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妖魔化陆资对台湾有何好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1 23:5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05-01


  中评社台北5月1日电(记者 林淑玲分析报导)中国移动入股台湾远传电信的讯息,引发陆资可能大量入台的联想,昨天造成台股全面喷出,创下今年最大涨幅。绿营响起质疑声,台“经济部”立刻澄清,第一阶段不会开放高科技业等敏感项目,制造业开放比率约30%、服务业约21%、公共建设约14%。显示绿营动辄将陆资妖魔化的动作,对马政府政策仍有相当影响,如果没有意外,台股被这么一冷却,下个交易日应该不会再有这种全面狂飙行情。

  绿营将陆资妖魔化是源于“主权将会流失”的论述,这也是造成民进党8年“锁国”,经济一蹶不振的主因。陈水扁执政期间最大致命伤是动不动就用政治来处理经济议题,马政府现在看似已有所调整,但从严格限制陆资投资项目、比例等等,仍挣脱不出将经济议题政治化的泥淖,思考方向其实与民进党没什么不同。

  马政府既然无法解放思维,把经济的归经济,必然受到绿营处处牵制,陷入开放比例永远无法让各界满意的窘境。例如,“经济部”订定制造业对陆资开放比率约30%,一定有人问为什么是30%,而不是40%、50%?绿营必然批评30%太多,企业界肯定认为30%太少,如果马政府也认为开放太多会影响“主权”,这整套政策将永远纠缠不清。

  用政治角度来处理经济议题,总是产生很多愚笨的逻辑。例如,从李登辉时代的“戒急用忍”到陈水扁时代的“积极管理”,都是认为台湾企业把工厂移到大陆,会使台湾经济空洞化、台湾劳工失业;却故意不提企业若不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连存活都有问题了,遑论还要大发展。鸿海、广达、康师傅、旺旺如果不是及早到大陆布局,他们会有现在的规模吗?

  两岸最理想状态是达到“产业分工”,台资到大陆设厂,陆资也到台湾寻找适合的投资机会。绿营一直批评开放两岸经贸会让台湾劳工失业,那是因为台湾政府不让陆资入台,才会严重倾斜。拥有数十万劳工会员的台湾产业总工会理事长施朝贤接受中评社专访讲得非常中肯,“如果陆资来台设工厂,进行长远性投资,可以增加很多就业机会,劳工乐观其成。”两岸的投资若能互有进出,以大陆资金的实力,对台湾的就业市场一定有很大帮助。

  以“经济部”限制陆资参股高科技业等敏感项目来说,对台湾许多在金融海啸中受重伤的产业就影响很大。台湾这一波受伤最重的是面板、DRAM“双D族群”,根据最新财报数据,台湾5家DRAM厂去年亏掉新台币1千亿以上,光是今年第1季合计亏损逾359亿元,5家加起来的现金水位仅剩不到200亿元,部分公司若未能及时注资,已有倒闭危机。很残酷的是,这些艰困产业要再从银行取得巨额融资已经不太可能,马政府也没计划要大量金援,现在又限制陆资参股,马政府的态度岂不是“宁可企业倒掉,劳工失业,也不让陆资进来!”尽管陆资也不见得会来台投资双D,“经济部”这么一来,等于是挡掉了产业的一条路。

  台湾要正常化,首先要把把政治的黑手从经济里拿掉,陆资入台唯一要考虑的是对台湾民众权益的影响,例如很多人担心,台湾地小,一旦开放陆资进军房地产市场,会把台湾房价炒高,害台湾人买不起房子。其余的部分,应该比照外资,限制愈小愈好,尤其是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为何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6 13:5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