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战争是靠体力和机械化,将来的战争将依靠智慧,在我们的军队指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后,相信现在庞大的指挥体系会精简、集中智能指挥为一体,在中国深厚的战争理论体系的支持下,军事对抗体系会更上一层楼!
PS2:提到空基和天基的信息系统就得从头说起,大凡朋友们都知道,军事从来没有离开过指挥,有了指挥就必定具备控制,这就具有原始的战争信息系统,称为C2。自从上世纪50年代逐渐得到具体化和多样化,形成一个从C2、C3、C3I到C3ISR一路系统,又从C3I到C4I再到C4ISR的另外一路系统,这两个系统重要区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发达程度所决定的.比如说中国由于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间,计算机网络不先进,又受控于别人,所以发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 C3ISR军事信息系统,这系统有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不能实时传输必要军事信息,速度上远跟不上形势的需求.好在这种状况在进入21后有了改善,从 C3ISR系统转化到C4ISR系统已经基本完成,这一切得益于自主开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的成果.而这一系统的形成又是从基本的设备到系统,从系统到信息系统又到综合信息系统,未来趋势是将综合信息系统发展到全方位实时不间断信息系统,这就是美国提出的"地平线"和"哥白尼"计划,这是一种从烟囱式到全维式的发展过程.
完善的军事信息系统是种倍增器,在高强度,高速度和高烈度的冲突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切都具备的情况下,天基的设备就显得更重要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性外,还有不受气候影响跟不易受到攻击的优势.当然,中国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跨时代"的构想为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从已经上天的多光谱侦察卫星到孔径卫星雷达,到将要上天的高能实时不间断侦察卫星和高精度红外预警卫星,再到"北斗II"系统和高中低轨道超频谱全维探测雷达对抗系统.显然,想完成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庞大的工程,相信在中国不断的经济发展和技术不断被突破的基础上是可以成功的.咱们的计划完成后,能做到重点区域分钟级的实时数据链传播,分辨率将达到小于0.3M的程度,制导精度达米级.能自主控制东亚及泛太平洋地源范围,侦察能力到达全球.什么说的一些都是战略性的技术,在目前的形势的下,又有计划向战役型和战场型的信息子系统发展的趋势.这是后话
至于朋友们经常提到的对卫星系统的硬杀伤的问题,应该对于三大国来说,这不是什么技术问题了,而是能不能实施手段的问题了.04年三大国基本达成了城下协议 (又可说是潜规则),就是说,对本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的直接摧毁被视为受到核攻击,将启动核报复措施.当然,软杀伤(干扰\欺骗)和对间碟卫星的攻击不在此列.这也是三大国在经过激烈争议后达成的,所以说以后在不发生国家性质的危机时是不会对预警卫星直接摧毁的,除非到了生死存亡时刻.当然,对防止攻击卫星的兵器和技术的扩散也是在受控制范畴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