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蜗居》热看中国房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2-30 21:5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岁末,一部因为迎合“房奴情结”而走红的电视连续剧,成功地将中国人买房卖房这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折腾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在这一年,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能如房市这般牵动人们的神经,左右人们的悲喜。

    虽然打着“房奴”标签,但实际上更主要靠“小三+贪官”吸引眼球的电视剧《蜗居》,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在“求房”的漫漫征途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为了一个“房”字,似乎“小三”也拥有了一定道德上的优势,颇有几分“房价太高,逼良为娼”的无奈。而海萍超出能力的买房背后所隐藏的虚荣以及不理性的消费,则几乎完全被情绪化的喧嚣淹没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0#
发表于 2009-12-31 12:08:08 | 只看该作者
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2:07:06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商人们、贪官们,他们在吃饱穿暖后,就会不由想起那点事情来。看看落马的贪官们,哪一个没有地下的或地上的“海藻”?不仅有,还大可列出一个长长的榜单来。至于那些奸商们,他们与贪官们打的火热,乃一丘之貉,更是不必提了。
   
    而普通老百姓在沉重的负担下,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似乎对“房事”并不感冒。没有老婆的,想着怎么娶到老婆;有了老婆的,还很难和老婆聚在一起;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也整日为钱发愁而提不起精神。因此,对“房事”兴趣高涨的还是那些有钱有闲毫无思想压力和包袱者。我们呢,上帝发发慈悲吧,有一个可以立身存命的蜗居就已经很不错了,又哪里敢奢望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2:03:02 | 只看该作者
交了首付,又从银行贷了款,你的身上无疑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的去购物了。你必须省下钱来,每月交付给银行。交给银行后,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生活水平从此是江河日下,为了房子你不得不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即使房子买了,装修也是一个大难题。没有钱,怎么去装修?不装修,又无法入住。无奈之下,还需要东拼西凑和节衣缩食,才能将房子简单的装修一番。和那些富豪动辄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装修相比,我们花上一两万元能够住进去就心满意足了。哪怕这一两万元的装修款,同样也会让我们一筹莫展。
   
    等你总算住进去了,你会发现日子过的依旧不轻松。每月的贷款要还,那是雷打不动的。所剩无几的几个钱,还要省下来去偿还因东拼西凑而欠下的债。假如此时你的家人重病住院了,假如此时你不幸下岗了,恐怕我们也只能去跳楼或抹脖了。否则,这雪上加霜的日子还怎么过?
   
    现实就是如此。然而,总有一些人是看不到这个现实或不想看到这个现实的。比如一些大发不义之财的商人,比如一些身居高位的权力者。他们自然是自己不想看,甚至还不愿意别人在自己的面前谈起。因为蜗居者不是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很窝囊的居住着。他们居住的大多是别墅,大多是复式。且如电视剧《蜗居》中所反映的,他们大多还有自己的“海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2:02:46 | 只看该作者
12月9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09年度大会在北京建银大厦召开。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宣布,从明年开始,各省卫视播出电视剧的时长将被限制在整体节目时长的40%以内。他还批评电视剧《蜗居》是“靠荤段子、官场、性等话题来炒作”,社会影响低俗、负面。(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不可否认,《蜗居》是一部少儿不宜的电视剧。整部电视剧,围绕的都是“房事”而展开。这个“房事”,除了老百姓所关心的房子外,还包括“性”。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说:“食、色,性也!”便是古代两位大哲大贤的老人家都如此说,“性”实在也正常不过,也没必要讳莫如深。当然,少儿还是不宜的,毕竟他们年龄尚小。但更让少儿不宜观看《蜗居》的原因,却不是普通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
   
    看完整部电视剧,我们深有感触的还是它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状!这不,据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涨幅比10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房价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创年内新高。
   
    在高房价之下,普通老百姓为了房子流血流汗拼搏一生。说到底,我们不过是给房地产商和银行打工而已。最终换来的,也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住所。这一“临时性”的住所,不仅是“蜗居”,还实在让人是很窝囊的居住着。
   
