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盂县一中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让    时间: 2009-8-26 16:04
标题: 盂县一中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我是一名刚刚进入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学校从开学就安排了很多的课,可是我们总是不能有效地利用这段自己学习的时间,有些同学甚至把自习课当成‘自由课’而放任自留。我很想知道,究竟该怎样利用复习期间的自习课?”这是一位高三学生8月9日一中校域网校长信箱的来信。看到这封邮件后,校长罗建国当天下午就组织高三教研组的教师们一起讨论,同时邀请了部分高三学生,就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通过仔细分析、研究高三学生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我完善、发展、巩固、提高、升华等自习课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证,然后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方案。面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家庭等给学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盂县一中在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像抓文化课一样抓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首先健全和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党、政、工、青等各部门领导以及各班班主任都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武器,为学生开出一剂良药,送来一缕春风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进,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品质、情绪、记忆、健康等个性特征进行全方位指导,真正让他们带着快乐去上学。开辟心理氧吧是盂县一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展心理咨询,该校在践知楼六层开办了心灵氧吧,目的是为不愿意让别看见自己来咨询的同学提供了方便。心灵氧吧环境优美,内设心香茶室、听心轩、心心斋、释心阁。同学们来这里个别咨询室,同时有专职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咨询,环境较隐蔽,让前来咨询的学生有很强的安全感;主要用于10—20人进行的团体辅导。自去年9月开辟心灵氧吧以来有30多名学生在这里接受了辅导,通过辅导今年有两名成绩差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

    常言道:“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能喝到一碗水。”为此,盂县一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安排上,将班主任作为核心力量,利用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相守的特点,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解决学生心理困惑,起到了很好作用。学校在在每月两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报上刊登关于高中生的各种心理特点,他们遇到的有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帮助教师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能在早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帮助。该校还邀请运城学院心理系教授李景辉为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他们从06年开始办心理健康教育报,每月两期,上面刊登有关有关教师和学生应懂得心理健康知识、对高中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的案例分析等,使师生在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适时的调整自己,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该校的校园网站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师生可以在心理辅导栏目中进行交流,提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解决,定期让学生点到的教师到网上给学生释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不愿意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提出建议来促进今后的健康发展。在咨询后,心理教师会填写“盂县一中学生心理咨询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咨询情况,不仅积累了咨询个案,也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提供了信息。他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可在班会课时间或学生空余时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如对高一学生进行“我的生涯设计”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设计,怎样进行生涯设计,并制定高中三年要怎样度过。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各班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如针对班级中出现的“男女生交往”的问题,班主任老师组织了“相约在花季”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怎样的异性交往才是最恰当的交往方式。针对学生考后自信心不足,班主任老师开展自信心训练,使学生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团体心理辅导以10—20分为一组进行,心灵氧吧心心斋为14位同学进行过放松训练,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下,教师给出指导语,学生在舒适的姿势下跟着指导语练习,在做完一套放松训练后,学生感觉到很轻松。


    去年暑假,王保林老师接到一学生打来的电话称:“我自己认为是个‘听话型’学生,老师说啥听啥,但考试成绩老是上不去,有啥方法能让我的成绩提高呢/”,王老师第二天亲自到这位同学家和他父母一起开到孩只,告诉她考试一次没考好不可怕,关键要学习考试的方法和技巧。于是王老师给她制定了一套学习和考试的技巧,通过她一年的努力今年以6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学校给每位同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其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自己在成长路上的问题、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人际关系状况、情绪状况和入学心理健康诊断(MHT)。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指导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智商很高,但学习成绩成绩不佳,可以从心理档案中看看他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初中时的学习情况怎么样,这样,教师就能够“对症辅导了”。心理档案中所收集的资料,也为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提供了信息,例如有一项目为“对父母的记忆和描述”可以让家长了解子女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进而了解孩子心态和个性特点,心理档案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进行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依据。在建立档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在每班推选一名沟通能力好且善解人意的同学作为心理健康委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心理健康委员主要负责及时了解本班同学的基本心理状况,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时要及时与心理教师联系等。在选出心理健康委员后我们会对心理健康委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技巧,为此我们专门编写了“心理健康委员手册”,便于心理健康委员的快速成长。这样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身边就有了一个“知心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相互倾诉、相互开导,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氛围,为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他们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为高一新生进行了“高一新生入学适应问卷调查”,更好的了解学生是否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适应了高中生活,如果出现适应不良等状况,我们会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进行适当的干预,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另外,为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抽样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了自信心测验、高中生心理辅导内容调查问卷、SCL—90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诊断(MHT)问卷等。

    今年暑假一高二的父母找到班主任高老师说他孩学习好,老师给安排一差生在旁边怕影响孩子,希望高老师能给孩子调换下座位,高老师告诉他们:“让好学生与差等生坐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差等生能够学到优等生的宝贵学习经验,而且也使优等生能够看到差等生身上存在的优点,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互相帮扶,最后达到共同前进的目的。”这样,学校认真总结、研究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中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这方面的课题探索和成果推广,使德育渗透成为学校心里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创设符合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教学环境。同时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本土化模式研究,提高我笑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2006年初该校承担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与实验”,在参与研究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来开展生涯教育,使教研成果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促进研究的深入进行和学生的积极成长。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