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aGuo的少数民族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8-19 15: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了FaGuo的非裔和北非裔移民的高失业率,和FaGuo社会的隐形歧视问题,引发了一些朋友的好奇,就顺着这个线索下去再唠叨两句。

其实在地理距离都被现代交通方式逾越的今日,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关闭国门,在国内政治中,完全回避种族话题,“种族主义”的帽子,也不仅仅为发达国家特备,尤其是多民族国家,稍有不慎就会招致责难,被扣上“种族****、民族歧视”的罪名。FaGuo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由一个种族属性相对单纯的国家,转身成为一个“世界人种博物馆”,在移民问题和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等问题上,获得的经验和取得的教训,其实很值得拿来镜鉴。

1789年8月26日,FaGuo人受到《独立宣言》的启发,发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但是要彻底地实施这一纲领性文件,将公民权落实到每一个肤色不同的FaGuo籍公民身上,及时是在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FaGuo政府为了消除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客观地讲,付出了很多努力,1994年在FaGuo刑法典225条第2款中,还将“工作场所的种族歧视行为”,列为刑事犯罪。FaGuo欧莱雅公司在2001年招聘导购小姐时,曾经要求代理活动的公关公司选用B.B.R(bleu.blanc.rouge法语“蓝白红”,暗指“纯种FaGuo白人”)年轻女性,不选用北非、黑非洲和亚洲女性应聘,此案曾经在FaGuo掀起轩然大波,2007年审结,以欧莱雅公司付出巨额罚款而落槌。
但是种族歧视行为的处罚,面临着取证艰难、即使定罪也难以让受害人获得赔偿、即使获得赔偿受害人也难以在原工作地继续工作,等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譬如在2008年FaGuo一家国有电信公司承包法军某工程后,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要求应征某通信技术岗位的工程师,必须是B.B.RFaGuo人,此案被一个北非裔FaGuo工程师揭开盖子,他由于不是“三代以上土生FaGuo白人”而落聘,然而这一案件最终由于通讯工程“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理由,不了了之。

FaGuo政府对“种族歧视”这个词的态度也是非常暧昧的,FaGuo政府在应对国际组织“人权委员会”(Human Rights Committee)质询时,对“少数民族”的定义即表示反对,因为FaGuo政府认为,所有FaGuo国籍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Article 2 of the French Constitution eliminates even the idea of particular minorities.),翻遍FaGuo宪法,是找不到对少数民族及其自治权利的记述的。而根据FaGuo宪法第二条,法语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唯一合法语言(Art. 2. - La langue de la République est le français)。这意味着法语是FaGuo人在学校里接受的唯一授课语言,其它的FaGuo少数民族语言,譬如阿尔萨斯语、布列塔尼亚语、巴斯克语、科西嘉语,则不作为宪法保护的国家语言存在。欧洲有一条有关保护地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公约,但FaGuo不接受。而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第27条中对少数民族权力保护的规定,在FaGuo不适用,因为“FaGuo政府认为在FaGuo“没有‘种族、宗教、语言层面上的少数民族’”***


所谓的“少数民族政策”,就是把他们和多数民族成员一样对待。



我们应该注意到,FaGuo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但还不是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各种文化和人种大杂烩,但是关起家门来,基本还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这一现象在FaGuo国内民族政策上可以找到原因。

很多欧洲国家和FaGuo一样,曾经是简单民族和种族结构的国家,而漫长的宗教战争也掩盖了教派冲突下的民族矛盾,和高卢-罗曼民族一样笃信罗马天主教的少数民族科西嘉族、巴斯克族、阿尔萨斯族,历经了共同的拉丁文化洗礼和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二帝国,和五个共和国的共同历史境遇,已经牢牢地捆在一起,无论经济结构上抑或文化形态上,都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在这种背景下的分离主义始终是少数派运动。

而真正的问题,开始于FaGuo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大规模国家现代化建设浪潮中,FaGuo由于急缺劳动力,引入了大量北非、西非,和东南亚前法语殖民地地区的移民工人,这些工人,通过亲属团聚程序,召来了他们的家人,在FaGuo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聚落”,他们中的很多人,加入了FaGuo国籍,而成为FaGuo人。不管承认与否,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尽管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都接受了FaGuo教育,他们还是成为了事实上的“FaGuo少数民族”。在FaGuo,“少数民族问题”,浮出水面,也是近年来的现象。

客观的说,FaGuo政府是希望通过一个“完全无差别对待”的“同一法则”,来对待少数民族问题,这种做法既不同于美国的“正歧视(positive discrimination)原则”,即通过给予少数族裔在升学、就业方面的特别优待,来弥补由于少数族裔天生缺乏语言竞争力和社会资源带来的缺陷,也不同于中国设立“民族自治区”和给予“少数民族发展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的做法。这几种做法的优劣,笔者在这里不做评判,但是事实是,FaGuo这种富有浓重理想主义色彩的“完全同一”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放缓,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被放大的20年代末期,开始暴露出它的积弊。

