号俱在,而大陆人士可以接受。另一方面,到了台湾之后,却是禁忌重重,常常将无心的安排“政治化”,结果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徒增两岸交流的恶果。因此,在谈判桌上形式的尊重、表面的平等所营造的诚意和惠台、便民的善意措施,也就无法得到台湾同胞真正的认同。

  在“胡六点”中,终于点出了两岸“政治对立”的现实,又提出了“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的呼吁。两岸仍有的“政治对立”,这就代表了“+++国政权”只是被打败,但并未被消灭,因此两岸就有必要“在国家尚未统一”前,就彼此的“政治关系”展开先期的设想,以便就“两岸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寻找有利的方法,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稳定框架。过去仅仅以默契的方式表现出“互不否认”的方式,显然不足以因应新形势下的两岸互动,同时也为使台湾同胞对两岸交流有着耳目一新的感受,两岸势必以新的实践为未来的务实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
积土成山.jpg (123.79 KB)
2009-5-11 08:12

一步之遥.jpg (74.77 KB)
2009-5-11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2 04:27:12 | 只看该作者
诽谤污蔑,造谣惑众,多行不义必自毙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战斗正未有穷期,“围追堵截”“贴膏药”“扣帽子”“满大街”一贯道的恶习将不断的袭用。

诽谤污蔑,造谣惑众,多行不义必自毙!

江山易改,但本性难移。
附件
02B27349.gif (26.81 KB)
2009-5-11 07:30
这是新华网城市论坛和统一论坛的中所终止的一幅描写【山城百荷】【妹在重大】的公众形象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2 04:27:08 | 只看该作者
南山是李倭派来大陆潜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2 04:27:04 | 只看该作者
南山二十八子给李登辉的信
尊敬的前辈登辉同志李老先生:

