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研究译名有待规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9-14 18: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研究已成为现下学界的"流行语",文化研究的相关论着也成为出版界的新宠。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中国出现了"文化研究译着再度走红"i。对于一门新学科或是学术思潮的引进与及至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对相关代表性著作的翻译自是功不可没。有学者指出"无论从满足在中国开展文化研究的现实需要来说,还是从文化研究所暗示的未来知识发展的新的可能来说,在中国较为系统地翻译、介绍国外文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代表性论着,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ii。事实上,在现今中国的文化研究理论建构中,相关译着的作用已经日益凸现。与此同时,扑面而来的林林总总文化研究译作,文化研究者也不难发现文化研究论着中译名规范问题也渐渐显现。 为所周知,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学术翻译,人名的译就往往最为纷繁芜杂。尽管不少译者十分负责地在译作后附上了译名人名表,以供研究人员参考。由于时处学科构建之初,译名的混乱还是难以避免。

例如美国传播学者John Fisk被分别译为菲斯克iii,费斯克iv,Tony Bennett则分别译为托尼本内特v和本尼特vi。像这种采用同音词或音近词的译名虽然给读者稍稍带来不便,但是尚可理解,随着有关理论作品的日益普及。此类译名也会自然而然得以规范,自不必论。然而有些译名出现就让人莫名其妙了。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Baudrillard通常译作波德里亚,博德里亚或是鲍德里亚,然而在某位译者的译笔下却成了包德里拉德vii。很明显,译者仿佛并未听说过这位大名鼎鼎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就按照英语的读音规则为这位法国学者换了名字。另一译者则译作博德里拉尔viii,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译者是依据何种发音规则译作。

澳大利亚学者Ien Ang恐怕是译名最多的文化研究学者,在不同译者笔下,她简直成了变形金钢,先后变身为伊葱昂ix莱恩,昂x,艾恩安格xi和洪美恩xii。David Morley因其在民族志方面的研究在英国文化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应当为从事文化研究者耳熟能详。然后在某译作中被提及时被译作戴维毛利xiii,可是就在此书封底处译丛待出书籍介绍Morley的译作时中却意外地译作戴维默莱xiv,而该译丛中David Morley的译作面世时却又译为戴维莫利xv。

相对人名的译名的不规范,各种书名、影片名称更是译者的雷区。由于文化研究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侧重于西方当代大为文化的分析,其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西方读者眼中脍炙人口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国内译者不熟悉。一旦译者稍不小心,就可能误入陷坑。

曾风行欧美的电视连续剧Dallas大概就可以算得这样一个陷坑。Dallas是文化研究中经常被用作讨论的文本,多部关于此剧的分析成为了文化研究的经典。有趣的是,多名译者竟不约而同在翻译时将此剧时将其与另一部电视连续剧Dynasty弄混,将Dallas译作《豪门恩怨》xvi。另一译本将Dallas译作达拉斯却画蛇添足地注释为"美国电视连续剧,又译《豪门恩怨》,曾在中国播映。"xvii此剧似乎并未在国内播映。还有一译本,将另一部电视剧Family Feud也译为《豪门恩怨》。xviii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Dallas一剧曾在港台被译朱门恩怨,因而个别译者一时眼花,纷纷落马。

类似的例子还有Eastender,这是一部已在英国上演多年的肥皂剧,也是文化研究中常被引用的文本。eastend是指的伦敦东区,而eastender则是指的东区居民。而一部译作中却遗憾地译作了东方边民xix。

另有一部名为Flintstone的影片,其动画片在国内上映时译作《摩登原始人》,其真人版电影被译作《聪明笨伯》,然而在一部译作中十分"老实"地将片中主人公的名字Flintstone译成了《打火石》。另一部科幻影片Blade Runner竟更是意想天开的被译作《刀械走私者》,实在不知这个"走私"是从何说起。xx

