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应围绕"增"、"减"两字进一步完善积极财政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1-9 17:3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筑牢经济回升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世纪末,我国能够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更大。故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更直接、更有力。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回暖迹象,这表明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正在显现出效力。筑牢经济回升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积极财政政策是促成我国经济呈现积极变化的重要力量
    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侧重于扩大财政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减税”和“增支”为主要内容,在支出与收入两方面用力,是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更强的“全方位”扩张。
    今年1—6月份的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方面,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832.05亿元,同比下降2.4%;另一方面,全国财政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亿元,同比增长26.3%。财政收入的负增长与财政支出的逆势而上同时发生,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安排已经逐步落实并正在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体盘点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我国财政收支安排,积极财政政策的全方位扩张作用就更加明显:

    在财政收入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去年的税费减免举措主要包括实施企业所得税新税法、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费用标准、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收负担、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改为单边征收等,共减轻了大约2800亿元的企业和居民负担。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推出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新的举措,拿出了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的“减税大单”。
    在财政支出方面,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以此带动和引导投资与消费需求。继去年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并提前安排2009年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00亿元之后,今年的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达到9080亿元,较去年增加4875亿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及服务业发展,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通过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贴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困难群体直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等途径,在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方面投入了2208.33亿元;分别安排家电下乡补贴200亿元和汽车下乡补贴50亿元。
    可见,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不仅有扩大财政支出的传统做法,也有结构性减税的新型举措;不仅有增加政府公共投资的项目,也有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安排。显然,各项扩张性财政举措的陆续推出和逐步落实,是促成我国经济呈现积极变化的重要力量。
    筑牢经济回升的基础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黯淡,外部需求继续下降,出口减少、产能过剩和就业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积极财政政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 邱小敏 )

 新华视频 >>


名战与名将

毛**转战陕北


揭秘地下博物馆

墨西哥沙漠飞碟目击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罗奇先生何必“叶公好龙”
下半年"调结构"步伐或加快 资源价格改革增添新热点
专家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推动经济进入稳定回升的通道
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才算适度?
警惕增长中的风险
经济已企稳 有望超预期

 图片精选 >>


   · “地雷小姐”选美比赛
· 酒井法子失踪
· 《飞屋环游记》全国上映


   · UFO跟踪空军飞机
· “柏林熊”
· 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6 07: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