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 (A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概念题 (每题6分 共30分)
1、政治:政治是指有关国家权利制度化结构和运行以及个人和团体参与国家活动的种种现象。
2、单一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3、国家: 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所构成的;国家是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进行维持和运作;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在社会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4、国家机构:是实现国家权利、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5、政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成员在其长期和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共同体成员得自经验的政治心理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抽象,以及该政治共同体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奉行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精神这三者的有机整体。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议会君主制与议会共和制的区别?
答:议会共和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区别:
1)议会君主制的君主对自己的行为不负政治责任,也不负法律责任。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若有违宪行为,要收到弹劾或审判。
2)议会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袭的,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一定的任期。
2、简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答:1.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生产关系中,形成了资本对物的控制和对人的支配,进而产生三个结果: 使资产阶级成 使资为政治统治阶级,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主体;本主义国家能够建立和维护一整套暴力机器以及庞大的官僚队伍; 从而具有了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力量优势。
2.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原则是维护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都是这个价值取向的体现。
3.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在它的政治制度设计和运行、国家职能的规定和履行、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体现。
3、简析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英国是实行议会君主制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大选按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但根据执政党的要求可以提前举行大选。在大选期间,多个政党(其中主要是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争夺议会中的议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拥有组阁权,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自然成为新内阁的首相,经英王任命后正式任职。英王是虚位,只进行一些礼仪性的工作。英王还经常批阅文件、决议,但对其中的内容一概不负责,由相应的内阁大臣或全体阁员代为负责。
4、简析国家的产生?
答: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国家的起源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论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什么样政权结构形式?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治理形式相同的公共特点,包括: 由人民选举产生,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们都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 政权组织; 它们都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二是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实行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坚持中国***的领导。
2、举一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说明民主政治的价值?
《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 (B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概念题 (每题6分 共30分)
1、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是国家的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最基本类型是单一制和联邦制。
2、国务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议会君主制:议会君主制是以虚位君主为国家元首,内阁掌握实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4、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5、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概念可界定为一个政治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结构渐趋于分化,组织渐趋于制度化,人民的动员参与支持渐趋于增强,社会越趋于平等,政治系统的执行能力也随之加强,并能度过转型期的危机,使得政治系统的发展过程构成一种连续现象。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 以美国为例,谈谈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答:总统共和制的特点是:总统由普选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如美国总统任期为四年,最多连任一届;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行政权,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向议会汇报工作,但无权解散议会,而对议会通过的决议案可行使否决权;议会不能对总统及政府实施倒阁权,若总统有违宪行为,议会可对总统提出弹劾并提交法院审理;总统统帅海陆空三军,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共和制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议会、总统和政府、最高法院分别控制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各行其职相互制约。
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关系?
答:在氏族组织发展的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逐步改进、人们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氏族组织中的共同劳动逐渐为个体劳动所代替。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人们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完全***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给予这种根本对立的阶级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为了巩固维护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奴隶主建立了一种迫使奴隶服从自己的剥削与压迫的新的社会秩序,需要一种特殊的暴力组织来替代氏族组织,这种组织就是国家。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氏族组织有着历史的联系,但又有着原则的区别。
3、简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答: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实质是无产阶级对社会实行国家领导,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特点决定的。然而,任何阶级的政权,都不是由整个阶级成员直接去掌握,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因此,阶级和政党关系的原理表明: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 共产党实现的。正如列宁所说“:不通过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2)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最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于它坚持人民的整体利益与代表整个革命运动利益的先进性。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3)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政权的性质决定了代表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中国***在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政治组织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是我国的政治总格局。
4) )我国建党史和建国史无不有力地证明,是中国***领导人民,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创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又是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表明: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4、简析国家机构的含义与特征?
答:国家机构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和运行的各种机关的总和。一般来说,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政治性、社会公共性、国家强制性、严密组织性等基本特征。
三、 论述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请分析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
答: 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不知道国家和国家 权力为何物的社会。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原 因。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也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但 决不会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里的关键点是如 何理解“不可调和”。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 说成居于两个对立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东西,是为调和阶级矛盾 而产生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损害或打碎它。马克思主义在这里 强调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说明国家不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 它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实际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 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的工具和手段。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是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所谓“秩序”,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实际上就是 维护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维护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绝不是不偏不倚地对待各个阶级。这个“秩序”是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的,无论是统治阶级成员还是被统治阶级成员都不允许破坏,因为破坏“秩序”就违反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2、什么是政治参与?举一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说明?
