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家间政治:为了权利与和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1-23 08:5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关系的核心就在于对权力与和平的争夺。影响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外交思想的名著!国际关系究竟是什么?如何准确地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几乎是在有了国家以来,人们就在大国不断地求索,希望从中找出规律,进而找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和矛盾的良方。然而,太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行动上或认识上把国际关系当作国际关系历史在进行研究和学习,无法走到正确的理论探究道路上来。汉斯-摩根索之所以伟大,其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体系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他在研究了浩如烟海的史实后,准确地找到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对权力与和平的争夺,从而揭示出国际关系的内在规律。
在过去的40年里,《国家间政治》被许多人公认为是国际政治方面的首选教材。此第六版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是外交政策执行者们早已滾瓜烂熟的内容。与此同时,其对于更为广泛的普通公众的价值亦逐步为更多人所体会。

  至少四个方面的考虑因素促成了本书平装本的发行。第一,高等教育费用不断高涨致使本书在20世纪90年代的使用遇到了更多的困难。虽然书籍在教育花销中占据的比重只是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但精装书教材动辄三倍的价格时常会令学生陷入经济上的窘境。第二,当前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从农艺学到动物学等所有学科领域里的普通平装本教材了。在此基础上,面向普通公众和学生推出本书的平装本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第三,在过去的20年间,对于摩根索教授著作的讨论日趋激烈,派生出诸如新现实主义等多个学派。由此,将摩根索教授的重要著作向不同阶层的读者进行介绍无疑是明智的。唯有如此,那些摩根索教授的批评者和同情者才得以阅读和了解他的原著,而不是辗转间接地接受那些被过滤过的东西。第四,一些知名的院系开设庞杂的国际关系课程,也呼吁编写出物美价廉的简装版书以满足需要。过去的20年见证了这一出版策略,绝大多数社会科学教材由于使用了平装本而更容易获得。

  在准备编辑本书前我给自己设立了三条工作原则。首先,我原封不动地保留了第六版的前10章。摩根索教授认为这些章节包含了他对国际关系哲学进行研究后得出的许多基本原则,如:现实主义理论,政治作为权力争夺的活动、外交政策、民族主义及国家权力。其次,我还摘选了运用了前述基本原则的相关章节的核心内容。这些章节包括均势、道义和国际法。把它们集中起来,再借助丰富的历史事例,就形成了对于国家力量局限性的讨论。在这一部分及其后续的内容里,我删除了一些当时和之后出现的一些技术性更强、更复杂的材料,因为它们更适用于高级的研究生学习及专业的研讨会。再次,我从那些讨论更加贴近当代问题及通往和平的三大基础途径的章节中进行筛选。这三大途径是:通过裁军、集体安全和国际政府来限制国家的力量,世界国家和世界共同体的转变,及通过外交做出妥协。由于所选的大部分章节都出自这一部分,所以我就更有理由删去一些与此无关的历史细节和其他章节,如司法解决,该部分在一开始的某些内容中被认为属于国际法的范畴。我建议有志及有能力对相关内容做深入研究的学生使用本书第六版的完整版。

  对大多数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来说,政治学是不需要进行介绍的。因为它早已成为相关院系及其研究生和数以千计本科生的必修课。本版应该更加拓宽其读者群。一句话,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本书的平装本。我们还设计了新的版式,以服务高等教育和公共事务,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在此做两项解释。该书通篇以男性代词代指第三人称,这是由于其在第一版出版时所受的时代限制所致。这一情况在本版中仍然如此,是基于我们对该书风格尽量给予保留的考虑。我们希望在全书中所有出现这类现象的地方,除非特有所指,都被理解为同时适用于男性和女性。再者,我们已积极对一些时态的使用做出了修改,如初版时用“五十年前”,在本版中提到的就是“世纪之交”。如果我们在时态方面仍有疏漏,敬请读者谨记,作者是在20世纪的中叶写成此书的。
作为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我有幸成为摩根索教授的研究助手。毕业后我们共同参与了《国际政治中的原则与所存在问题》一书的编写和审阅等准备工作。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任教于政治学系,我重回母校就是由他主要促成的。在他的同意下,我担纲编辑了一部他的论文集以纪念他的成就,为此我们在一起挑选那些对他的著作异常熟悉的他过往的学生、同事及朋友。在此后的若干年后,共同的职业责任又使我们相聚在纽约。在那里,我们频频接触,经常做长时间的讨论。他作为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为我任职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许多研究项目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在去世前的几个星期,他还向弗吉尼亚大学的米勒中心主办的一个会议提交了一篇有关总统职责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无论是在职业还是在个人关系的层面,我们之间的友谊及学术合作一直延续到他弥留的最后时刻。