新年好!刚刚过去您的85(虚岁)大寿,马上就要过年了,狗去猪来,苛政猛于虎。我想借此机会首先以晚辈的心态给您贺寿拜年!祝您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纳百川。新年新春新气象,顺心顺新顺民国。在这两岸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键时刻,年初一时“正名”风起云涌,您李老登高望远振臂一挥,以您杖国之年挺身而出杖朝之政!实在让后生有敢台湾再现******先生之象。今夜无眠,往昔峥嵘,辗转反侧,翻江倒海,恕生投书,冒昧轻率!
毛遂自荐也须名正言顺的“正名”自白。我是36年台湾二二八后台北市东门町2号静村生人。祖籍浙江绍兴马鞍镇。家父马伯彦,家母李春兰,皆与您老同庚属猪。家母之父李平,原籍广东惠州,日本占领时,从广东招募华工在唐山设机车车辆厂培训后,外公调到台北松山机车车辆厂做技工,其弟李华,还留在唐山南厂,后都成为骨干工程师。大舅李长岭和八大姨妈多在台湾,八姨夫张光直原在台大任教,后去美国哈佛任教人类学主任。我幼名:马波罗。(后来到大陆,家父改姓李,给我改名“海”。意思就是勿忘出生故乡的海,海里出生,从海上过来;我们还记得台湾还有外公李家的亲人)家父虽身为国民党左派青年,曾受“新民主主义论”影响,对当时228后政局不满,随台湾地下**党员曹建飞,携带我们回到大陆,正值上海共军进称前夕,相形见绌,不得不感慨万分。假如,当年国军入台,行如共军进驻上海,那也许就不会有228悲剧和悲情。
否极泰来。现在台湾将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其中您的功劳当属头功。您在上任以后到90年代一再表示,“+++国的国策,就是一个中国的政策,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只有一个,应当统一,也必须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自外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责任,也不应自外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努力”。1991年,李登辉主持下的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国统会、国统纲领已于2006年2月经陈水扁总统批示终止运作、终止适用),在国统纲领中,为了安抚外省人中的保守派,写有“台湾固为中国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1995年的+++国国庆,您这样表示:“四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奋斗不懈,就是要为将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立下可供遵循的典范”。此外,他也曾在接见美国联邦众议员坎贝尔(Tom Campbell II)的时候,说出“‘台独’只会断送国家的大好前途,牺牲社会的安定繁荣,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我们应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样的话语。您还公开说过:“我们不能忘记在台湾此地居住的大多数人或祖先都是从大陆来的,大家在此共同努力奋斗,应不分彼此。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1994年4月,您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讲话引起了舆论反弹。******后来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在1995年1月底又发表了“江八点”,您在4月回应了在香港92辜汪会谈成果基础上的“李六条”。96年总统大选的最后阶段,“导弹”(missiles)与“选票”(ballots)的对垒更形鲜明。美国担忧局势升级,派遣两艘航空母舰穿越台湾海峡。选举就在这样称为“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的局势下进行。随后,引起您对两岸关系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也渐渐愈发倾向台湾相对独立的呈现。
值得在这里穿插一句我在此间的个人努力。我实际上从1995年元旦开始,一直不断地在这里以我深圳蛇口台胞身份和台联会长的特别名义,向两岸有关部门投递和发表我对两岸时局的政治看法。在三合一选举前,台湾《展望》杂志发表了我的《新民主义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文章。1998年我又提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同心同国,和平统一”设想。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我是在社会“一国两制”实践中上下求索,不断直截了当反复思考和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的。当然,我也通过《中央日报》等向您和您的同人投递过类似文章和谏言。
在1999年7月,当日本小渊总理访华期间,中美关系微妙,拟在台湾中秋时节举行的“辜汪会谈”在即,岛上颇多民调都显示不接受“一国两制”方式解决两岸关系。香港召开两岸中国和平统一研讨会前,您在接受“德国之声”录影专访的时候,提到海峡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也就是被批判为“两国论”。举措之间,憧憧往来,我逆风飞扬,以一个中国大陆台湾人的沉重使命感,望天下之动而奋笔激书,试图解释为您的观点本意是在一个中国(SAME CHINESE,SAME CHINA)前提下,两岸政体为邦与邦(STATE BY STATE)关系。东寄碣石,意观沧海。(届时正拟开北戴河会议)。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当局始终未能采纳我力排众议的辨证务实对立统一的模糊“一个中国”(同心同国)观点。有得必有失,我当时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什么是中国,国家尚未统一。大国不国,民国不国。以邦为国,邦不为国。以一言兴邦,联邦可共国。”“我劝天公重抖擞,各自积极妥协,退避三舍,才能以退为进。悠悠万事,空谈(只有自己没有别的一中)误国,同和定邦。大邦以下小邦,小邦以下大邦,中国人包容中国人,权衡利弊,江海宜为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拔人之城,为不得已。这些求同存异的历史材料请查阅****文档。(我也有附件)

我非常欣赏李老先生的一句话:“天下为公,就是没有自己。只有用没有自己来判断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才是真正替老百姓、替一般民众来设想。”如果现在我们两岸孙中山先生的后来人,还能够以“天下为公”为己任,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来保护中国的国家最高利益和全中国13亿2300万人民的最大福祉,也就是我理解的“天下卫公”。那么,知己知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彼此自治共容,相对独立合作,维护促进统一。这样去理解对方的心态才是,就是没有自己的“天下为公”,简单地说“同心同国,建设台湾”“同心同国,建设大陆”。这就是两岸关系务实解决“一个中国”“振兴中华”的可行方案。

最近,台湾“正名”的活动,掩盖了其他民生建设的呼声。真是“拔着自己头发,想要离开地球”,真正直接最伤害的是台湾同胞民心、民生、民权的感情。政客们吵吵闹闹争权夺利,不顾成本资源浪费,无视品牌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流失,为此社会年关莫名其妙凭空买单,家家平民百姓雪上加霜。自己百年创造品质形象一扫而光。大陆实际不承担什么经济影响,反倒是台湾的原来资源更多流向大陆市场。可惜的是原来那些在台湾当初拓展实业的家底和形象面貌全非,就这样为虚名更名,名更不正,言更不顺,事也不成,心不服了。亲台者痛,竞争者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形象在那里?试问ROC还在不在台湾!?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本来是属于台湾这块土地和人民的,现在我已经领取了中国第二代新智能型公民身份证。我正在策划设计为承认两岸一个中国的台湾同胞,量身定做有孙中山标记的“新中国台湾公民身份证”的社会议题。准备提交两会代表讨论。凡是到大陆投资、旅游、工作、学习、参观、访问、观光、正式过境的台湾同胞,应当办理承认两岸一中的手续,领取“新中国台湾公民身份证”才能入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接受中国宪法和使领馆的法律保护。您觉得我这样的建议,可不可行!?人同此心,法同此理,同是天涯人。

