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59|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学导论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1 22:5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篇        政治意识
十八、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反映的是民众的政治心理;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
(政治心理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意识形态直接影响政治心理的形成。)
第三章        政治文化
(1956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中率先使用“政治文化”。)
(兴起原因:国际政治新情况;政治学自身发展)
十九、        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1.        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包括政治体系的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阿尔蒙德)
2.        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包括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也包括意识形态领域中系统化了的旨在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预测或描述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
3.        不仅包括观念性的政治文化,还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质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后者是政治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一种实体性的政治文化。(中国学者)
二十、        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1.        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1)        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2)        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
(3)        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
2.        其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3.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缓慢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4.        具有结构性。(非同质性、亚政治文化)
二十一、        政治文化的内容
三种基本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全体的政治行为模式。
1.        政治认知成分;
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        政治情感成分;
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情感。
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
是对行为客体和环境的内心体验,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        政治评价成分。
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
决定着社会成员对其政治行为的取舍。
二十二、        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的基本政治结构来进行划分。以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即社会的阶级分野为基础,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1.        统治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        大众政治文化,则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这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它以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决策、实施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
1.        极端的或纯粹的狭隘型政治文化,主要存在于那些处在比较原始阶段的,由一些相对独立的了系统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中。(没有发育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专门的政治角色的分化,社会成员没有独立于他们地域性的宗教和社会取向的政治取向)(现代社会中边远地区或某些社会集团)
2.        顺从型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中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输入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政治体系的成员与体系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关系。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型的政治体系中。
3.        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一般来说,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制度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这三类文化的混合的产物。
这三种类型文化在特定政治体系中结合、融合及混合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该体系政治文化的特征。
每一个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以及组成它的亚文化非常复杂,在现实中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确定它们的类型。分类只能是相对的。
二十三、        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政治文化研究曾一度沉寂,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又有复兴之势。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地说,它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以美国学者普特南为代表提出。在缺乏合作和相互信任的社会里,人们的交往就会产生集体行动的困境。
18 世纪休谟提出过著名的农夫困境:你不帮我收割庄稼,我也不帮你收割庄稼,结果两家的庄稼都烂在地里。这并不意味着农夫们无知或缺乏理性,而是由于缺乏可信的相互承诺,每个理性的人都倾向于“搭便车”,大家相互背叛,从而导致双方受损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
社会资本可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它事实上是一种大家可以共享的公共物品,并起到一种担保品的作用,它减少了生活交往和市场经济中的制度费用。在很多协作性的组织中,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网络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社会资本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        它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它使得某些目标成为可能,而在缺乏社会资本的情况下,有些目标就无法实现。
第二,        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第三,        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
第四,        与常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即它不是从中获益的那些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个人寄身于社会网络的共享品。
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任。普特南认为,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而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他们产生了社会信任。
规范是被灌输来的,是由模式化、社会化(包括公民教育)和惩罚来维系的。而这些增强社会信任的规范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社会成本,促进了合作。
社会网络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主要分为横向网络和垂直网络。
横向网络,是指由相同地位和权利的人而组成的组织,如各种娱乐性俱乐部、协作组织。横向网络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
垂直网络,则是指以行政体系所构成的命令性的组织,即上下级关系。无论垂直网络多么密集,对其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和合作。因此,要增加社会资本,政府必须放权,以便形成更多的社会自治组织。
社会资本也有些微其负面影响。
二十四、        政治文化的功能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是解体。
1)政治体系能够维持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是其合法性的存在。这种合法性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心理上的认同意识。(归属关系、行为规则的承认;自愿支持正常运转)
2)政治体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另一个条件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稳定。(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中政治角色、政治结构的地位以及行为规则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和态度。)
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大体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存在差异。
(政治机构的设置上;各种政治机构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1)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2)不同的政治文化导致不同的决策风格。
3)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发展水平对一种政治制度的运行效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政治体系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总是由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去推动和完成,社会成员对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取向直接制约其进程与结果。
一种新质的政治文化的形成先于政治变革的实践,其形成过程复杂、缓慢。
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国家的政治文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政治发展进程,甚至造成了政治变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的局面。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建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4#
发表于 2013-4-24 23:26:43 | 只看该作者
bucu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1-9 10:56:03 | 只看该作者
再赞一个!dingdingd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1-9 10:55:10 | 只看该作者
太给力了!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1-1-9 10:51:09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1-8 16:23: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1-8 16:23:1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12-31 22:33: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12-31 22:33: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0-12-28 22:59:4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3: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