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学历求职屡屡碰壁 博士改简历为研究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1-28 01: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 因学历求职屡屡碰壁 博士改简历为研究生
因学历求职屡屡碰壁 博士改简历为研究生 来源:深圳商报

    因为自己的博士身份而在7个城市求职屡屡碰壁

    香港博士改简历自称研究生

    3月30日上午,阴天,暗合沈辉此时的心情。

    这个今年夏天将要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博士,近一年来,辗转深圳、上海、北京等7个城市的10多个单位,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最近,在参加深圳举行的一个招聘会前,沈辉出人意料地重新做了一份简历,故意模糊了他的“博士”身份。

    高材生幸运赴港

    29岁的沈辉为了博士学位奋斗了7年。

    他就读的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美式学制大学,读博士期间先要严格地花3年修学分、攻外语、通过专业资格考试,再用2到3年写论文。在老家山西省某市,沈辉也算“有点名气”。1998年他从北方某著名高校历史学专业毕业,作为尖子生被香港科技大学“相中”,成为了赴港的研究生。全国十几所重点大学总共只有70余个“幸运儿”获得这一资格。


    两年硕士毕业后,他的导师极力挽留他继续攻读中外思想史的博士。这一读,又是5年。尽管面对诸多“难啃”的大部头典籍,但沈辉7年的研究生生涯总的来说还是顺风顺水,几乎每年都能拿到优等生才能享受的奖学金。

    去求职屡屡碰壁

    沈辉一直想在深圳找工作。因为这7年间,他经常在香港和内地之间来来回回,每次往返都经过深圳,“很自然地就喜欢上这个城市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的女朋友在深圳工作。

    沈辉找工作的首选是进高校做老师。他最先接触了深圳的一所高校,但是后者没有沈辉所学专业相应的系科。接着,沈辉来到深圳大学城某研究生院。一星期后,该研究生院的负责人告诉他,2005年该专业系科原则上不招文科类老师。

    那天晚上,沈辉和女友商量,他必须向外地高校“发起进攻”。

    没多久,上海某著名高校历史系约他面试。来到上海,沈辉发现和他竞争的只剩下一位女生,是该校自己培养的博士。“我非常有信心,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都不比她差。”面试过程一切顺利,沈辉的一些学术见解引起了相互的共鸣。尽管所谈的工资待遇偏低,但沈辉觉得“也还可以接受”。面试后,沈辉问主考官李老师“学校能不能落实他的留学生待遇”,李老师有些犹豫地说:“可能有,这个得问问。”随即,李老师拨通了学校人事部门的电话,得到的回答是:“统统没有,就算美国回来的都没有。”

    一周后,这所上海著名高校给了沈辉一个体面的回音:由于该院需招偏重于教学型、而非学术研究型年轻教师,同时认为沈辉的专业所学太广、太通,专业划分不够细,因此只能说声抱歉。

    在北京、大连等高校求职,沈辉也屡屡“碰壁”,他听到的答复多为“今年不招老师”或“今年不招文科毕业生”。

    为前途彻夜难眠

    很多人说,一个人读那么多年书会变成“傻博士”,沈辉不以为然。

    沈辉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时,他作为该校普通话辩论队的领队兼教练,带领一帮同学在香港电台主办的大专院校辩论赛中,取得了全香港第一名,这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历史上获得的首个全港辩论赛冠军。在去年举行的全国性辩论赛上,原班人马又勇夺第二。

    今年春节,女友把沈辉带回老家,她的爸妈“接见”了这位“准女婿”。沈辉叙述自己的求职经历时,两位老人一阵沉默。沈辉告诉记者:“我当时神态已经放得很轻松了,尽量让他们觉得没有太大问题。”

    从女友家回来,沈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想着两位老人期盼他找到工作又不知如何说出口的神态,当晚一夜未眠。

    改简历削足适履

    沈辉想到对自己的简历“做手脚”,是缘于一次外资产险公司的招聘。那天他试着给对方递了一份简历,那位产险公司负责招聘的女士向他解释了用人单位的顾虑。“境外的留学生在学业上所花的时间、精力透明度并不高,我们用人单位很难把握。因为我们付出高成本聘用一个高学历留学生,就希望能收到高效益,但如果你留学归来眼高手低、和内地情况脱离呢?”

    这番话让沈辉开始反思。留学,用人单位怕要提供留学生待遇,反而成了应聘的累赘;博士,现在也好像拼不过本科、硕士。那天晚上他找朋友喝闷酒,朋友给他“支了一招”,让他重新做一份简历,在上面模糊“留学”和“博士”身份,改成简单的“研究生”。

    提起修改简历,沈辉苦笑着说:“以前听别人说‘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那是指往自己脸上贴金冒充高材生。没想到还有我这种自己降低学历的。”

    从去年到现在的一年里,沈辉主要的事情有两项:在深圳写论文,在全国找工作。“如果哪天我没有找工作,我就强迫自己花近10小时写论文;如果哪天我没有写论文,那就在找工作!”他说:“只有沉浸到论文中去的时候,我内心是平静的。”(应本文主人公要求,文中沈辉为化名)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黄顺

也许您还可能感兴趣:
91、94-02年农村社会学考博试题
95-02年工业社会学考博试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8:5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