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奋战在东南亚的异域孤军[转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匿名  发表于 2004-7-8 16:24:41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真实性我没有从别处得到证实,不排除是真的
<br>~Sophokles
<br>
<br>============================
<br>
<br>
<br>奋战在东南亚的异域孤军\r<br>
<br>异域孤军在泰国被称做93师,实际上这是个误会,国军93师是桂系军队,基本没参加过内战也没参加过对日作战,二战时期只是在泰缅边境进行防御任务,只同泰国军队打过一仗(打丙江战役),在泰国被称为打丙93,93师在二战后根本没有再度进驻缅甸,金三角国军中根本没有93师一兵一卒,不过是泰国军在打丙江战役中被国军打怕了,所以一提国军就是打丙93,金三角国军93师的称号是撤退到泰国美斯乐以后泰国人对其的称呼,开始国军金三角部队还觉的荒唐,于是在驻地对泰国人进行过宣传说明,但收效不大,结果就只好任由泰国人称其为93师。桂系军自上海大场一战后对日军敬若鬼神畏若雷霆根本不敢与日军交战,只能欺负欺负泰国军,93师是个桂系杂牌军。而进驻缅甸的金三角国军是国军精锐中央军,二战中参加过缅北反攻战,军人一共是1400人原属于李弥兵团。\r<br>
<br>进入缅北的国军只有1400人,李国辉部是800人,另有1个姓潭的团长的600人,连同家眷总共也不到3000人。潭部的部队先到缅甸,李国辉部后到,如果李国辉部晚1天遇上潭部,那潭部就要去泰国了,李国辉部走出原始森林正好遇上潭部驻扎的村落,当时潭部准备开拔到泰国企图由泰国去台湾,遇上李国辉部以后,在村落里停留了几天,当电台修好后,收到的台湾指示是,目前台湾困难无力跨国接纳残军,要求残军自某出路,所以就待在缅甸不走了,缅甸见残军赖着不走就派人来下逐客令,并派来1个连监视残军,残军则派人去与缅甸军队谈判,提出对缅甸并无恶意,只是暂时歇脚,一旦有新的落脚点立即离开,但缅甸军不答应,限期残军立即撤走,最后期限到后,残军拿了些银圆再次恳求缅军宽限几天,但缅军不答应并扣留了残军谈判代表,随后缅军约90人就对国军发动了攻击,国军竟然不敌,仓皇逃入原始森林,不过等1星期以后国军走出丛林时,缅北上万缅军都不是对手,第1次缅甸讨伐战7000多缅军被俘被杀,国军只伤亡了几十人。
<br>
<br>进入缅甸的国军属于国军精锐部队,因卢汉这38叛变,国军云南战局全面恶化,国军全线崩溃,20万国军与军属向南撤退,但丽江大桥以被国军中的叛徒勾结共产军控制,所以退路被断遭到全歼,只有少数部队逃过丽江,进入了缅甸,那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国军金三角部队,要是丽江大桥不断,就会有20万国军携带重武器进入中缅边境地区,一旦这些国军恢复斗志,缅甸肯定完了,**是否还能在大陆站稳脚跟都成问题。在丽江被围的20万国军大部分都是前远征军,参加过滇南缅北反攻作战,统统都是精锐部队,而且对缅甸环境非常熟悉。\r<br>
<br>国军在金三角一开始也没什么士气与斗志,一个缅军的侦察连就击败了国军这1400人的精锐部队,国军仓皇携带家属逃入原始森林,只因缅军只投入一个连兵力太少,无法深入原始森林腹地清剿国军,才没有全歼国军,国军是在原始森林中忍饥挨饿晃悠了1个星期以后,一个排长想起对日作战时期部队斗志高昂作战顽强为国家部队争取了荣誉光芒四射,而对日战争结束后部队却是败仗累累不堪一击,到了现在1个团的兵力连缅甸军90人的1个连都打不过实在丢人,于是悲愤的大呼;为什么!!!国军其他官兵也受到了感染,于是在一片痛哭中开起了检讨会,检讨了内战时期与目前部队的作战经过与部队行为,经过这次检讨会,国军金三角部队恢复了对日作战时期的士气与精神,国军官兵在森林中集体宣誓部队将重振雄风击败缅军控制缅北建立基地反攻大陆。\r<br>