相对电影片名电视剧名的译名不规范甚至是误译,文化研究范畴里的几部经典作品名称的翻译不规范就更让人难以理解。

Hoggart的名作the use of literacy分别被译作《读写能力的运用》xxi、《识字能力的用途》xxii、《识字的用途》xxiii和《文化的用途》xxiv。另一部文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The Long Revolution在某译本中被译为《漫长的进化》xxv如果不是译者对本作的理解刻意为之,很有可能是将revolution 误读作evolution。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这种译名的不规范,甚至是明显的误译,难免会对国内文化研究者的在阅读理解与今后的研究中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更需引起重视的是个别专业术语上的不统一。如popular culture 有存在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等多种不同译名。李陀在主编《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和《大众文化研究译丛》时倾向采用大众文化的译名,同时承认不同译名同存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从英语popular culture译过来的,但有人把它译为"民间文化",而把mass culture译为"大众文化",可是又有人把mass culture 译为群众文化。在这不同的翻译中,不仅有对这些相关的英文概念的理解上差异,还有译者在文化研究上基于不同立场产生的理论分岐。"xxvi

对此陆扬、王毅则明确认为popular culture应当译作大众文化。"这里讨论的"大众文化"同时包括英文中的popular culture和mass culture两个概念。Popula culture固然可以译为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但是popular的原义是of people,人民的,而且根据翻译约定俗成的原则,本书理应从众。另一方面西方有关popular culture的理论阐述,几无例外也是将mass culture作为前奏包括在它的框架里边,并不作刻意区分。"xxvii

另一个译出多名的词是populsim,有多名译者将其译作文化民粹主义,也有译者将其译为文化大众主义。xxviii《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书译者指出"populism与民粹主义是一个词,但是考虑到民粹主义在中文里专指一八六零至一八七零年代的俄国民粹主义,而本书中的populist, populism则指社会-文化理论中的非精英/反精英主义,与俄国民粹主义有很大不同,故译作大众主义,以与大众文化对应。"

另一存在译名分岐的重要术语是ethnography。分别有民族志与人种学、人种论等多种译名。如罗钢、刘象愚指出的"在对工人阶级亚文化的研究中,伯明翰中心的学者采用了一种被称为民族志的独特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源于文化人类学对异民族文化的考察,尤其是马林诺夫斯基创造的"参与观察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的文化,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为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社会、经济、仪式等方面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汇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xxix很明显ethnography其实与人种学、人种论并不相干,而且人种论在汉语中容易给读者带来种族主义等不当联想与ethnography 的初衷大相径庭。


除开以上尚有争议的译名,在少数译作中一些已有定译的学术术语却令人遗憾地被改头换面。一译作中将(通communication industry 译作交流工业,而将leisure industry 休闲企业,将false consciousness虚假自觉xxx,事实上这都是在传播研究,媒体研究或是文化研究领域常见的术语,通译为传播工业,休闲为业,虚假意识。

Consumer culture, consumerism已有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的通译,十分奇怪的是在某译本中前者被画蛇添足地译为消费者文化,而后者被译作消费至上主义。xxxi这两种翻译明显损害了原意。前者窄化了消费文化范畴,而后者将不带感情色彩的学术描述,改造成为文化精英主义者不屑一顾式的损语。

如上所述,当前文化研究的译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译名不规范问题,长期以往,以讹传讹,必将贻害文化研究的理论探索。在此学科初创时期,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论着,另一方面还须加强有关学术规范为要。

i. 解玺璋:文化研究译着再度走红,北京日报2001年2月25日
ii. 李陀,大众文化研究译丛总序,大众文化研究译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iii. 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2001,杨全强译
iv.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王晓珏,宋伟杰
v. 托尼本内特:知识分子、文化与政策: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文化研究第2辑P51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孟雅丽译
vi. 本尼特:大众文化与"转向葛兰西",视点丛刊一,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扬,
v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viii.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ix.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i.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  
xii. 洪美恩:《豪门恩怨》视点丛刊一,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扬,  
xi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iv. 同上xv.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xvi.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王晓珏,宋伟杰,以及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
xvii.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viii. 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全强译
xix.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  
xx.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xxi.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阎嘉译
xxii.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陶东风译,文化研究第一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xxi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xiv.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xv.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陶东风译,文化研究第一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xxvi. 李陀: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序
xxvii.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
xxviii. 《文化民粹主义》一书采用了民粹主义的译名,《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刘精明译)刚采用了大众主义的译名。
xxix.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xx.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阎嘉译  
xxxi.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2年3月2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7: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