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理论1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7:4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丰富。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对中国的偏见,不利于我国,也不利于其他国家。要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要寄希望于自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这个方面,公共外交是现代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际交往场合具有广阔的舞台。公共外交随时随地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筹划公共外交方面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多边外交依据普遍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制度形式。国家是多边主义的基本行为体,协调国家是制度性多边主义的基本功能,寻求国家间合作是多边主义的主要目的。
▲八国集团G8所谓八国集团,指的是西方七大工业国美、英、法、德、意、加、日(即通常说的G7)加上俄罗斯。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美日英和西德5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同年11月15-17日,第一次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1976年的第二次会议在波多黎哥首府圣胡安召开,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还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时间都在7月。此后由法、美、英、西德、日、意、加主要西方工业国家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通称为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1991年7月,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第 17届会议在伦敦举行。当时的英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苏联参加,但无权出席会议。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成为七国首脑会议的"客人"或称"观察员"。但直到1994年7月,俄罗斯才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但仍然被排斥在关键会议的大门之外。从那时候起,这种"7+1"的模式一直保持到1997年第23届首脑会议上,这次会议除了一个小时的专门讨论财政金融问题的会议俄罗斯不参加之外,俄罗斯和西方七国首脑一起讨论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1998年,俄正式成为会议的全权成员,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宣告定型。
大国协调  指地区内所有大国按照多边主义原则合作管理地区安全事务,主要是调节大国之间的关系,降低安全困境的影响,防止大国冲突。大国协调的特征是排他性和非正式性,即只限于大国合作,而且不需要建立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历史上大国协调的典型是1815年到1823年的“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大国协调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条:大国之间存在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即避免相互间的冲突和战争;没有结盟行为;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搭车战略 是从国际权势分布的等级结果出发,以减少自己的某些行动自由为代价,与二流大国及其国际体制合作,争取其支持,保护或其他实惠,同时减小甚或消除来自大国及其国际体制的威胁。历史表明个别搭车者甚至有可能最终上升为驾车者。
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辩证统一经济外交具有五方面内涵,一要更好地发挥对外援助的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重点是择优援建与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志性项目,提供紧急救灾援助,派遣医疗队,扩大人才培训规模。二要推动更多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合作,利用境外资源,扩大工程承包,拓展国际市场。三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四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和区域合作,在国际经贸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五要充分发挥高层互访和多边会晤的作用。
威慑就是让对手相信,他为采取某种行动而付出的代价或所冒的风险会大于收益,从而阻止其采取某个行为。威慑需要实力、使用实力的意志,以及潜在进攻者对这两方面因素的评估等三方面的结合。而且,威慑是所有这些因素的乘积,而不是它们的和。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是零,威慑就会失效。▲国际机制  这个来自法文的术语通常是指政权或政府,在政治学上往往是指缺少合法性/的政府。在西方学者那里,就是没有经过西方式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权。机制可以被确定是,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期望得以汇集在一起的一系列明确的或暗含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原则是对事实、因果关系及公正的信念;规范是由权利与义务所确定的行为标准;规则是对行为的特别规定或禁令;决策程序则是作出和执行共同选择时所通行的实践”。在给出这一颇为繁琐的定义之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区分了原则、规范和规则、决策程序之间的差别:前两项“提供了机制的本质特征,但是可以与原则和规范相匹配的规则和决策程度则很多。因此,后两项的变化只是regime内部的变化”,而“原则与规范的变化则意味着regime本身的变化”。此外,他还提出两项regime的外部特征,其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是一个暂时的安排,其变化与国际权势和利益的转移相联系;其二,regime的利益具有长远性。regime指导下的行为不是以短期利益的考虑为基础的。克莱斯纳的定义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regime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这就与原来学者用来概括国际关系整体的概念———国际体系区别开来了;二是regime包括了一系列的原则、规范及规则与程度,但不包括组织实体。
▲国际机制机制意指规则、指导、指挥和管辖。国际机制的特点是:1、国际机制是国际社会机制化趋势的产物2、国际机制的要素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安全与发展和通过机制对参与者实施道义限制;3、机制是变化发展的,变化规律的核心是机制基本准则的变化。国际机制的形成条件是:首先必须有一个在国际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其次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安全与发展,第三,有关各方同意谈判和协商手段是解决国际危机的最好途径。国际机制的类别分为特定机制与一般机制、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进化机制与变革机制。国际机制的三个主要流派是格劳秀斯学派、国际机制修正结构主义派和传统结构主义。国际机制论关于国际社会秩序、稳定的观点,关于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缓解南北矛盾的看法,以及关于实施国际关系平等原则的主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西方国际机制论的实质是强调以美国为中心,强调以符合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为原则和强调以西方价值标准为准绳,是为美国利益全球化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新干涉主义 1994年哈斯首次提出新干涉主义理论。此后,哈斯有出版了《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新战略》一书,对新干涉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阐述。新干涉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第一,鼓吹国家主权过时论。第二,宣扬人权的绝对正当性和普遍性原则。其要点是:1、与新孤立主义不同,它认为美国应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给予地区冲突和全球问题以更多的重视。只要潜在的威胁存在一天,美国就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特别要加强与盟国的关系。2、与旧时孤立主义不同,它反对轻易的进行军事干涉,强调榜样力量和核威慑力量的影响力。3、新干涉主义注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实力。主张通过美国式的自由、民主、道义原则和人权思想对外部世界进行渗透。这种新干涉主义是保守现实主义与自由干涉主义的结合,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军事手段是实践新干涉主义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新干涉主义的最高形式便是发动战争。新干涉主义的对象主要是针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敢于对美国说“不”的国家和所谓的“无赖国家”。新干涉主义对旧有国际惯例、国际法原则,甚至〈〈联合国宪章〉〉均构成了极大冲击。由于这种理论符合西方大国对外战略的需要,西方大国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实践证明,新干涉主义不仅无助于人类崇高理想的实现,反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动荡和不安。