不久前,台湾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我们在这里也感受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摇动。可见咫尺天涯,一衣带水,同心相映,同命相连,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王金平院长为化干戈谋和解的春茗愿望,我想争取做一个“铺路石”。同样,很多大陆同胞也翘首期待这位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神秘政坛人物访问大陆,百闻不如一见,不知他对大陆祖籍和我们这些同胞感情如何!?所以见仁见智,我们朽木枯竹一起努力上下疏通,创造条件,打破框框限制,只要他坚持明确“承认两岸一个中国”,也就具备了“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的”必要条件!至于两岸官方还有什么节外生枝的想法,我想借此投石问路,请您指教台湾方面,会有那些准备!?双方能够探讨什么问题,具备最大的实质影响和行政权限!?因为两岸当局各自都面临一些难解的危机,但这也是政治的转机。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世界没有不可变化的事物和人物,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和人物都会适应新的一定的条件而朝着对立面的方向转化。极端对立的路线是反动的反人民的死路一条,现在隆冬时节,冰层下面的涓涓溪流正在夹缝中寻找融化冻土的机会。我的身份虽然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2300万分之一的分量,特殊地说还可以加上6800万分之一的发言权,再可以争取13亿分之若干的支持和同情。这样我就比以前有自信有能力成为搭建联接两岸关系“同心同国,共同建设”的大桥上面的一颗螺丝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在已到五更寒,东方渐渐发白,黎明曙光不会多久了。我的眼力不够,借助您老和两岸人民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何事不成!?世界许多新生事物是自强不息的人民创造出来的,您现在是台湾有影响力的老百姓,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台湾人,大陆人。蒙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和则天下和,三者顺则天下顺。历史说三国的经验教训,实在是道理深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决定未来,人民,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英雄。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忘记保持天天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科学思考!您在“李六条”中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现代社会的硬件建设只是反映综合实力的一部分,真正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全力以赴不断地提高每一个公民学习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科学素质,这是连接两岸同胞有一个共同的科学的进步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大道之行在新民,我们大陆很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的认同者,我们不怕发展三民主义,我们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亚当斯密经济理论,所以您们也不必不怕大陆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正在大踏步与国际资本接轨,正在展现和平崛起的形象,如果再能与台湾和解合作共同繁荣建设,那我们就是21世纪对全人类最了不起的贡献。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都必须自觉地全力以赴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两岸共识,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新民主义是两岸经济融合,文化融合,政治融合,社会融合的天经地义!