  我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为他这部经典著作——《国家间政治》的第六版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较之以往,《国家间政治》第六版的内容更为简洁,编辑的难度却更大。一方面,从《理智人类与强权政治》(Scientific Man vs.Power Politics)的出版,到对他去世后一些不及发表面世的论文的研究,我对摩根索教授的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足够的了解。所以,当兰登书屋大学部的高级编辑伯特兰德?W.拉莫斯邀请我准备一部新的政治学著作集时,我很自信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这方面知识。而在另一方面,就在我着手进行整理和研究摩根索教授最后时期的书稿时,却发现他的学术思想在这一阶段又有了新的重要的发展,而我在此前对所有这些情况竟一无所知。事实上这一所谓“石破天惊”的发现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摩根索教授的治学理念不在于对学术地位的恋栈,而在于“对真理的求索”。

  为让摩根索教授的学术思想随着我的发现一步步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在本版中尝试尽量让摩根索教授自己来说出他的观点。在他的两个孩子苏珊娜和马修的配合下,我和我的助手得以进入摩根索教授的著作保管处——弗吉尼亚大学奥德曼图书馆。皮特盖尔曼先生始终不知疲倦地与我一起寻找摩根索教授未经发现的作品,其中有发表过的,也有没有发表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七、八十年代挑战人类最极端的问题。在其亲自改编的第五版的前言里,摩根索教授写道:“本版(第五版)将有机地、不可避免地延续前几版的风格。”正是铭记着他的伟大著作在前几版中所保持的整体性,我亦对这种整体性予以保留,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使用他本人的著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我还参考了他的手稿、与编辑之间的通信,以及与同行交流的书信等文献。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反映出摩根索教授去世以来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第五版已经有必要进行更新及修订。皮特盖尔曼和我已做出许多努力,对所必要的事实及数据性资料进行更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识到,历史的大潮使得许许多多这样的资料在不停地被刷新,诸如一些关于人口、工业产值、国际法庭的决定,以及联合国采取的行动等。在有关人权、国际和解、核问题等主题的讨论上,我已做出实质性的改动——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介绍摩根索本人的零星论述。因为他的思想是如此的具有创造性而又轻灵敏锐,对任何文字方面的推设都不可能断然宣称摩根索已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被精确地付诸本版中。我所能说的就是,就我自身的理解,我已经努力地做到忠实于他的思想体系,忠实于他看待事务和具体政策的观点。
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
政治现实主义相信,政治就如同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被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律所统治。为了社会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了解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为我们的好恶所左右,人们只有在面对失败的风险时才会去挑战它们。
•        1.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
•        2.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1)
•        3.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2)
•        4.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3)
•        5.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4)
•        6.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5)
•        7.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6)
•        8.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7)
•        9.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8)

国际政治学
国际关系的师生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受到被称为二元论难题的困扰,因为在其之下我们必须进入两个不同和截然相反的领域。我指的是与调解纠纷相关的和平体系领域和强权政治及战争领域。然而,一切只能是如此。我们无法逃避……
•        1.认识国际政治几种研究方法
•        2.认识的局限性(1)
•        3.认识的局限性(2)
•        4.认识的局限性(3)
•        5.理解国际和平问题(1)

均势
一些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它们或者尽力维护现状,或者试图颠覆现状——必定导致一种被称为“均势”的结构本书中“均势”一词有四个意思:1,以某种态势为目标的政策;2,一种实际形势;3,权力大致均衡的分布;4,权力的任意分布。
•        1.社会均衡:均衡的普遍性
•        2.国内政治中的均势(1)
•        3.国内政治中的均势(2)
•        4.均势的两种模式:直接对抗模式
•        5.均势的两种模式:朝鲜与均势

实现均势的不同方式
同样地,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指作者写作此书时——译注),苏联一贯反对所有欧洲统一的计划,它认为将***的欧洲国家的力量汇聚为一个“西方集团”将赋予苏联的敌人足以威胁到苏联安全的力量。
•        1.分而治之
•        2.军 备
•        3.结盟:结盟的一般性质(1)
•        4.结盟:结盟的一般性质(2)
•        5.结 盟:结盟对世界霸权
•        6.结盟:结盟对反结盟(1)
•        7.结盟:结盟对反结盟(2)
•        8.均势的“掌控者”(1)
•        9.均势的“掌控者”(2)

均势的结构
从19世纪至今,巴尔干的均势一直是欧洲国家所关心的问题。早在1790年土耳其就与普鲁士缔结了一项条约,后者承诺将因“敌人越过多瑙河而对适当而必要的均势所造成的损害”而与奥地利和俄罗斯作战。
•        1.支配体系和从属体系(1)
•        2.支配体系和从属体系(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发表于 2009-12-14 08:15: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9 18: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