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献回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4 13: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研究问题,而研究问题是否有意义则是判断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强调从问题入手研究国际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问题选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绝大多数研究还没有研究问题,一些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1]

提出研究问题往往是以质疑现有研究成果的结论为基础的,因此,要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必须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也就是说,寻找研究问题本身就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只有经过对具体问题的充分研究,才可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多数研究人员的经验,越是容易提出的问题,越是难以取得研究成果;相反,越是好不容易找到的问题,越可能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找到一个既有意义又可能取得研究成果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逐步明确并最终确定研究问题。目前,国内系统讨论国际关系研究中文献回顾的研究成果较少, [2]因此,本文结合国际关系研究的实例,集中讨论文献回顾的作用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国际关系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生提高选题意识和选题能力。

一 文献回顾的作用

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是指系统寻找、识别、分析相关研究性文献的工作。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文献回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避免重复研究

通过对某一问题既有文献的系统回顾,研究人员能够了解相关问题领域的研究进展,明确哪些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如果研究人员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否定已有的答案,就不要选择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否则,将冒重复研究的危险。

例如,在国际制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学派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已经比较清晰地说明了国际制度是如何促进国家间合作的,尤其是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这派理论认为,国际制度通过提供服务降低合作成本、惩罚故意的违规行为,并逐步使国家在制度框架下定义或重新定义本国的国家利益,更加重视长期利益,进而促进国际合作的实现。[3] 当我们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到上述研究成果,而又不能提出否定这些原理的证据时,就不宜选择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的关系为研究问题,以避免重复研究。

(二)有助于防止选择无法回答的问题

文献回顾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在现有研究知识基础上,哪些问题暂时还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或者是本人或研究团队暂时无力回答。否则,一旦选择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使巨大的时间和经费投入无果而终,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可能严重挫伤研究人员的士气。对于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博士生而言,更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例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国家之间的共有文化塑造了国家身份和利益,进而决定国家的行为,同时国家的实践建构了国家之间的共有文化。也就是说,共有文化与国家行为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建构。但是,这种相互建构的理论难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坚持科学方法的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单向建构作用,即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一位力图检验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人员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到上述研究进展,他就不会选择检验文化与行为相互建构的研究问题。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积累来看,研究建构的互动问题无法实施,也得不到有意义的答案。有学者认为,检验双向建构关系,就好像解x + y =1这样的方程式,一个等式、两个未知数,永远得不到确切的答案。[4]

(三)有助于发现前沿性问题

在回顾、分析现有文献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能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以这些成果作为自己未来研究的基础,以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人员有较大可能提出处于研究前沿的问题,同时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研究问题在学术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可能做出的贡献。例如,新自由主义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何种因素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通过文献回顾,研究人员发现,既有的新现实主义理论能够解释没有共同利益难以合作和权力强迫两种合作现象,但对于国家之间具有足够共同利益却难以合作的现象缺乏解释力。于是,将研究问题确定为说明何种因素能够促进这类合作的实现,这就找到了国际合作研究的前沿问题。经过细致的研究,新自由主义学者发现,国际制度有助于促进这类合作的实现,由此建立了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5]

二 查找文献

通常而言,文献回顾包括三个步骤:查找文献、选择文献和批判文献。三个环节相互连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批判文献。

研究性文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著作和论文。查找著作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利用传统图书馆、下载电子图书和利用私人藏书。

第一,利用传统图书馆。目前,这种方式仍然是检索图书最为有效的手段。首先,要熟悉图书编目方式和检索办法,以提高检索效率。如果可能,最好利用索书号检索,查阅相关类别的所有图书。这样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遗漏所需图书的危险较小。其次,要充分利用网上检索和馆际互借功能。目前,国内主要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具有网上检索功能,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利用网上检索,研究人员可以迅速了解到其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找到研究需要但自己学校或研究机构图书馆尚未收藏的图书,从而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有些学校的图书馆还能够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研究人员可以极低的成本借阅到其他图书馆的藏书。

第二,下载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有收费和免费两种。国内较有影响的收费电子图书馆包括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等。免费图书则是机构或研究人员挂到网上的图书资料,如在美国兰德公司的网站上就可以下载其研究人员撰写的部分著作。[6] 同传统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的优势在于省去了借阅奔波之苦,其缺陷是图书收藏数量有限。此外,使用收费电子图书馆的费用也较高。

第三,利用私人藏书。这种方式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但有时却能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特别在查找年代较为久远的著作或外文新书方面,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图书馆藏书中这两类图书最容易缺失,而个人藏书积累往往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查阅期刊论文的方式有两种方法,即利用印刷版和下载电子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目前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检索、下载电子版论文已经成为查找论文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主要大学一般都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库、JSTOR和EBSCO等电子期刊数据库,基本涵盖了国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的中英文期刊。各校学生和研究人员一般都可以免费使用。查阅学位论文的方法基本依靠网络数据库。在国内可查阅国家图书馆的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库[7]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博士、硕士论文库。通过PQDD可以检索到北美地区大学的博硕论文,并能免费阅读论文最初的24页,部分论文则可免费下载全文。

