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陆人眼中的台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1 06: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我有幸赴台参与了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组织的两岸研究生校园论坛。此行共十天时间,我们一行十六人从台湾南部到台湾北部,去了台湾三个最主要的城市:高雄、台中和台北。其中,在高雄停留的时间最长,大约有五天时间。如果说原来我对台湾的印象是模糊的、感性的,那通过这十天的台湾之行,我对台湾的印象便更加真实和理性。虽然这些印象还远远不能了解台湾,但至少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印象一:城市面貌和人文素质。不论是高雄、台中,还是台北,整个城市都干净整洁,路边从没有见过垃圾堆积。我也去过这些城市的一些小巷,情况也基本和主要街道一样,都干净整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民众的基本素质。如果拿高雄和我所在的武汉相比,我敢说,高雄市民的整体素质比武汉要领先二十年。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当时和很多台湾的同学一起吃便当。台湾的同学吃完以后,很自觉地把剩余的垃圾分类,把剩饭放到一个垃圾桶,把饭盒放到另一个垃圾桶,还有一个垃圾桶丢放筷子和捆绑便当用的橡皮筋。这个过程在武汉来讲是不可能的,能够自觉收拾垃圾这就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如此仔细认真地去完成垃圾的分类。同样,在台湾所有的公共场所,我没有见到一个人吸烟,没有见到一个人乱让垃圾和随地吐痰。也许受受本日文化的影响,台湾市民在讲话和做事的时候多了一些谦卑和客气,“谢谢”这个词恐怕是我在台湾公共场所听到频率最高的。
    印象二:城市交通。在台湾所有的主要城市的道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公交车也不多,更多的是摩托车。每逢上下班高峰,放眼望去就是长长的摩托车流。我估计,台湾摩托车的普及率可以和大陆自行车的普及率相媲美。台湾的汽车也很多,大部分都是日本车,nisan、丰田、本田等随处看见,我估计日本车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80%。面对庞大的摩托车流和汽车流,台湾主要城市的交通秩序却依然良好。我们乘坐大巴多次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在市区穿梭,可从没有遇到过一次像样的塞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由很多种,但是台湾人一流的规则意识恐怕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台湾我没有见过一个行人或者一个辆车闯过红绿灯。不论是交通做繁忙的时候,还是在清静的小路口,没有一个行人或者车辆无视交通规则。说实在,我很惭愧,当我们大家在高雄逛街的时候,有几个我们的同学一看到马路上人很少了就要习惯性的闯红灯。
    印象三:对“祖国”这个概念的认知。我们经常说,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台湾人的生活中,已经很少提到这个字眼。因为大陆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他们的生活中接触的只有台湾当局,只有“+++国”。在和台湾的很多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用到“我国”、“中央”等字眼,但是我知道这和我们所理解的完全不同。虽然这些同学和老师并不是“台独”份子,但是那种称呼已经成为他们潜意识的习惯了。这种现象一直让我感到很伤心,又很困惑。
    印象四:同根、同种、同源的亲情。台湾对我来讲是神秘的、陌生的,但是来到台湾之后,你就发现不论在哪里,除了繁体字和一些细节之外,你几乎找不到和大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时走在街上,我仿佛感觉自己就在大陆,只不过是在福建或者是广东的某个地方。在台湾的大路上或者小巷中,你会经常看到打着例如“山东水饺”、“福建混沌”之类广告的小饭店。我们在就餐的时候,还多次去过高雄的黄鹤楼餐厅。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相当的亲切。这种亲切的感觉,让我不禁为自己最初的那种神秘感和陌生感感到好笑。在日常的交流中,除了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完全没有障碍。关于用词习惯的问题比较有意思,台湾人把我们所称的“导游”称之为“导览”,把我们所称的“介绍”(名词)称之为“简报”,我们叫“地铁”他们叫“捷运”。这些词的使用都是比较西化的。此外,我发现台湾的女生说话确实是有点嗲的,不过感觉还不错。台湾同学的用语中,经常出现中文和英文混杂的情况,这也让我有点不适应,本人英语不是很好,很多时候反应不过来。
    印象五:台湾的经济。在高雄的五天里,我对台湾当前的经济状况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当然,我的认识不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我对高雄市民日常生活的观察上。高雄是台湾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台湾两个省辖市之一(另一个是台北),所以高雄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观察台湾经济发展状况的标杆。对于高雄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可以用“萧条”一词来形容。由于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萧条,大量房屋积压。漫步在高雄的街头,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出租或者出售的房屋的广告。此外,在高雄市区的繁华地段,也经常能看到大片的荒地长期荒废,无人问津。我们坐出租车的时候也听到司机抱怨,由于经济的低迷不振,出租车行业收入大减,目前的月收入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如果从城市外观来评价的话,整个高雄市区以中低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的数量及质量都不上武汉。可见,作为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的经济当前已经滑入了低谷,能否顺利走出这个低谷,仍旧是个未知数。从台湾目前的状况来看,马英九的上台并没有改变这一切,起码从台湾民众的感觉上是这样。