<br>当时国军一个士兵后来回忆说;当时长官们再度提及狭路相逢勇者胜等训示时,每个人都听的热血沸腾,而内战时期不知到听了多少次但谁也没听进去,而且训示的长官也是心不在焉的例行公事,与抗战时期完全两样,部队在战场上根本没有斗志,从来没打过什么胜仗,但经过这一次事件,部队完全恢复了抗战时期作战意志,仔细回忆发现无论共产军还是缅军其实战斗力根本不强,很快每个人都有了国军很快将横扫缅北并发动反攻大陆战役收复失地的信心。
<br>
<br>于是国军杀出森林消灭了缅军收复了盘踞村落,击败了缅甸增援部队并四处出击扩大战果,打下了萨尔温江以北缅甸全部城镇,击溃歼灭缅军7000余人,威胁到了缅甸腹地,迫使缅甸政府同国军谈判,同意国军驻扎缅北但不得控制北方重要城市不得越过萨尔温江,并同意给予国军武器弹药补充,这就是第1次缅甸清剿战役。\r<br>
<br>随后金三角国军发动反攻大陆收复失地战役,连续攻克收复滇南4县32镇,引起世界轰动,这时台湾才注意到金三角国军部队,立即派去了他们的老指挥官李弥,并命令空军展开跨国飞行补给任务,先期采取空投补给,后来金三角国军开始在缅北构筑机场设施,于是开始使用机降方式补给,并从台湾派驻了伞兵部队与特种部队,在缅北建立了特训基地,国军伤员也可以乘坐飞机直接返回台北治疗,补给飞行航线跨越北越,缅甸,寮国(老挝)。
<br>
<br>由于反攻大陆战役兵力稀薄,在收复滇南4县后无力扩大战果,几个月后**发动反击,1200名国军被击败,被迫放弃了滇南4县,开始致力经营缅北,随着缅甸提供的军火与台湾军援的源源不断抵达,金三角国军开始发展壮大,国军中的李国辉出身是滇南栗粟族大土司,在收复滇南4县时期云南栗粟族人大批前往缅北受训加入了国军,并且李国辉与云南缅甸境内的佤族大土司关系密切,所以佤族人也开始大量加入国军,此外大量的缅甸华侨也开始加入国军,国军开始急剧膨胀,不久就扩充到了60000多人,缅北除1个城市外全部被国军控制,随后国军与缅甸的反政府游击队建立了联系,并跨越萨尔温江进驻缅甸中部,在萨尔温江以南与缅甸反政府游击队建立了联合作战指挥部,并为缅甸反政府游击队提供军火与部队训练,在金三角国军中效力的民间人士有**博士称号的丁作邵博士,建议国军继续扩充势力,并逐步渗透到全缅甸推翻缅甸政府建立缅甸民国,这样在以后就可以动员出100万大军用来反攻大陆。\r<br>
<br>由于国军跨越萨尔温江,并在缅甸城市街头中出现了身穿军服手持武器并不属于缅甸的军人,缅甸政府实在难以容忍,于是缅甸政府停止了对国军的武器弹药补给,开始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清剿行动,缅甸先在印度招募了10000名前英军廓尔喀雇佣兵,按照每杀一人奖励20美圆,每天工资5美圆,作战行军工资每英里20美分付帐,并调动了有丛林猛虎称号的克钦族特种军团10000人兵力参战,缅甸缅族正规军动员20万参战,此外还有寮国等国派来的联军部队。\r<br>