由于文化的天然向心力,老乡找老乡,来自同一地区的外来移民,往往聚集在一处,而相近的较低经济能力和消费水平,又把他们推向了FaGuo政府为低收入者兴建的郊区HLM(廉租房),原本混杂居住的FaGuo居民,渐渐退出搬到别处,土生FaGuo人,和移民后代的FaGuo人,在很多城市各自画出了阵营,在某些FaGuo城市郊区,移民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土生FaGuo人的比例,譬如巴黎北郊的“塞纳-圣丹尼”区,居民结构中超过七成是来自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移民,实际比例可能更高,因为很多房东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并不住在那里。这种现象造成了一种后果,这些聚居区的青年,文化上越来越和FaGuo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身份上遭遇到严重的地区歧视,非但找工作受到影响,连挂着93省(“塞纳-圣丹尼”省代号)车牌的车辆都比较容易受到警察的抽查。而高达百分之四十的失业率,也恶化了这些移民街区的治安环境,崇尚暴力的风气,正在毒化着生活成长在这些街区的青少年,2008年FaGuo一部电影《穿裙子的日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问题。

经济上的对立,也加剧了族裔之间的矛盾,来自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地区的移民青年,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矛盾,用一个阿尔及利亚裔的朋友的话说,他“18岁以前是‘FaGuo人’,可是高中一毕业,发现自己除了做保安,很难找到工作,到处都遭遇到透明的,或者不透明的隔阂,突然变得被人当‘外国人’看。”对于他们,不管在FaGuo生活多少代,只要长着个非欧洲白人的面孔,就是“immigrant”,也就是“移民”。

尽管可能一辈子没有进过清真寺,但是很多北非青年,对居住在巴黎15、16区的富有犹太阶层,却有着天然的敌视(后者基本融入FaGuo主流社会,在FaGuo政治经济部门多有犹太裔人士身居要职)。而在另一方,一个犹太裔的青年常被灌输“所有的回教徒都是恐怖分子”, 而他可能没有一个回教徒朋友来验证这种谬误,一旦有极端宗教力量的煽动,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而这种气氛在2006年犹太青年伊安,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西非科特迪瓦裔人劫持并虐杀后,一度达到顶峰。

而既不是B.B.R,也不是“非裔FaGuo人”阵营的中国人,在FaGuo社会里低调地生活,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政治纷争,一心埋头挣钱,自己形成了一个小经济圈,从涪陵榨菜到最新的国产中文手机,都可以在巴黎华人聚居的13区“中国城”和19区“美丽城”买到,而大多数FaGuo企业的中国雇员,除了工程师等技术工种,大多是从事着和中国有关的业务,比如在进出口公司负责与中国供应商的沟通。而华裔FaGuo人,这种形式的存在,并没有幸免于近年来刮起的保守排外风暴之外,2007年末,FaGuo电视一台的《在华裔黑社会卧底》纪录片,造假抹黑FaGuo华人,虽然后来经过华人社团和FaGuo朋友通过司法程序的努力,获得了FaGuo最高视听委员会裁断“FaGuo电视一台此节目涉嫌鼓动种族仇视”的结果,然而此纪录片的编剧,和电视一台,事后并未向发起告诉的华人维权委员会道歉。虽然华人利用法律武器,和拥有话语权的FaGuo主流媒体抗争,并获得部分成功,但此事给FaGuo华人社区投下的心理阴霾也是难以散去的。
FaGuo主流媒体,一直在报道中回避“族裔、民族矛盾”的说法,在所有涉及少数族裔青年和执法机关的冲突的报道,FaGuo新闻媒体一律使用“郊区青年”一词,尽管FaGuo人都清楚,这些人都是“非B.B.R”,也不代表郊区富人区的白人青年,可是公众媒体不能把话题往民族矛盾上引导,这是一条任何FaGuo媒体都不能逾越的“红线”,只有在这条警戒线之内,才是“政治正确”。

客观地说,FaGuo各级政府近年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作出了很多努力,左派社会党的巴黎市政府,想尽力在FaGuo各个街区都插花安置一些“移民”,以人为营造和谐环境,可是这种措施处处受到保守的右派政党执政社区的DIZHI,FaGuo右翼政治力量“纯化FaGuo”的政治口号,在越来越多的右翼票仓获得支持,而在上届FaGuo总统选举中,极右翼国民阵线领袖勒庞居然通过第一轮竞争,也成为FaGuo人排外情绪高涨的指针。

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FaGuo前元首戴高乐将军当年的一番话,可以作为FaGuo人对待移民问题的真情告白,“有黄种FaGuo人、黑种FaGuo人、棕色人种FaGuo人,当然是个好事,这展示了FaGuo对各个人种的开放性,和她拥有的全球使命感。但是前提是,这些人只能是极少数,否则,FaGuo就不是FaGuo了,我们毕竟是一个欧洲白种人组成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属性是希腊-拉丁文化,并信仰基督教。”***‚

一个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其实不单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就必须要逾越“成为FaGuo人,必须文化上,生活习惯上,和FaGuo主流一致,‘归化’进FaGuo文化中”的心理门槛,一厢情愿地要人家成为和你一样的人,这种想法建立在深深的文化优越感基础之上,不管是个“美丽的大同愿景”也罢,一种“文化的强制同化”也罢,是很难走得通的。尤其是在整个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人数激增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维护原有的共和国价值观,同时又尊重新移民的宗教和文化独立性,成为摆在FaGuo,乃至欧洲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8-21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9-8-20 09:24:3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6 12:3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