    印象六:三鹿奶粉。我们在台湾的时候,也是关于三鹿毒奶粉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当时,台湾的所有媒体都参与了这样事情的报道。当然,对于一件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进行深入客观地报道是媒体应尽的责任。但是,在台湾我看到的不是这样。三鹿奶粉事件成为了台湾蓝绿势力进行政治斗争的得力工具,也成为丑化中国大陆最佳武器。那时,很多泛绿的媒体,几乎二十四小时不见间断地在报道这个事件,他们的噱头就是“中国毒奶粉”!几乎每一家报纸或者是电视都极力渲染“中国毒奶粉”的危害,甚至有些深绿媒体喊出了“台湾人比不上中国猪”!“台湾”和“中国”难道在这些人的心中就区分的这么明显吗?三鹿奶粉事件也成为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势力攻击执政的国民党的有力武器,正是由于民进党的死缠烂打和夸大其词,导致了马英九政府“卫生署长”林郁芳的辞职。在林郁芳辞职以后,泛绿势力依然不松口,又对国民党把持的“内阁”展开了进攻,要求“内阁”集体辞职,全然不顾台湾民众当时所面临的状况(当时台湾很多地区刚刚遭受了泥石流和台风灾害,大量灾民急需救援)。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也显示了马英九政府在执政能力上的缺陷与不足,例如关于确定三聚氰胺的标准上,马政府不知所措,标准一日三变,让民众和商家无所适从,怨声载道,这为民进党留下了致命的把柄。
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在台湾期间看到的关于祖国大陆的唯一新闻,至于神州七号发射等其他重大新闻,台湾大部分媒体更是保持了沉默和低调。我当时似乎就理解了,台湾民众对大陆有这么多的误解,这恐怕和台湾媒体长期以来的选择性报道有很大关系。同时,我也为大陆出现了三鹿这样没有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企业感到痛心和丢脸!
    印象七:一位老人。我能认识这位台湾老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巧合。那是在台北的一天晚上,我们外出打的返回宾馆。这位老人就是这辆的是的司机。在返回途中的无意闲聊时,他听出了我们的大陆口音。于是,他便告诉我们说,他也是大陆人,不过他从一岁的时候就随父亲来到台湾,这一晃都快六十年了。他还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原是国民党著名将领卫立煌手下的一名旅长,后来还担任过天津市的交通局局长。后来,国民党到台湾后,他父亲便退出政界和军界,以教书为生。他从小在台湾长大,父亲向他讲述了很多历史,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长大后,他以经商为业,积累了一些财富。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他也成为最早一批“登陆”的台商。在大陆打拼了几年后,由于生意不景气,便返回台湾,成为一个闲人。于是就买了辆出租车,闲来无事便出来晃一下,不为挣钱,只为消遣。当时,在车上我们便和他闲聊了一会。就要下车了,双方似乎都觉得意犹未尽,于是这位老先生就问到,你们两个现在有空没?如果有空,我载你们出去转转,找个地方我请你们喝咖啡,顺便再好好聊聊。我和华科的那位同学犹豫了一下,在老人一再坚持不会影响他生意的时候,我们便上了车。在一家临街的咖啡店坐好后,伴着浓浓的拿铁的香味,我们便拉开了话匣子。这一聊就是三个小时,抬手看表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如果说,前面那几天,我对台湾的印象只是浮与表面的话,那么通过与这位老先生的谈话让我更多地认识了台湾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那晚我们谈了很多很多,我回来后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台湾的政治。台湾的民主政治被很多津津乐道,把这种民主体制作为中国大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同时,这些人也把当前中国大陆面临的很多问题纯粹地归结为政治体制,天真地认为只要学习了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台湾模式的政治制度,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这位老人对此去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交流中,这位老先生并没有推崇台湾的民主,相反,他认为,台湾人民生活最幸福,经济发展最快,政府最廉洁的时期是蒋经国时期。当然,他也认为,蒋经国时代的“戒严”气氛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不幸,因为这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这些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看到的民进党的早期骨干。谈到这里,这位老先生谈起了他对民进党的认识。他说,1964年到1966年,他那时在“宪兵队”服役,就曾经多次面对面的领教了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当发生街头游*和示*时,他们便负责街头的警戒和秩序的维持,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冲到他们面前,对他们破口大骂,故意挑起冲突,但是他们把这些“民主人士”逮捕回去,还没等动手那些人就“像狗一样,跪地求饶”。说到这里,老人有点自豪地笑了。他还说到:“你认为民进党真的能让台湾独立吗?真的是要民主吗?绝对不是。民进党喊出这样的口号不过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的天下,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当时台湾是一个外省人的天下,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来自大陆,台湾本省人受到了压制。所以,那些有野心的本省人便打出了“独立”、“民主”和“反腐败”等口号。但是,当民进党真的夺取了政权,民进党自己却沦落为最肮脏和无耻的党。利用金钱来收买选票和人心,是民进党最常用的战术。你知道陈水扁在任时,经历了那么大规模的倒扁运动,为什么还到不了?