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番禺有中小学生共30万,该活动希望通过这30万学生带动其父母、家庭成员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这样,可以通过一个人带动三个人共同行动,快速推动从30万学生到90万市民的垃圾分类的环保行动。
“垃圾处理、刻不容缓!”昨天下午,广州番禺市桥实验小学操场上,10名师生共同表演的《垃圾处理刻不容缓》情景剧引起了台下1000多名师生的共鸣,“30(1+2)小手牵大手”番禺区教育系统参与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的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启动。
“之所以把试点率先选在学校,是希望能够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的初衷。”番禺区教育局局长冯润胜介绍说,目前在市桥实验小学、丽江小学率先试点一个月,待试点经验成熟之后,将争取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明年年初在全区246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从学生入手,带动家庭参与
昨日记者在市桥实验小学看到,“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等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已经悬挂在学校内外显眼位置。校园内外均设置了多处分类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
“学校长期以来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希望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和社区内的环保意识。”市桥实验小学柯校长表示,试点垃圾分类,争取做到食品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非食品垃圾可以走循环经济的路线进行利用,有害垃圾(如电池、过期药品等)则在社区统一设回收箱。
比如,学生们会在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各类形式活动中学习和探讨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学校日常垃圾主要为办公用纸、枯叶和饭堂厨余。其中环卫工人会对办公用纸和枯叶等进行分类处理,而每日提供近800位师生用餐的饭堂所产生的厨余,则由附近鱼塘的工作人员负责回收喂鱼。
分类有奖,违者曝光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更好地在学生及家长的日常生活中推行开,试点学校及小区都将采取“有奖”的激励机制。“我们会把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日常生活习惯,纳入到文明学生的考核中去。相反,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将在曝光栏上定期曝光。”
而《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工作方案》中也提到,探索垃圾减排方式、途径,试验推广使用厨房垃圾粉碎机分流餐厨垃圾;探索建立垃圾减排奖励机制,政府对有效实施垃圾减排给予政府支持和适当奖励。完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规划和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另外,对于学校和小区在分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垃圾回收问题上,关于危险固定废物、有毒物资及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工作,将有番禺区环保局组成的工作小组进行专业的指导。
记者踩点
除番禺市桥实验小学、丽江小学外,番禺区还选定洛浦街海龙湾小区、市桥华景新城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区内卫生环境良好,既有广州市区内常见的、以黄绿色区分的分类垃圾桶,也有简易垃圾桶,5至10米便有一个。而区内67个公共楼梯处均设置了一个大型白胶桶用于收集居民生活垃圾。
在华景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围墙上,有十多幅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画,内容涵盖了旧物利用、认养花树、节约用电、减少噪音等多个方面。
居委会主任李林俏告诉记者,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暂未铺开,实施细则还未出来。在创建“绿色社区”的过程中,已举办活动教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近期,小区内还将增设一批分类垃圾桶。(南方日报记者陶达嫔 通讯员陈琨) (责任编辑:刘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