<br>爆发战争的导火索是国军一名连长在曼德勒被杀,而国军指责是缅甸政府军干的,缅甸政府则推说是当地黑帮干的,或者是国军内部内讧,于是国军就开始射杀缅甸政府军进行报复,而早有准备的缅甸政府立即发动全面进攻,战争初期由于国军准备不足此外国军扩充速度太快,指挥机制不全,多数部队实际只是打着国军旗号的缅甸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而且恶战时难以调动,真正能有战斗力还是原来那些老部队,所以战争初期,缅甸的攻势凌厉,国军被迫收缩防线,尤其是廓尔喀兵团与克钦兵团推进速度最快,那些佤族国军根本不是对手,廓尔喀军团率先连续突破国军数条防线深入国军后方,国军面临全线崩溃,这时国军紧急从前线掉回了部分精锐部队800多人,并连同后方指挥部留守兵力,在一条山谷中夜间奇袭正在急速推进的廓尔喀兵团,经过激烈战斗廓尔喀兵团全军覆没,当时廓尔喀兵团在狭窄山谷中突遭袭击立即被切成几段,遭到严重伤亡,但残余士兵拒不投降拼死抵抗,最后一批部队押解部队还拉出先期俘获的国军士兵充当挡枪盾牌,国军只好用肉搏战的方式消灭了最后这批廓尔喀雇佣兵,国军也遭受到了严重伤亡,在肉搏战中有600多老兵伤残死亡,整个战斗国军参战兵力伤亡过半,而大部分伤亡都是这次肉搏战造成,大怒下的国军将廓尔喀兵团被俘士兵与伤兵全部杀死,并挖心砍头泻恨,廓尔喀军团数千被俘士兵与丧失作战能力的伤兵无一生还,全部被屠杀,这个事件影响很恶劣。而廓尔喀军团覆没后,缅甸军队大惊士气低落部队反应慌张,国军立即发动全面反击,那些佤族军等杂牌军见到了胜利希望想捞一笔也一改前期畏缩不前的作战态度积极投入了反击。\r<br>
<br>国军反击时先集中精锐老部队击败了号称山地猛虎的克钦兵团,克钦兵团崩溃后,缅甸军全线动摇,随后在国军大举反击中全线崩溃,数万缅军被俘,作战物资损失殆尽,国军反攻跨越萨尔温江进入缅甸中部,大有席卷缅甸之势,国军已经开始计划打入仰光占领全缅甸,但国际社会被轰动,美国严令台湾约束金三角国军立即停止作战行动,于是国军停止了进一步扩大战果,至此金三角国军达到鼎盛阶段。\r<br>
<br>克钦族军团在二战期间曾与国军并肩作战过,是英联邦军在缅甸投入的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号称山地虎(另一支就是廓尔喀雇佣军团,但从未与国军并肩战斗过,战斗力略差于克钦兵团),克钦兵被俘后受到礼遇并得到了国军一笔可观的慰问现金,克钦族士兵大受感激,加上克钦族在缅甸属于少数民族,于是国军煽动克钦族干脆闹独立,不过收效不大,但克钦族领袖表示以后不再出兵与国军交战,至于被俘的缅族军与寮国兵被宣导了一番缅甸政府如何混蛋后每人发了2000缅币统统放了。经过这次战役,金三角国军洋洋得意,认为既然廓尔喀军团与克钦兵团尚且不是对手,谅以后没人再敢来清剿了,控制全缅甸成立缅甸民国甚至进占寮国成立东南亚联邦都是迟早的事情,但不久联合国决议勒令台湾从缅甸撤军,虽然金三角国军内部有人反对撤军但李国辉愿意服从命令,于是就撤了,只有少数残余未撤。随后缅甸军再度收复了缅北,但缅北各族军队却已经壮大,缅甸政府对缅北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缅北各族军队在国军主力撤退后失去了依靠,只得听从缅甸政府的招安,由国军杂牌军成了缅甸地方军名称是同盟军,直到现在缅北大部分城镇依然由缅甸同盟军控制,缅甸政府军只控制重要交通线上几个城镇,势力最大地盘最大的是佤族同盟军,其次是栗粟族的果敢同盟军。
<br>
<br>国军主力撤台以后残余未撤的国军,又再发展,当缅军清剿主力撤退后,又发展出7000多人并再度扩大到7000多人,随后再度控制缅北,原来归顺缅甸的缅北同盟军再度反水成了国军很快又号称有了5万雄兵,并再度发动反攻大陆作战,再次攻克滇南4县,不过这次只攻克了4县26镇,随后又被反击出去,这次事件再度引起东南亚各国不安,于是就有了联合国第2次勒令台湾撤军,这次撤退了5000多人,依然还有1000多人未撤,不过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再度控制缅北局势,次后就是缅北同盟军鸦片将军罗星汉的崛起,罗星汉的同盟军原来也是归属国军,但国军第2次撤退后就不再受国军控制了。