    比如准备买房子前,我们需要攒够首付款。东拼西凑后,首付款虽有了,自己的积蓄也就从此花光了。并且,余下的款项还只能向银行借贷。银行的利息是非常惊人的。你借它十万,还它的时候就变成了十五万。也就是说,有五万是你因十万元的债务而要支付给银行的报酬。谁让你没有钱呢?没钱的结果,便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7:11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的房市可谓跌宕起伏。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一个年头,过山车式的房价,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头打下了沉甸甸的烙印。我们推出这组年终报道,试图记录这种不平常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理性的定位、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建设性的声音。

    2010年,我们期待房地产市场有更多建设性的声音。也祝愿更多的人在新的一年能够在“房市”圆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6:58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这种浮躁的心态,也让一些专家、学者、教授不安于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哗众取宠上。在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轻意地凭借主观想象得出各种结论与预言。因为说房价要涨的几乎都会被挞伐。而预言房价下跌的往往能赢得喝彩。即使最后证明,这种预言与实际相去甚远,只是让观望的人群在新一轮上涨中失了先机。

    甚至一些官员也放出话来,让年轻人在几年后都能买得起房。这么做当然有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善意考虑。但只要稍稍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政府以什么手段、怎么样才能让人买得起房?什么收入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住房?如果是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别说是一个毕业几年的普通大学生,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人,恐怕也是买不起一套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6:46 | 只看该作者
理解这一命题,可能更能明确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更能依据自己的经济收入,作出最有效的规划,是买房、还是租房,买什么样的房?同样,明确责任,更可以为政府制定未来保障住房的框架,甚至所谓二次房改,注入理性的思考。

    事实上,2009年,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上,政府正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廉租房体系上,这显然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有关经济适用房的丑闻仍然层出不穷,它所招致的不公平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未曾消减。

    同样,这种理性思考的精神,也适用于专家、学者乃至媒体。不久前,房地产商任志强向媒体开火,批评媒体对房地产业抱有一种敌视的态度,全年都在唱衰房市,结果面对“高烧”的房市,听信媒体意见的持币待购者,最终落得本来还能购买一套住房的银子,到年底就只够买一间厕所。抛开他意见“情绪化”的因素,我们的确在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了太多情绪化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6:3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居者有其屋”,政府的责能,是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上,致力于不让一个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而这与让每个人或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是两个概念。

    能让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景,但这一目标,在现阶段并不具有实现的基础。这里不仅有土地等资源稀缺的原因,而且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支持这个宏伟的愿景。

    即便是世界上财富最多的国家——美国、日本,也是这样。曾经风靡全球的美国经典剧目《老友记》里的钱德勒、罗斯在年过30的时候,仍然只能在纽约这座繁华的都市租房而居,甚至是合租。而在日本东京,在市区拥有一套几十平方米的住房,是许多工作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敢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6:2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房价如同2009年这般大落大起,甚至引诱得人们如同抢白菜一样买房的现象是合理的。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质疑、批评的报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实体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那么资产价格的增长几乎成为一种必然。这种资产价格既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也同样体现在房市上。

    当然政府可以而且应该适度干预房地产市场,但问题是政府的干预是有限度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而如果采取更强硬的行政手段,往往事与愿违。先不说,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单从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地位来看,这个问题不只关系到GDP的增长,背后还有成百上千万人的饭碗。

    因此,政府除了运用经济杠杆,诸如房贷利率等手段,扼制房市泡沫以外,更多的调控手段体现在保障性住房上。那么如何集中有限的财力,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权益,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6:10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忽视的一个命题就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永远与人的欲望不匹配。这个欲望,说白了就是所谓“理想”,什么样的房才是“理想”的?是市中心的、宽敞明亮,有着好的配套的幼儿园、小学的大居室住房,还是远离市中心,需要辗转、奔波才能到达的容身之所?每个人的“理想”,都并不相同,而只有和自己的收入状况结合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那么适度地压抑自己的欲望,量入为出,显然是一种理性的消费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4: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