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854|回复: 1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中国政治经济研究题库与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2 16:3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政治经济研究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环境
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 比如说政府是否经常换动,政策是否经常变动等,比较抽象。
2 ****
出现于19世纪末期的“西****立”论,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入侵中国西藏的英国是始作俑者。  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军事手段恣意欺凌中国西藏地方,又以政治手段笼络和培植了西藏上层的亲英势力,发明了旨在***中国的“西****立”论。这个“西****立”论,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不仅使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朝廷穷于应付,也给尔后的民国政府和现中国政府造成很大的麻烦。
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达到166万平方公里,约有五十个台湾大小,几为长江中下游诸省之合,总人口二千多万.
4中国威胁论
李肇星说,目前在中国境外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至少有3种情况:一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威胁别人;二是说中国军力太强大了,威胁别人;三是说中国消耗的石油等能源太多了,威胁别人。个别国家、个别人热衷谈论“中国威胁论”,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5 中国崩溃论
近年来,在海外流传着“中国崩溃论”。严格意义地说,“中国崩溃论”是含混的说法,既可以指中国的全面崩溃,也可以指还是某一领域出现严重危机;既可以指声称中国肯定会发生崩溃的说法,也可以指提醒中国可能发生崩溃:既有出于中国的利益,分析现存的各种严重问题,以化解将要出现的危机;又有出于他国的利益。又有乐于见到中国崩溃,并因这种主观意愿有意唱衰中国。
6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依赖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
7 “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DIZHI,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8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概念是农业部原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课题组于1988年最早提出并详细论述的。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人为地把全体公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农民和市民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制度体系。这种举世罕见的城乡隔离制度,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和市民与农民两种迥异的不同公民身份。具体表现为: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在改革以后,暂住证制度既可以看做是这种城乡壁垒存在的标志,也可以看做是弱化这种壁垒的一种措施。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前中国社会中的资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比如,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社会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别,从城乡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47#
发表于 2015-9-28 23:09:59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4-1-24 09:46:09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3-3-26 17: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3-3-24 16:50:56 | 只看该作者
duo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2-12-7 21:17: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2-8-27 08:28:3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2-8-26 17: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2-5-8 12:32: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5: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