<br>
<br>金三角国军在2次主力撤台后实力大减,不过后来台湾再度动用空军支援金三角国军发展,以后恢复到了7000兵力,随后台湾再度在缅北建立特战基地,并宣称已经无法再控制金三角国军,今后无法在命令金三角国军,金三角国军在此期间依然不断攻击缅甸军并不停的骚扰云南边境,后来缅甸与**达成协议,双方同时出兵南北夹击金三角国军,为了打消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出兵缅甸的顾虑,中国与缅甸达成协议,中国军队的作战区经过严格划分,中国兵不越过规定地区一步,一旦作战完成立即撤出,为了进一步消除缅甸的顾虑,中国与缅甸达成堪界协议,中国将双方争议领土70000平方公里送给缅甸,缅甸对此表示满意,于是有了第3次清剿战役。当金三角国军遭到夹击后,国军做出了先击败缅军再对付中国倒贴兵的决策,用少量兵力建立4条阻击线阻击中国倒贴兵,为主力部队歼灭缅军争取时间,而主力部队集结至缅北重镇王南昆,计划在王南昆歼灭缅军主力,歼灭缅军主力后再视中国倒贴兵出兵强度做出反击中国倒贴兵或撤退到泰国的决定,按最坏打算,战斗爆发后就已经疏散了家眷到泰国境内。\r<br>
<br>王南昆决战6000国军对缅军100000,事先国军在王南昆建了好几个水坝,储存了大量的水,主力部署在周围山上,先用小部队引诱缅军主力推进到低洼地带,然后合围缅军主力并且各水坝一起放水,水淹王南昆,缅军在遭到水淹后,被迫在其腰深水中战斗,重武器都不能使用遭到了严重伤亡,缅甸政府大惊立即要求中国倒贴兵越过原来定的红线(战斗区域划分线)加速推进到王南昆解围,中国倒贴兵被限令3天内必需赶到王南昆,否则缅军主力就完蛋了,中国倒贴兵采取多路小部队穿插前进的战术,国军的预定阻击线没有发挥作用,只有一支部队遭遇到了国军小部队阻击伤亡严重,其他部队2天就抵达了王南昆,这样国军腹背受敌被迫放弃了将缅军主力聚歼王南昆的计划,撤退到了泰国境内,到泰国后驻扎在美斯乐,并为泰国清剿掉了泰国的多支共产游击队与独立运动游击队,最后一直驻扎在泰国,被泰国人称做93师。\r<br>
<br>目前原国军所属栗僳族与傣族的军队在缅甸被称做果敢同盟军,至于佤族军仍称佤族同盟军。罗星汉为金三角第1代鸦片大王,早先其部族武装加入过国军罗星汉当过国军排长。第2代鸦片大王昆沙没当过国军,不过其部队是遗留在缅甸的少数人员帮其组建的,与国军关系不错,但昆杀的军队壮大以后竟敢贩运鸦片路过国军地盘不叫保护费,结果与国军打了一仗被称做第3次鸦片战争,昆沙损失了800驮鸦片,只得承认国军的拳头还是比自己硬,但此后昆沙不再经过国军地盘贩运鸦片了,以后改吗啡与海洛因了,也不用大张旗鼓的武装商队押运了。
<br>
<br>金三角国军并不贩毒制毒,主要经济来源是台湾的空投,台湾空投断了以后,金三角国军早已经在泰国了,主要依靠泰国供给,目前是自己种茶叶,至于主力撤台撤泰后缅甸境内依然存在的零星国军盘踞村落,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全部解散了,因为台湾1979年完全终止了对这些零星部队的供给,而贩毒早被昆沙等垄断,所以只能解散,香港的九龙塞在1996年以前也一直悬挂青天白日旗,是不是也有国军残部或遗民不得而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8:4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