最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如能竭诚己见“忘年之交”。我真心实意抄录了曹操的一首诗送给您: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谢谢您的浏览,
再祝愿全家吉祥,天天快乐,事事如意,恭喜发财!
深圳南山大陆台湾公民 南山二十八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2 04:26:58 | 只看该作者
南山二十八子给李登辉的信
尊敬的前辈登辉同志李老先生: 新年好!刚刚过去您的85(虚岁)大寿,马上就要过年了,狗去猪来,苛政猛于虎。我想借此机会首先以晚辈的心态给您贺寿拜年!祝您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纳百川。新年新春新气象,顺心顺新顺民国。在这两岸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键时刻,年初一时“正名”风起云涌,您李老登高望远振臂一挥,以您杖国之年挺身而出杖朝之政!实在让后生有敢台湾再现******先生之象。今夜无眠,往昔峥嵘,辗转反侧,翻江倒海,恕生投书,冒昧轻率!毛遂自荐也须名正言顺的“正名”自白。我是36年台湾二二八后台北市东门町2号静村生人。祖籍浙江绍兴马鞍镇。家父马伯彦,家母李春兰,皆与您老同庚属猪。家母之父李平,原籍广东惠州,日本占领时,从广东招募华工在唐山设机车车辆厂培训后,外公调到台北松山机车车辆厂做技工,其弟李华,还留在唐山南厂,后都成为骨干工程师。大舅李长岭和八大姨妈多在台湾,八姨夫张光直原在台大任教,后去美国哈佛任教人类学主任。我幼名:马波罗。(后来到大陆,家父改姓李,给我改名“海”。意思就是勿忘出生故乡的海,海里出生,从海上过来;我们还记得台湾还有外公李家的亲人)家父虽身为国民党左派青年,曾受“新民主主义论”影响,对当时228后政局不满,随台湾地下**党员曹建飞,携带我们回到大陆,正值上海共军进称前夕,相形见绌,不得不感慨万分。假如,当年国军入台,行如共军进驻上海,那也许就不会有228悲剧和悲情。否极泰来。现在台湾将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其中您的功劳当属头功。您在上任以后到90年代一再表示,“+++国的国策,就是一个中国的政策,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只有一个,应当统一,也必须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自外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责任,也不应自外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努力”。1991年,李登辉主持下的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国统会、国统纲领已于2006年2月经陈水扁总统批示终止运作、终止适用),在国统纲领中,为了安抚外省人中的保守派,写有“台湾固为中国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1995年的+++国国庆,您这样表示:“四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奋斗不懈,就是要为将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立下可供遵循的典范”。此外,他也曾在接见美国联邦众议员坎贝尔(Tom Campbell II)的时候,说出“‘台独’只会断送国家的大好前途,牺牲社会的安定繁荣,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我们应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样的话语。您还公开说过:“我们不能忘记在台湾此地居住的大多数人或祖先都是从大陆来的,大家在此共同努力奋斗,应不分彼此。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1994年4月,您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讲话引起了舆论反弹。******后来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在1995年1月底又发表了“江八点”,您在4月回应了在香港92辜汪会谈成果基础上的“李六条”。96年总统大选的最后阶段,“导弹”(missiles)与“选票”(ballots)的对垒更形鲜明。美国担忧局势升级,派遣两艘航空母舰穿越台湾海峡。选举就在这样称为“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的局势下进行。随后,引起您对两岸关系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也渐渐愈发倾向台湾相对独立的呈现。值得在这里穿插一句我在此间的个人努力。我实际上从1995年元旦开始,一直不断地在这里以我深圳蛇口台胞身份和台联会长的特别名义,向两岸有关部门投递和发表我对两岸时局的政治看法。在三合一选举前,台湾《展望》杂志发表了我的《新民主义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文章。1998年我又提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同心同国,和平统一”设想。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我是在社会“一国两制”实践中上下求索,不断直截了当反复思考和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的。当然,我也通过《中央日报》等向您和您的同人投递过类似文章和谏言。在1999年7月,当日本小渊总理访华期间,中美关系微妙,拟在台湾中秋时节举行的“辜汪会谈”在即,岛上颇多民调都显示不接受“一国两制”方式解决两岸关系。香港召开两岸中国和平统一研讨会前,您在接受“德国之声”录影专访的时候,提到海峡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也就是被批判为“两国论”。举措之间,憧憧往来,我逆风飞扬,以一个中国大陆台湾人的沉重使命感,望天下之动而奋笔激书,试图解释为您的观点本意是在一个中国(SAME CHINESE,SAME CHINA)前提下,两岸政体为邦与邦(STATE BY STATE)关系。东寄碣石,意观沧海。(届时正拟开北戴河会议)。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当局始终未能采纳我力排众议的辨证务实对立统一的模糊“一个中国”(同心同国)观点。有得必有失,我当时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什么是中国,国家尚未统一。大国不国,民国不国。以邦为国,邦不为国。以一言兴邦,联邦可共国。”“我劝天公重抖擞,各自积极妥协,退避三舍,才能以退为进。悠悠万事,空谈(只有自己没有别的一中)误国,同和定邦。大邦以下小邦,小邦以下大邦,中国人包容中国人,权衡利弊,江海宜为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拔人之城,为不得已。这些求同存异的历史材料请查阅****文档。(我也有附件) 我非常欣赏李老先生的一句话:“天下为公,就是没有自己。只有用没有自己来判断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才是真正替老百姓、替一般民众来设想。”