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需要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8-17 22: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现行的语文课本中减少鲁迅的文章,引起的争论,其实不是关于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的争论,即争论由语文课本而引起,但争论却在语文课本之外。因为鲁迅先生在中国当代人文化情怀和思想情怀中的特殊地位,所以争论必然是一开始就偏离语文课本的基本前提的。

现在重新回到语文课本——中国其实需要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即应该早日打破统编教材的格局,让语文学习呈现丰富多样的形式。别的学科不说,语文课本是最最应该放开多种版本的。顺着现行的体制运行模式走,也可以操作,比如可以由教育部给一个编选的原则,具体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编写,编写完成后送教育部审定备案。当然,应试教育体制必然碰撞到考试题目,所以考试命题甚至考试本摔也要随之变化。

鲁迅先生的文字,当然是现代文学中的好文字,应该成为语文学习者的选择,但也不是不选就会死、不学就不能呼吸吃饭的文字。学鲁迅先生的文字所能达到的学习目的,完全可以通过学别的文字殊途同归。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白话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多的区别,这正是中国白话文时代“书话同文”的必然结果,即说话与文字合而为一以后,话随时代改变,其文也必然随之改变,而过去的白话文就显得与当下人的话、与当下人的语言习惯、语感、语流等等有许多生疏和隔阂。我个人的感受,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大家的文字到了当代,都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现在还不够严重,经过多看、多学、多听讲解,就能理解,但是其写作时必然随着文字流露的语言状态,以及由这个语言状态流露出来的情绪和心理等等,却很难让对其语言感到生疏与隔阂的人体会得到位。过去人读书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中国读书人口口相传地有了各地方言版本的古诗文吟诵,以期能接近古人写作时的情绪、语感和心理状态。

我个人微不足道的经历,也是在学生时期最害怕读鲁迅先生的文字,以至于至今都不去碰当年课本中所选的文字,偶一触碰,便会依稀重现当年的畏惧厌倦心理。当然,也可能与当年的语文老师的讲解有关。但是,我的症状无疑是被鲁迅的文字“吃伤”了,以至于后来偏偏有一段时间喜欢周作人。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不一定适合所有中学生,是否应当把它作为选修的课程,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有个印象,等成年以后再去阅读?我本人也是在为撰写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同题作文时,才认真地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选集的。

现代文学作家中许多人的文字,可能都有这个问题,以我读过的比如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有的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他们的白话文与现在的白话文相比,不是落后了,有的比现在的白话文高明得很多,是不是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白话文的缘故?

鲁迅先生的文字在学生中引起厌倦畏惧心理,也可能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即鲁迅先生的人格、思想、胸怀、眼界,已经无法与当代学生形成较为顺畅的沟通渠道——当代人中已经没有鲁迅、容不下鲁迅,或者说当代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中,仅仅把鲁迅当作一个概念和符号,或者当作一个偶像,但主流人群的思想、行为、言谈、习惯等等,无不是背离鲁迅式的思想的,至少是不亲近他的。《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做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专辑的时候,策划了一个同题作文,即选择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根据现在的社会问题写一篇文章,就是因为当年鲁迅先生发现的社会问题,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或变异地、升级地存在。人人嘴里动不动鲁迅鲁迅地,真有个有鲁迅味儿或者叫做山寨鲁迅的人出现他的附近、或生活工作中、或环境里,你再看他,恨不能扑上去把山寨鲁迅给打翻在地,再踩上一万只“香港脚”。

其实,语文课本的编选,不是一个大问题,根本用不着社会大众去讨论——一个国家,号称文明古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可是,连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弟读书、读什么书还要像今天这样讨论,不是很可笑吗?中国人有自己优秀而成功的历史经验,好好去看一看过往的时代有什么好的语文课本,看看先前编选时采用的是什么标准,都选了哪些内容,拿过来与现在的情况综合一下,调整一下就行了。语文教学为什么不能丰富一些?为什么不能多样一些?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很害怕学语文,而过去的学生其学习主要就是学语文?

写到这儿,沮丧地发现: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现在咋都成了大问题?不就是个课本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22: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22: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