答:所谓政治参与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介入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体系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尤其是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 (C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是国家的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最基本类型是单一制和联邦制。
2.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而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 议会君主制: 是以虚位君主为国家元首,内阁掌握实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4. 政治社会化: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5、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概念可界定为一个政治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结构渐趋于分化,组织渐趋于制度化,人民的动员参与支持渐趋于增强,社会越趋于平等,政治系统的执行能力也随之加强,并能度过转型期的危机,使得政治系统的发展过程构成一种连续现象。
二.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国家的两重性。
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具有两重性:一是国家的阶级性,即国家在本质上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二是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并不明显地直接服务于某个阶级,而是服务于整个社会。
2. 以美国为例,谈谈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答:总统共和制的特点是:总统由普选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如美国总统任期为四年,最多连任一届;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行政权,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总统向议会汇报工作,但无权解散议会,而对议会通过的决议案可行使否定权;议会不能对总统及政府实施倒阁权,若总统有违宪行为,议会可对总统提出弹劾并提交法院审理;总统统帅陆海空三军,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共和制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议会总统和政府、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各行其职相互制约。
3.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1)政治文化的阶级性。2)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国别性。3)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与变化性的对立统一。
4. 简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特色?
答: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它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总之,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请分析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
答: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原因。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也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但决不会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里的关键点是如何理解“不可调和”。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居于两个对立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东西,是为调和阶级矛盾而产生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损害或打碎它。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强调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说明国家不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它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实际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的工具和手段。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是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3)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里关键是要理解“秩序”。所谓“秩序”,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实际上就是维护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维护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绝不是不偏不倚地对待各个阶级。这个“秩序”是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的,无论是统治阶级成员还是被统治阶级成员都不允许破坏,因为破坏“秩序”就违反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4)国家是在氏族解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与氏族又有根本的区别。
2、为什么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权原则?
答:
《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 (D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概念题 (每题6分 共30分)
1、孙中山对政治的解释:政治两字的意思,前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2、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3、单一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4、国务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最早设立于1954年,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院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5、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或国家主席)由选举产生,且其任职实行任期制,国家权力主要由民选的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来行使。共和制是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国家管理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共40分)
1、 为什么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产生于原始的氏族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国家历史形态。所以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2、、简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1)它是人民民主的真正体现。2)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3)体现了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
3、英国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是什么?简析这一形式的特点?
答:英国是实行议会君主制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大选按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但根据执政党的要求可以提前举行大选。在大选期间,多个政党(其中主要是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争夺议会中的议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拥有组阁权,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自然成为新内阁的首相,经英王任命后正式任职。英王是虚位,只进行一些礼仪性的工作。英王还经常批阅文件、决议,但对其中的内容一概不负责,由相应的内阁大臣或全体阁员代为负责。
4、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并用一简例说明?
答:政治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人事、价值和感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 结合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分析说明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选举制度直接相联系。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是一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4)社会政治团体及其他社会团体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群众通过自我选择地参加这些多样化的社会团体,参与自己所关心的政治活动,参与自己有兴趣的社会活动,参与自己热心的公益伙同。通过参加各种组织及其活动,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各方面权利,并借助于团体组织来进一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的直接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其组织形式分别为按居住地设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2、 如何理解民主政治的价值?
答: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民主政治的价值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依据理性分析,民主政治本身含有内在价值;二是通过比较分析,民主政治明显优于非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为,民主政治与自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或相互包含的内在逻辑关系。
民主政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把民主政治于非民主政治进行优劣比较而显示出来。
1) 首先,与非民主政治相比,民主政治更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更能保证全体公民及各阶层获得公正的待遇。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公民平等而普遍的参与决策。“如果全体(或多数)社会成员参与决策过程,所作出的指导性决定比一个或少数人做出的更可能是公正的。”
2) 其次,与非民主政治相比,民主政治能够促进公民才智的发展,更可能培养出公民的良好品格。
3) 此外,与非民主政治相比,民主政治更有可能借助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更能维系公民对社会和国家的忠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