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高官坦承:未看到中国潜艇尾随美国航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9-9 08: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新闻:传我潜艇跟踪美航母 中美将军驳斥荒谬论点
  
  
  11月13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拉夫黑德上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未看到中国“宋”级潜艇跟踪美军“小鹰”号航母,不认为中国海军是威胁。
  
  11月13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拉夫黑德上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中国日报》、法新社、彭博新闻社、《青年参考》等多家中外媒体记者参加。拉夫黑德上将是12日抵达北京的,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此行他将拜会中国军方领导人,并参加19日在南海举行的中美海军联合搜救演习。
  
  拉夫黑德上将首先向与会记者通报了他此行的目的,即进一步推动美国太平洋舰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之间的交流,并说这是他于去年8月就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首次访华,也是他本人第二次访华。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以其他身份访问中国。他说在他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由美国海军第三和第七舰队组成,由于舰队的防区与中国有关,因此他本人非常关注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希望通过有关渠道了解解放军海军,他本人也愿意推动这两支强大海上力量的相互交流。

  
  拉夫黑德说:“很显然,自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中第一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其能力已大大增长,他们进入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我期待同他们商讨他们的未来,也希望了解一些他们的运作原则。”
  
  “不认为中国海军是威胁”
  
  针对有记者问,中国发展军力是否会对该地区的美军或台湾构成威胁时,拉夫黑德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否是个威胁,我向来的答案都是不。不过,我真地希望知道,中国海军的一些建设究竟有何意图。”
  
  针对法新社记者提及上个月在冲绳附近海域发生中国一艘“宋”级潜艇跟踪美军“小鹰”号航母一事,拉夫黑德说他本人未看到,但他注意到中国潜艇力量的发展,希望通过两军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避免误会的发生。
  
  但记者注意到,第二天(14日)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法伦上将在马来西亚说,曾有中国潜艇迫近“小鹰”号航母。
  
    关注弹道导弹打航母战术
  
  本报记者问,此前美国《国防新闻周刊》曾撰文指出,中国正在积极研究用弹道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等大型移动目标,美国如何评价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这对美国航母的战术运用有如何影响?拉夫黑德将军回答:“用弹道导弹攻击大型移动目标是非常有效的,但航母作为一个攻防兼备的作战平台,具有完善的防御体系,美国海军也高度关注任何会对航母安全有影响的战术行动。”
  
  当记者问到,拉姆斯菲尔德辞职是否会影响中美两军的交流关系时,拉夫黑德说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美国国防部长,为中美两军的交流做了许多积极工作,新任防长将会继续推动两军的交流。他本人有信心,并乐于见到太平洋舰队和解放军海军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
  
  透露联合搜救演习细节
  
  在谈到中美两国海军将于本月19日在南海举行联合搜救演习时,将军说这是继9月在夏威夷和圣迭戈海域两国海军联合搜救演习的第二阶段。
  
  隶属太平洋舰队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及其所属700名官兵参加演习,中国海军参演的是“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两军还将出动舰载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参加演习。
  
  演习过程首先是由两军开始相互通讯演练,继而在辽阔海域对“遇险船只”进行搜索,再由两国海军协同实施救援。
  
  参考资料 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是美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其防区包括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约9400万平方英里。舰队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下辖有美国海军第三、七舰队,拥有“小鹰”号、“星座”号、“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林肯”号、“斯坦尼斯”号共6艘航空母舰。太平洋舰队司令在行政方面的任务是为第三、七及第五舰队准备和提供海军兵力;在作战方面负责指挥第三、七舰队的作战行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22: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