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崛起 雄风再现
军事崛起 雄风再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01:57 华龙网-重庆晨报
“如果军队没有前途,国家也就没有前途。”出身克格勃的普京执政8年来,不仅在政治上功绩显著,在军事上更是铁碗无比。近年来,在关于俄罗斯的新闻中,“军事崛起”已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远程战略轰炸机恢复例行战斗值班飞行、海军舰队恢复例行远洋航行、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这种种强硬的军事政策背后,总能看到普京的身影。
执政之初:三大举措重振军事
俄国沙皇曾说过,俄罗斯最可信的力量是军队,普京对此甚为赞同。执政之初,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特别是车臣战争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普京加快了军事改革步伐、加大了军队建设的力度。强军建设成为其振兴俄罗斯的三大任务之一。
俄军人走向职业化
普京上任之初,便遇到了车臣战争和“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两大事件的挑战,这让普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强国先强军的道路。沉重的教训使普京及俄军上下达成共识:一支臃肿的军队,无论在结构、体系还是反应上,都与现代战争格格不入,军队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灵活性”、“快速反应”,而不是“规模”。
在这一共识的指导下,俄罗斯开始走上精兵减员的道路,提出将军队人数十年内从当时的120万削减至100万。在此基础上,2000年11月,普京又提出俄军实施合同兵役制,在2005年前完全实现军人职业化。之所以选择合同兵役制,普京是这样考虑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掌握这些武器装备需要较长时间,服役期较短的义务兵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职业化的合同制军人才能更好地掌握现代战争理论和运用复杂的新式武器。
收缩海外军事触角
2001年10月,普京宣布将关闭俄军在古巴的洛尔德斯无线电监听站和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并准备放弃海外的所有基地。这一消息曾令世界震惊,因为这两个基地都是俄罗斯的海外重要战略基地,在冷战时期为前苏联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然而,普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这么做,恰恰是从维护俄罗斯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以退为进的战略举措。因为在当时,与美国建立新型的战略关系并从美国及西方获得经济援助,对于发展俄罗斯军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航天及卫星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凭借国内先进的侦察设备完全可以等效地获取海外情报,这更符合俄罗斯当时的国力。
瞄准太空发展天军
普京一方面通过收缩“触角”提高自己的“和平形象”,一方面却盯上了外太空,成立航天兵部队就是这一想法的现实行为。2001年6月,普京将航天兵部队列为与陆海空三军并驾齐驱的一个独立兵种,从而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能独立进行空间作战任务的兵种国家。
这也可以说是普京面向未来的一个军事举措。俄军认为,天空和海洋只能算是20世纪以前的战场,太空才是21世纪的主战场,太空力量将是取得21世纪战争胜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崛起之路:恢复军事大国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俄军现代化建设也进一步加快。从2006年起,新的改革和发展计划已经出台,军队在提升指挥效率、改革编制结构、加快武器换装等几个方面开始追赶世界军事变革步伐,恢复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
军费八年翻两番
在普京的强军政策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步骤便是不断增加军事建设投入,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虽在2000年普京当政初期,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对于负担高昂军费相当困难,但普京仍铤而走险,从这年起将俄罗斯的军费开支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提高,俄罗斯军费由2000年的1917亿卢布增加到2007年的8200亿卢布,翻了两番多。
财政投入的增加使军队的改革和发展由“维持型”转变为“发展型”,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提升现代化水平的步伐。其中,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白杨-M”机动战略导弹、“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和“布拉瓦”潜射导弹均已开始装备部队。
军费增加的另一收获是兵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军人待遇得到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受到尊重。军队的稳定、军人素质的改善、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随之取得较大进步。
重与美国争雄风
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再次成为军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而普京的强硬一面也开始显露出来。2007年,可以说是俄罗斯展现军事崛起的重要一年。
北约东扩、美国要求与波兰和捷克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步步紧逼,普京愤怒了,俄美矛盾迅速尖锐化。8月,俄罗斯恢复中断了15年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12月,俄海军舰队恢复例行远洋航行。12月12日,俄正式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此外,俄海军还重提航母建造计划,并打算在2020年左右拥有6支航母战斗群。
一系列的强硬动作,让西方为之震惊,为扼杀俄军的崛起,它们也加紧了全球战略部署的新一轮调整步伐。然而,迅速发展的国内经济以及稳定的政局,为俄军的重新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俄罗斯专家一致认为,这次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不会像苏联时期那样成为国家发展的包袱。
谢幕之作:重现苏式红场阅兵
俄罗斯军事重新崛起的过程起就像一幕幕电影,而普京就是这一系列电影的总导演。普京卸任前导演的最新一部军事大片将于今年5月9日上映,这就是“红场大阅兵”。
重型武器重现红场
年龄稍长一些的人应该对苏联时期的红场大阅兵记忆犹新。令人遗憾的是,苏联解体后,振奋国民精神的红场阅兵式被取消了。虽然俄罗斯在1996年恢复了红场阅兵式,但像坦克、导弹这样的重型武器再也没有在红场出现过。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国力已经大大衰退,不是不想搬出重型武器向世界炫耀一番,而是没有这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然而,如今的俄罗斯早已今非昔比,通过一系列强军强国政策使俄罗斯军事重新崛起的普京,现在可以说有十足的自信导演一场苏联式的红场大阅兵。从军方透露的消息来看,普京此次真可谓大手笔,100多件重型武器和30多架飞机都将出现在阅兵式上,其中包括:“白杨—M”机动式导弹、“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图—160型战略轰炸机、安—124型军用运输机、最新型的“苏霍伊”和“米格”战机以及直升机。当然,还将有8000名身着新式军服的军人加入到阅兵式当中。
重塑军事大国形象
这次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大阅兵,赢得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赞扬。苏联英雄、卫国战争老兵瓦连尼科夫将军说:“这是展现俄大国雄风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大大提高军队在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威望。”****党领导人、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则强调:“只有军事装备能让人产生最强烈的印象,与苏联时期相比,这些新型武器更加先进,其震撼力将更为强大。这将是俄罗斯军事威力已经得以恢复的又一个有力证明。”
虽然俄罗斯方面一再强调,并非想通过阅兵式挑起军备竞赛,只是希望恢复在世界军事政治版图的地位。但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看来,普京恢复苏式大阅兵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向西方示*,重塑俄罗斯军事大国形象。
要说这部大片唯一令人遗憾的地方,那就是5月9日上映之日,普京无法再以总统的身份观看这部由他亲自导演的最新作品,因为在5月7日,普京就将把权力移交给他最信赖的伙伴梅德韦杰夫。但人们相信,无论谁当权,俄罗斯都会通过“红场大阅兵”,在军事上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