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的焦点是平衡经济结构、是否需要启动退出机制、金融机构高管限薪
9月4日-5日,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为即将要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首脑峰会做好铺垫。
此刻,距离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好接近一周年。从2008年11月15日第一次G20峰会时各国的抱团取暖,到2009年4月2日第二届峰会释放出天量流动性,G20集团齐心协力抗衡着世界经济的衰退。9月24日-25日第三次G20集团峰会又即将召开,在经济复苏仍在萌芽状态,各国复苏程度不一的背景下,G20匹兹堡峰会能否为确保复苏带来持久动力成为了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从G20财长会议到各国领导人为统一议题所举行的一系列双边会晤中可以预见,在大轮廓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本轮会议的焦点将集中在平衡经济结构、是否需要启动退出机制、金融机构高管限薪等方面。
调结构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
平衡全球经济结构在此次的G20财长会议的议题中。“这个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将涉及到政治方面,平衡结构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而作为平衡全球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两端——中美两国来讲这种平衡更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看来,平衡经济结构一方面是要将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公共开支转向个人消费,另一方面是在各国内需与出口方面进行平衡。金融危机让美国意识到了负债性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并有意开始增加储蓄。美国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也做出了要将美国调整成为以出口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体的表态。美国在调整经济结构上究竟有多大决心成为了全球经济结构能否顺利平衡的关键。
陈凤英认为,萨默斯的表态只是一种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短暂说辞而已。首先,美国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最大受益者,在2007年,美国在全球的直接投资为5147亿美元,全球对美投资为3000多亿美元,近一万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动为美国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经济失衡使得美国可以廉价地使用全球的资本、资源与劳动力。其次,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转移,很难再回到过去。制造业早就全球化,汽车业美国的竞争实力已经下降,高科技产业出口又涉及到国家安全。“美国对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一种'毒瘾’,戒掉是很难的。”陈凤英说。
退出机制普遍延期启动
宽松货币政策何时退出,是G20集团无法回避的另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各国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显然,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利好数据,G20集团成员仍然表现谨慎。在这种情况下,谈退出为时尚早。
8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将会在G20峰会上讨论退出策略,但是实施退出策略不应该过于仓促。同一日,欧盟也做出了相似的回应,认为目前退出策略仍在制定阶段,不必立刻执行。
9月2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拜会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Jiabao之后透露,中国政府认为应该继续保持目前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运行态势,不宜过早考虑退出。“中国,这样一个率先复苏的国家,这样一个今年GDP有望达到8%增长的国家,对于退出策略的态度给了世界其它国家一个审慎的提示。”佐利克说。
更加激进的是,IMF还希望G20集团能够再次拿出刺激措施来确保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9月1日,IMF第一副主席利普斯基表示:“过早收回刺激措施可能会打断全球经济明年的复苏势头。”在开始计划退出策略的同时,他希望即将举行的G20峰会仍能再次承诺提供刺激措施。
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G20峰会关于退出策略的措辞很有可能仍将沿用上次会议中的表达,即如有需要,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一种交接棒的状态,反弹与复苏交接,政府与市场交接,刺激与消费交接,只有顺利交接之后,退出才能成为现实。”陈凤英说。
限薪等事务性议题有望推进
“在前两次峰会为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勾勒出的基本框架下,在调平衡和谈退出短期难以达成时,此次峰会则会更倾向于夯实一些制度的跟进工作。”陈凤英说。
9月3日,IMF宣布,中国第一个履行了4月G20峰会向IMF注资5000亿美元的承诺,与该机构签署了购买约500亿美元债券的协议。随后,欧盟和英国也表示将会向IMF注资从承诺的1000亿美元提高至1750亿美元。有消息透露,美国表示希望在此次会议上就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投票权问题上达成一致。佐利克也在G20财长会议之前的访华之旅结束时表示,世界银行已经完成了自身的第一阶段改革,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投票份额已经提升至44%,预计在明年春天完成第二阶段改革,将发展中国家的投票份额提升至50%。
“作为世界格局改变后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国际金融组织的自身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这个此前发展中国家一致呼声较高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很快出现结果。”陈凤英说。
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详细的规章在进一步的制定当中,此次G20财长会议也可能就限制金融机构高管高薪问题达成一致,只是在限薪的方法上仍有讨论。
而超主权货币议题,陈凤英认为将会被储备货币安全议题所替换。至于G20峰会是否会被“瘦身”或者制度化等问题也将有可能得到答案。
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时的第三次G20峰会更像是一场心情不再急迫的周年团拜会,在开始摆脱衰退恐慌之时,冷静处理复苏所面临的问题将成为会议主基调。
(华夏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