如果现在我们两岸孙中山先生的后来人,还能够以“天下为公”为己任,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来保护中国的国家最高利益和全中国13亿2300万人民的最大福祉,也就是我理解的“天下卫公”。那么,知己知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彼此自治共容,相对独立合作,维护促进统一。这样去理解对方的心态才是,就是没有自己的“天下为公”,简单地说“同心同国,建设台湾”“同心同国,建设大陆”。这就是两岸关系务实解决“一个中国”“振兴中华”的可行方案。 最近,台湾“正名”的活动,掩盖了其他民生建设的呼声。真是“拔着自己头发,想要离开地球”,真正直接最伤害的是台湾同胞民心、民生、民权的感情。政客们吵吵闹闹争权夺利,不顾成本资源浪费,无视品牌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流失,为此社会年关莫名其妙凭空买单,家家平民百姓雪上加霜。自己百年创造品质形象一扫而光。大陆实际不承担什么经济影响,反倒是台湾的原来资源更多流向大陆市场。可惜的是原来那些在台湾当初拓展实业的家底和形象面貌全非,就这样为虚名更名,名更不正,言更不顺,事也不成,心不服了。亲台者痛,竞争者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形象在那里?试问ROC还在不在台湾!?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本来是属于台湾这块土地和人民的,现在我已经领取了中国第二代新智能型公民身份证。我正在策划设计为承认两岸一个中国的台湾同胞,量身定做有孙中山标记的“新中国台湾公民身份证”的社会议题。准备提交两会代表讨论。凡是到大陆投资、旅游、工作、学习、参观、访问、观光、正式过境的台湾同胞,应当办理承认两岸一中的手续,领取“新中国台湾公民身份证”才能入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接受中国宪法和使领馆的法律保护。您觉得我这样的建议,可不可行!?人同此心,法同此理,同是天涯人。 不久前,台湾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我们在这里也感受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摇动。可见咫尺天涯,一衣带水,同心相映,同命相连,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王金平院长为化干戈谋和解的春茗愿望,我想争取做一个“铺路石”。同样,很多大陆同胞也翘首期待这位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神秘政坛人物访问大陆,百闻不如一见,不知他对大陆祖籍和我们这些同胞感情如何!?所以见仁见智,我们朽木枯竹一起努力上下疏通,创造条件,打破框框限制,只要他坚持明确“承认两岸一个中国”,也就具备了“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的”必要条件!至于两岸官方还有什么节外生枝的想法,我想借此投石问路,请您指教台湾方面,会有那些准备!?双方能够探讨什么问题,具备最大的实质影响和行政权限!?因为两岸当局各自都面临一些难解的危机,但这也是政治的转机。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世界没有不可变化的事物和人物,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和人物都会适应新的一定的条件而朝着对立面的方向转化。极端对立的路线是反动的反人民的死路一条,现在隆冬时节,冰层下面的涓涓溪流正在夹缝中寻找融化冻土的机会。我的身份虽然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2300万分之一的分量,特殊地说还可以加上6800万分之一的发言权,再可以争取13亿分之若干的支持和同情。这样我就比以前有自信有能力成为搭建联接两岸关系“同心同国,共同建设”的大桥上面的一颗螺丝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在已到五更寒,东方渐渐发白,黎明曙光不会多久了。我的眼力不够,借助您老和两岸人民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何事不成!?世界许多新生事物是自强不息的人民创造出来的,您现在是台湾有影响力的老百姓,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台湾人,大陆人。蒙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和则天下和,三者顺则天下顺。历史说三国的经验教训,实在是道理深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决定未来,人民,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英雄。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忘记保持天天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科学思考!您在“李六条”中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现代社会的硬件建设只是反映综合实力的一部分,真正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全力以赴不断地提高每一个公民学习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科学素质,这是连接两岸同胞有一个共同的科学的进步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大道之行在新民,我们大陆很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的认同者,我们不怕发展三民主义,我们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亚当斯密经济理论,所以您们也不必不怕大陆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正在大踏步与国际资本接轨,正在展现和平崛起的形象,如果再能与台湾和解合作共同繁荣建设,那我们就是21世纪对全人类最了不起的贡献。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都必须自觉地全力以赴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两岸共识,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新民主义是两岸经济融合,文化融合,政治融合,社会融合的天经地义! 最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如能竭诚己见“忘年之交”。我真心实意抄录了曹操的一首诗送给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谢谢您的浏览,再祝愿全家吉祥,天天快乐,事事如意,恭喜发财!深圳南山大陆台湾公民 南山二十八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2 04:26:53 | 只看该作者
用人哲学就是应该效仿蒋经国看太太来决定用人


