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谈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打印本页]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9-9-14 20:22
标题: 谈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政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一方面,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人类政治实践的发展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现实需求,影响政治学的研究角度、基本假设和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政治学以其研究成果为一定时期人类的政治实践提供价值导向和智力支持,影响一定时期人类政治实践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相适应,与改革开放同步的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进程,也经历了一个由“革命论”范式向“建设论”范式转变的过程。  

当代中国政治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学。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此,作为直接服务于革命和夺取政权政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必然要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供科学的理论论证,必然要以寻求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途径为自己的中心话语。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从自己的理论主张出发,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建设进行过许多设想,但他们并没有亲自参与过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因此不可能对未来不同国情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政治学,必须适应中心任务的变化,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积极回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建设需要,研究和回答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以为政治建设服务为取向的“建设论”的政治学研究范式。政治学恢复以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中国政治学界为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比如恢复之初的中国政治学,还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一观点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适应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政治学的研究范式,包括政治学的研究视角、研究假设以及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越来越围绕中国现实的政治建设事业来展开,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更加关注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民主、政治秩序、政治改革等基本范畴。特别是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等基本概念的确立,标志着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向。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建设论”转向,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政治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要求政治上层建筑必须与之相适应,相应地也要求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必须不断地以自身的科学研究成果来为我国政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政治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的协调统一、共同进步。因此,我国的政治学必须以研究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规律和政治发展规律为自己的主要使命,推动中国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以便更好地发展人民的民主权利、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政治学在回应我国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政治学自身的学术建设和学科建设得到了加强,政治学的学术意识日益增强,研究视野日益开阔,学科边界更加清晰,政治学学者的方法论意识更加自觉。政治学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反过来进一步推进了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建设论”转向向纵深发展。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建设论”转向,将进一步凸现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一方面,这一转向意味着政治学研究必须从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现成结论来裁剪中国政治现实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政治学研究必须以探索中国现实政治规律为重点,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这将进一步有力地改变我国政治学研究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化倾向,扭转政治学研究滞后于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发挥政治学研究对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指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转向客观上要求中国政治学创新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加强政治学自身的学术建设,形成政治学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赢得政治学学科的学术尊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4年3月1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