查阅文献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查阅文献不能局限于相关数据库和图书馆的文献范围。一般情况下,出于工作周期限制和版权保护的考虑,论文数据库收入的论文大都滞后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如果只依靠这些渠道,很可能遗漏最新的文献。通常的补救办法是,关注最近半年内出版的相关学术刊物,并经常到学术著作集中的书店、售书网站查看是否有相关的新书出版。

第二,报纸、通俗杂志中的文章或电视、网络评论等不属于文献回顾的范围。虽然研究人员可以从这些材料中得到有关观点或相关数据,但这些大众媒体收集材料的方法及表达、论证观点的方法与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存在着性质上的不同,不属于研究性文献,因此,学术研究不宜将此类资料作为文献回顾的内容。[8]

三 选择文献

对于绝大多数的研究问题,研究人员都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献。要阅读全部文献既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许多文献的成果已被否定或成为共识。在初步查找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应确定重点阅读的文献。确定重点文献的标准是:文献与所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且具有权威性。[9]

第一,选择直接相关文献。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包括研究问题、理论框架、概念操作化、检验方法、案例选择等某个或某些方面相似的文献,文献越相似越便于研究人员了解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确定选题的意义。此外,应特别关注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它们既涵盖了直接相关的成果和权威的观点,又有新的研究贡献。

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要避免三大主义形式的文献回顾。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人员进行文献回顾时,都是介绍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基本原理解释,而没有与其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这种文献回顾只是装饰,对研究具体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有些甚至是在研究之后加上去的。如果确实没人研究过某一具体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研究就不必做文献回顾。然而,人们会产生疑问:如果前人的知识与要研究的问题毫不相关,那么这一问题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第二,选择权威文献。判断文献权威与否的主要方法是了解相关文献的引用率。引用越多,则越权威,越应关注。如果无法详细了解引用率,则可通过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的权威性判断。一般而言,期刊质量越高,其发表的论文质量就越有保障。当然,这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并非高质量期刊中的所有论文都具有一流水平。此外,还可以根据作者的知名度判断文献的权威性,但这种方法局限性也较大,因为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要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判断文献的权威性。

还需说明的是,在选择重点文献的过程中,要亲自阅读核心文献,而不要仅仅依靠他人对这些文献的评介或综述,这样可以避免他人对文献的误解影响到自己的理解。自1978年中国恢复国际关系研究以来,国内引进介绍了大量国外同行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介绍性文章和书籍为推动中国国际关系整体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成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解原作的地方。例如,温特认为“无政府”是没有( nothing) ,因此无政府状态是没有结构的。但是中文版将其译为无政府是虚拟状态,于是国内许多读者误以为温特认为无政府状态有三种文化结构。[10] 因此,如果相关文献有中文译本,要借鉴利用这些成果的研究人员需阅读完整的译著,如果有不同的译本,一定要对核心观点和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阅读相关文献的外文原文,以便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里还想向读者介绍一下提高选择文献效率的窍门。与一个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可能是汗牛充栋,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他人发现的低质量文献。为了提高选择文献的效率,读者可按以下方法排除质量不高的文献,从而较快地找到与研究直接相关的高质量文献。其一,没有注释或注释很少的文献可以不读。高质量的研究文献都会有大量来源广泛的注释,以支撑其学术观点。没有注释的文献一般不是研究文献。注释很少或来源集中于几本书或几位作者的文献多数情况下都是科学程度不高的文献。其二,目录系统性不强的书可以不读。研究人员选择文献时,需要的是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专门文献,此时已不必再阅读概论性著作。概论性著作的内容系统性不强,对专题研究的帮助不会太大。

此外,为了加快阅读速度,可以先读结论,再读导言,最后读中间章节。研究文献的最后一章基本上是结论部分,通读这一章可以了解著作的核心思想。如果觉得有所收获,读者可以再读第一章导言,了解该著作的全貌,包括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方法、章节安排等。如果读者认为该书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直接相关,可再详细阅读书中的相关章节。一般来讲,读者略读一下结论一章,就能决定是否需要再读下去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1#
发表于 2011-9-21 11:29:3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9-9 23:39:39 | 只看该作者
中秋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9-7 10:02:55 | 只看该作者
睡觉去 以后再看 拜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8-20 01:34:20 | 只看该作者
提上来再看看!哈哈哈哈




























中药祛痘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5-28 21:50:16 | 只看该作者
3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30 15:15:01 | 只看该作者
↖(^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17 20:43:31 | 只看该作者
这回真的是路过,看看















淘宝网首页设计的真不错,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19 18:46:0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8 14:32: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过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5 07:16 , Processed in 1.37500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