李登辉暗讽扁珍 也提到身后事
   2009-05-10 09:07:36  


  中评社台北5月10日电/李登辉以12年执政累积的经验与智慧,撰写“最高领导者的条件”一书,李登辉说自己的用人哲学就是效仿蒋经国看太太来决定用人,如果太太行为有争议,先生也会受影响,似乎是在暗讽陈水扁和吴淑珍,而李登辉也提到生死大事,说他连坟墓要葬哪里都打理好了。  

  今日新闻报导,“最高领导者的条件”日文版去年3月在日本上市,中文版5月2日上架。负责发行的允晨文化发行人廖志峰表示,李登辉以其执政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921大地震等,谈领导者的信仰、素质、能力,目前规划邀李登辉出席月底举办的新书讨论会。  

  身为基督徒的李登辉在书中谈到信仰是领导者的首要条件,他并以攀登观音山的经验形容身为“总统”、位处权位高峰的感想。他说,观音山山顶狭窄,四面都是陡峭悬崖,危险万分,在此,没有人能帮助自己,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当“总统”感觉就像每天站在观音山顶端。  

  或许是陈水扁案子闹得沸沸扬扬,李登辉新书中有一章谈的就是领导人应该“光明正大”。李登辉说像他这样的年纪,都会想到来日无多,而他从政前就已经把财产问题处理干净。他的资产几乎“归零”,什么时候过世都没差了,包括坟墓、骨灰的位置,还有纳骨堂的设计与费用李登辉都准备好了,根据了解安葬地点可能就是在北海岸一带。  

  李登辉也在新书中赞扬已经过世的亲家,说他们做了领导者亲家的最佳示范,热心于事业而且道德洁白无暇,似乎是在讽刺陈水扁亲家卷入弊案惹来麻烦。李登辉也谈到蒋经国“看太太”的用人哲学,给了他很大启发,因为妻子要是行为有争议,先生也应该有问题,对扁家含沙射影的味道十足。  

  这本书是把李登辉之前接受日本专访的内容再翻译为中文,不晓得是不是面对外国的出版界,李登辉比较百无禁忌,不但大谈身后事,连暗讽扁家的桥段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4:26:48 | 只看该作者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充实自我关怀他人。


【CNML格式】 【大 中 小】 【打 印】  
陆客遇马英九本尊 大叹台湾行值回票价

   2009-05-10 14:23:39  


  中评社台北5月10日电/今天是母亲节,马英九受邀参加法鼓山平安祈福的活动,除了分享父亲传下来的“马家家训”,还不忘提笔写下16字感恩卡,为台湾祈福,也送给母亲秦厚修。

  马英九表示,“我小时候,我父亲就跟我讲,‘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勿空’。读书、为善一直是我们马家的家训,今天也是母亲节,我一定也会把今天在这里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转告我的母亲”。

  马英九除了谈起家训,还说明16字愿望:“积极人生谦虚满分,后面八个字是我补充的,充实自我关怀他人”。

  东森新闻报道,马英九再忙也要抽空参加法鼓山祈福会,只不过天气热到爆,台下大陆客也挤到爆,不过一日游竟然能亲眼看见马英九本尊,陆客不禁大叹,这趟台湾行值回票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03: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