因为几乎所有的检调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都收过他的钱。你不收他的钱,你就不是他的人,他在任的时候就不会用你。”他还说道:“你知道为什么民进党在台湾南部有这么高的支持率吗?因为民进党在那里投入了很多的赌注,每一个投民进党票的人都可以获得五千新台币的奖励。由于台湾南部经济不发达,人的素质有限,很多农民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小利益就出卖了自己的选票。但是,这样的策略在台湾北部尤其是台北附近就没有办法实施,因为这里经济发展水平高,民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谈到当前的陈水扁洗钱弊案,他说:“马英九政府一定会全力查办。这并是不为什么司法原则,而是因为他要对人民有个交代,以获取选票,争取在2012年实现连任。”他还说:“如果事发的是李登辉,那么他早就跑到日本去了,你想查也查不了。但是,现在的陈水扁没有退路。因为他不是亲日派,也把美国人得罪了,所以他无处可逃,只能在台湾等着。以前也有很多‘立委’事发,跑到海外找个借口就没有什么事了。”
这位老先生对马英九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他说道:“马英九这个人确实很清廉,如果说台湾有哪个政客不贪污的话,马英九算是一个。”但是,他也认为,马英九政治能力不行,做事刻板僵化,搞政治斗争,好狠斗勇绝对不是民进党的对手。同时,马英九也知道,国民党也不是很干净,于是在他当选以后想和国民党划清界限,消除政治“黑金”对他的影响。但是,他的想法失败了,没有强大党团力量的支持,他这个“总统”什么也做不了。
老人也谈到了台湾“党禁”开放以来的好处,那就是人民什么话都敢说了,都可以说了,也可以骂“国家”领袖了,这在蒋经国时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我和这位老人家的整个谈话中,我没有发展他对台湾当前所谓“民主政治”有任何的推崇,有的只是对陈水扁以及民进党恶行的厌恶与不满。
    第二,台湾的经济。谈到台湾的经济,老人家不禁一阵感伤,痛心地说到:“自政党轮替以后,台湾的经济至少耽误了八年。”他还说,由于台湾经济发展的起伏性大,现在台湾的有钱人早就到海外置业,把大量财富转移,如果台湾经济崩溃,受损的也是社会的中下层。
    第三,美国在台湾地区的影响。“没有美国台湾就活不下去”,这是老先生的核心观点。他认为,美国人才是台湾的真正主人,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从“国防”,台湾都收到美国严格地制约。这时老人谈到了“军购案”。他说到:“你以为陈水扁想花这么大的价钱从美国买这么多武器吗?他也不想,但是他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向美国缴纳‘保护费’。要不,美国人怎么会支持你呢?马英九上台以后,他还是会这么做,因为他也需要美国人的保护。”“保护费”这种提法确实很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贴切的称呼。
    第四,台湾的“国防”。这位老先生明确指出,“台湾根本就没有‘国防’可言”。台湾的目前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也就是每一个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不论你是否乐意都必须服役一年零二个月。他认为,一旦两岸开展,跑的最快的就是台湾的“阿兵哥”,因为台湾现在的年轻人只关心自己的前途,绝对不会为了什么“国家”而充当炮灰。现在的“国军”和六七十年代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一点,从我和台湾同学的交流中也可以感觉到,对他们来说,服役只是一种强加负担,军人的身份不会给他们任何的自豪感,更谈不上什么“为国尽忠”了。他们还说,只有高中生中成绩很差的,才会去投考军校。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军中丑闻频发的原因吧。
    那天夜里确实谈了很多,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整理出来。当我们问到他为什么对我们讲这么多的时候,老人有点无奈,而又有些痛心地说:“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根本不关心历史,也不会去思考现实,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也许正是我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老人谈话的热情。老人家还说:“台湾的年轻一代都已经西化了,我估计你们大陆的下一代也会这样”。我们当时连忙说到,在大陆我们还是很强调中国特色的,很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来DIZHI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老人指着旁边的“7—eleven”说到:“你看这小小的便利店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西化怎么可能阻挡呢?”我们一时无语 。面对西方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强势入侵,中华民族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不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西化的一代,他们应该永远是中国人。
    台湾之行就这样结束了,在去香港转机的途中,我问身边一位同学:“这次离开了,不知道什么能再来?”他笑着说:“一定有机会!”我从那一刻起就期待着机会的再次来临。祖国的宝岛,我一会再回来,我的心并没有飞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3#
发表于 2010-2-1 06:10:38 | 只看该作者
很客观,很清晰,让我对台湾的影响又大为改观,论坛需要更多这样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1 06:10:35 | 只看该作者
嗯,很同意作者的观点,台湾人的确是很有礼貌,在学校接触过台湾交流生,相当有礼貌,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10-2-1 06:10:31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加油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2 10: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