国际组织与争端解决: 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任何潜在的侵略行为的安全保障机制,它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想的集体安全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即建立在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基础之上;(2)以集体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合法和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3)内向性,即没有特定的假想敌,没有对立的敌国和敌对集团;(4)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之上。全球性集体安全的实践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在实践中,全球性集体安全往往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联盟的失败和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受的各种挫折都表明了这一点。除了全球性集体安全,还存在许多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地区只有一个主导大国,第二种情况是该地区有两个以上大国。在前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是主导大国的偏好选择,如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后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三条:集体的力量大于任何一国;大国接受国际秩序的现状;大国拥有相似的价值体系和安全观念。例如海湾合作委员会。
▲集体安全论 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方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它有三要素:1、集体安全组织的成员来源具有普遍性;2、集体安全要求建立一套合法有效的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这是集体安全是否成功的关键;3、集体安全无力对大国实行有效的制裁措施,也无法对付有盟国或大国支持的国家,面对侵略国家和侵略行为,成员国就是否干预或怎么干预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可以划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条件指的是成员国对集体安全的一般接受能力;客观条件指的是全球形势应适合集体安全的运作。一个成功的集体安全体系必须具备这些主客观条件。从国际关系理论角度看,首先,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国际安全体系;其次表现为一种安全保障机制;第三表现为一种保护国家安全的手段。集体安全是为了改变均势体系下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而设计出来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难免过于理想化。
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任何潜在的侵略行为的安全保障机制,它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想的集体安全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即建立在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基础之上;(2)以集体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合法和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3)内向性,即没有特定的假想敌,没有对立的敌国和敌对集团;(4)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之上。全球性集体安全的实践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在实践中,全球性集体安全往往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联盟的失败和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受的各种挫折都表明了这一点。除了全球性集体安全,还存在许多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地区只有一个主导大国,第二种情况是该地区有两个以上大国。在前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是主导大国的偏好选择,如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后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三条:集体的力量大于任何一国;大国接受国际秩序的现状;大国拥有相似的价值体系和安全观念。例如海湾合作委员会。
▲一体化的功能主义理论  创立者为英国学者戴维•米特兰尼,其代表作是《有效的和平体制》。他认为,20世纪技术问题日益增加。解决这些问题无须借助政治化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化的民族主义,而需要相关技术专家根据具体的需要或功能实现跨国合作,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合作网络、国际机制和制度的形成和巩固。由于认识到合作的必要,在某一功能领域合作的成功将会推动相关国家合作态度的改变,从而实现合作领域的扩展和合作程度的深化,进而使和平规范得以创立,从而减少战争并最终消灭战争。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继承了功能主义思想,其关注的重点是欧盟,特别是欧盟制度的发展过程。新功能主义强调,福利问题与权力问题不可分割,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精英人物是推动一体化的关键人物。如果精英们认为,可以从某一超国家组织的活动中获得好处,比如预期到拆除贸易壁垒后,市场将扩大,利润将增加,他们就可能与国外有类似思想的精英进行跨国合作。此外,政府领导人也在发挥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国家的参与,专家们的工作无人理睬,难以完成。因此,为满足特定的需要,各国官僚机构中的专家进行合作是推动一体化最有效的方式。外溢是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概念,即一体化过程中一个领域的问题将会提出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要求另一个领域的解决办法,因此,一体化必然向外延伸,能从一个部门外溢到另一个部门。新功能主义认为,在一体化的初始阶段,外溢仅发生在不同的功能性任务中,但随着中心机构的成长,外溢逐渐会扩展到政治领域,一旦清除了实质性的障碍,中心机构外溢的速度将明显加快,最终将逐步形成超越主权国家的政治共同体
均势和集体安全区别
        个  体        集   体
                 同盟        合作安全
目标        威慑、打赢        威慑、打赢        防止战争
基础        外部威胁        共同外部威胁        自部危险
方法        加强自身实力        增加同盟国        加强信任措施
性质        综合国力        军事        复合领域
原则        自保        强制性条约        自愿协商
效果        绝对安全-安全窘境        绝对安全-安全窘境        相对安全-无窘境
附加问题:冷战思维:冷战期间形成的一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友和以零和关系分析国际安全的观念,认为,敌对国家的实力不平衡是对国际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与自己政治制度不同的敌对国家如果强大则更危险;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压倒敌对国家或集团的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是扩军和加强军事同盟或采取遏制政策削弱敌方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13-3-4 18:16:13 | 只看该作者
xieixe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1-24 20:22:29 | 只看该作者
学国际政治的很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21 23:14: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了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1-12 10:31:21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9:51 , Processed in 1.5781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