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50亿:美国政府再度疯狂发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9-22 17:5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国际金融报消息 美国政府计划在本周内发债115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大发债金额纪录。
    受通货膨胀压力程度、国际需求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此前的讲话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国债市场近几周表现良好,这也是美财政部敢在国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周内同时发售多种债券的缘故。
    从7月27日至30日,美国财政部计划标售总额为60亿美元的20年期抗通胀公债(TIPS)、420亿美元的2年期公债、390亿美元的5年期公债与280亿美元的7年期公债,合计1150亿美元。超过6月22日标售的总额为1040亿美元的旧纪录。
    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按年率同比下降1.4%,考虑到通胀因素,美国国债已处于1994年以来最便宜的水平。7月27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票面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为5.07%;而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约为2.74%。这是自1976年以来,美国第二次在一周内同时发售2年期、5年期、7年期及TIPS债券。此外,伯南克上周在国会就经济和货币政策所作的证词,尤其是他对退出战略的解释也对打消投资者忧虑起到作用。
    国际投资者的购买力一直是美国政府平衡预算赤字的有利帮手。美国国债总余额目前约6.6万亿美元,但50%的购买力在国外,而2000年时海外购债仅占35%。截至今年5月,国际买家持有的美国国债上升了7%,至3.29万亿美元,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主持有量为8015亿美元。
    有分析人士担忧,国债出售可能破坏经济复苏。持此意见的专家认为,此时出售巨额国债,虽然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资金成本,对纳税人有好处,同时也让美国企业与消费者得到相当宽松的资金。然而,一旦这种融资渠道中断,可能造成公债收益率与资金成本急剧上升,破坏政府修复经济的努力,降低大家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伤害美元的价值。
    目前,美元和美国国债正在遭受严重“煎熬”。据巴克莱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元发行已经翻倍,达到9630亿美元,而下半年还将有1.1万亿美元面世,大量发钞引起美国国债下跌,截至6月份,美国国债已下跌4.46%。截至7月,国库公债的供应为1.15万亿美元,远超过去年的4340亿美元与前年的3500亿美元。
    美国国债市场未来一周的走势将取决于创纪录的新债供应、第二季度GDP初值以及股票市场之间角力结果。JVB金融集团首席分析师威廉·苏伊万表示:“在巨大的新债供应即将来临时,市场可能回压低国债价格,不过国债收益率近来有所上升,投资者购买情绪高涨。”然而,一些分析师认为,经济复苏有利信号和近期股Shi的上涨,都可能抑制对国债的需求。
    美国大量增发国债,引起市场对美元贬值的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认为,美国债的供给量持续上升,美元的购买力却不断下降。“这并非信用风险,而是贬值风险。意味着到期的美国债依然会赎回后,美元的购买力却下降了。”
    并且,美国政府进行的债务货币化则会使得全球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升。中国作为典型的投资型国家所面对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就是企业或将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刘煜辉表示,随着全球去杠杆化的进程不断行进,中国企业不可能通过价格方式来释放成本压力。“这也许会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破产。”(王丽颖 孙维晨 编译报道)


(责任编辑: 徐 朋 )

 新华视频 >>


新疆开放通信 网银

中华文明


四川米易县暴雨洪灾

"开胸验肺"最新进展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张国宝:中美能源合作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
“双引擎”能否拉动世界经济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式开启 五大热点引人关注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部分举行
奥巴马:S&ED是推动中美关系的重要步骤
奥巴马被指非美国出生 没资格当总统

 图片精选 >>


   · 惊心动魄!硬汉大赛挑战极限
· 法兰克福上演恐怖"僵尸游*"
· 安徽孪生兄弟双双考进清华


   · 太像了!海明威模仿大赛
· 千奇百态的海洋生物
· 狮虎兽宝宝“看”海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5 14:5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