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有个刹车阀的好!
还是有个刹车的好fficeffice" />![]() ![]()
最近,台湾的党务界和政务界出现了要马英九兼任国民党主席的的呼声,但台湾社会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不难理解。
在台湾**的选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党务人员已经不满足于所拥有的权力,他们要搭政务的快车,借以扩张自己的权力,实现一定的抱负。政务人员感受到国民党立法团队的力量,为施政的方便或者想得到更多绝对的支持,也需要一统党务力量,去掉党内这个刹车的机械,两方一唱一和成了推动马英九兼任党主席的主要力量。
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到底好不好呢?如果从执政的角度看,党政一体有利于执政者的统治和稳定,但它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民党的政治前途来考虑,马英九还是不兼党主席的好。
一、民主社会的三军统帅和政府领袖兼不兼党主席并不重要。陈水扁兼任了民进党的主席但他并不能保证民进党选胜,国民党的马英九并不兼任党主席但他照样以多数当选,所以在民主社会民众的感受和人心的向背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民众服好务比什么都重要。
二、国民党不能忘记历史教训。蒋介石统治大陆时实行是党、政一体的制度,党、政、军、宪、特全部一手抓,行起政来倒是痛快,但在兴利除弊方面即有不少的阻碍,天天听到的是“共军抱头鼠窜”的好消息,第二天看到的即是“更多更厉害的共军”,国民党的将军们无奈之下给蒋介石打马虎眼:“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厉害了”。最后,不得不败退台湾,现在大陆上了年纪的人仍对国民党有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三、不能忘记经国先生的经验总结。经国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审时度势,他的思想要义就是:“民众的利益就是政党的最高利益,人类的进步应当是政党的最高追求,这样的政党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他的晚年才会有排除障碍开放党禁、舆论自由、军队国家化的举措,这非有极大的胸怀和魄力的人做得来的,尤其是在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社会里更需要非凡的勇气,不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而且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得历史在教训国民党的同时也给了它翻身的机会。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人民最大,天下为公”,就吃透了经国先生的精髓,大陆的胡Jintao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有相似之处,说明历史总是在进步的。如果台湾再搞党、政一体的偿试是不是刚取得了一点成功就想吃老本?是不是历史的倒退呢?
四、大陆的经验不能不作借鉴。纵观**的历史从“党支部建在连上”开始,到“党政一体化”建设,直到现在“党的一元化领导”,这种体制无疑的好处是能快速调集社会的国家的力量办大事,能快速压制不同意见和力量,是一种适合战时和非常时期的体制,但它的弊端是党、政系统借助这种强大的力量迅速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团,迅速扩大不受限制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在欲望的支撑下公共权力像脱了缰绳的野马一路狂奔,挤掉了民众应有的发展的空间,拖累了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已经意识到再这样发展下去的危机,极力想扭转这种局面,但是,许多兴利除弊的措施受到了特殊利益集团的拚命抵抗,体制的钢性制约和官员的软性扭曲,就连“官员财产申报”这种民众喊破了嗓子对社会对国家非常有利的事情都寸步难行,更别说“官员财产公示”简直有点像做梦一样。自称民主社会的台湾和民主灯塔的国民党是不是也想照模照样的走一走,去体会一把权力的快感呢?。
五、党、政一体不合时宜。历史上第一次社会革命就是政、教分离,第二次社会革命明显的就是党、政分离,民众喜欢的是没有宗教色彩少一些政党意识的干干净净的政权,少数人靠政党来把持政权的的路子将会越来越难走,因为少数人政党利益不是那么好满足的,满足他们的利益必定要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要不然就得像二战德国一样,为了满足少数人和广大民众的利益,只能拚命发展经济,当国内的资源无法满足这种增量经济要求的时候,只能靠武力向外扩张,这非国家之福,也非民众之福。
最后,从个人精力来讲,当你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好的时候,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可能反而给小人们各种各样的机会,应当集中精力抓主要的事情,办好国家的事中国的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从政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越是坎坷才越显英雄本色,行车的速度要适当,遇到障碍弯路窄路险路或者想停下来的时候,有个刹车装置还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反对你的人发挥他们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