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国关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9 20: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里总结的太罗嗦了,不适合考试答题,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找到最好的

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FaGuo、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 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专制引起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688年11月在英国议员的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立宪君主政体,成为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三种变化:一是英法同盟的结束,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二是由于威廉即使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英国荷兰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三是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更多地采取了主动姿态。

《乌德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

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FaGuo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FaGuo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

亚眠条约 :1802年3月27日,FaGuo及其盟国西班牙、荷兰同英国在FaGuo北部的亚眠签订的和约。它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主要内容有: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保留荷兰属地外,归还FaGuo及其盟国;英国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并专门规定,英国应从马耳他撤军由法、英、俄、奥、普、西6国保证马耳他的独立和中立;FaGuo则同意从那不勒斯、罗马和厄尔巴岛撤军,埃及归还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承认爱奥尼亚七岛共和国。该和约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次暂时休战,也是英、法两国在1793~1814年的战争中所缔结的唯一和约。双方虽然都作了让步,但都没有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条约义务。1803年5月,英、法之间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美国独立战争:(1861-1865)美国联邦政府反对南部种植园主武装叛乱的战争。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和黑人奴隶两种制度的尖锐矛盾。实质是政治经济制度的冲突。北方为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批自由劳动力,充足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废除黑奴制,这就和南方黑人奴隶制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1861年,南部各州宣布独立,***国家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大大提高了黑人的积极性,政府军转败为胜。1865年,攻占里士满,内战结束。南北战争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继续,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从此,美国一方面仍把注意力放在西半球一方面把触角伸到了亚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3#
发表于 2011-5-13 10:33:2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得很不错!





















大s的祛痘产品O菲祛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2-8 12:28:38 | 只看该作者
奖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0-17 09:40:1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9-13 22:26:45 | 只看该作者
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29 10:29:11 |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23 22:42:02 | 只看该作者
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0:54:57 | 只看该作者
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专制引起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688年11月在英国议员的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立宪君主政体,成为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三种变化:一是英法同盟的结束,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二是由于威廉即使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英国荷兰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三是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更多地采取了主动姿态。
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亚眠条约 :1802年3月27日,FaGuo及其盟国西班牙、荷兰同英国在FaGuo北部的亚眠签订的和约。它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主要内容有: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保留荷兰属地外,归还FaGuo及其盟国;英国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并专门规定,英国应从马耳他撤军由法、英、俄、奥、普、西6国保证马耳他的独立和中立;FaGuo则同意从那不勒斯、罗马和厄尔巴岛撤军,埃及归还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承认爱奥尼亚七岛共和国。该和约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次暂时休战,也是英、法两国在1793~1814年的战争中所缔结的唯一和约。双方虽然都作了让步,但都没有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条约义务。1803年5月,英、法之间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神圣同盟: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 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大部分欧洲各国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FaGuo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实际上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炮舰外交:帝国主义列强凭借武力威胁,推行其殖民侵略的一种外交活动,亦称炮舰政策。其典型表现在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者派遣海军舰船远征海外,抵达亚非国家口岸,或驶入内河,强使这些国家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达到侵略的目的。如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利用炮舰强迫中国开放门户,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854年美国派遣海军准将佩里率4艘军舰开到日本江户,迫使日本开国,至1858年,日本德川幕府先后同美、荷、俄、英、法5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把日本推向半殖民地的边缘。今日的炮舰外交,已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其实力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0:54:49 | 只看该作者
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专制引起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688年11月在英国议员的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立宪君主政体,成为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三种变化:一是英法同盟的结束,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二是由于威廉即使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英国荷兰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三是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更多地采取了主动姿态。
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亚眠条约 :1802年3月27日,FaGuo及其盟国西班牙、荷兰同英国在FaGuo北部的亚眠签订的和约。它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主要内容有: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保留荷兰属地外,归还FaGuo及其盟国;英国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并专门规定,英国应从马耳他撤军由法、英、俄、奥、普、西6国保证马耳他的独立和中立;FaGuo则同意从那不勒斯、罗马和厄尔巴岛撤军,埃及归还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承认爱奥尼亚七岛共和国。该和约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次暂时休战,也是英、法两国在1793~1814年的战争中所缔结的唯一和约。双方虽然都作了让步,但都没有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条约义务。1803年5月,英、法之间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神圣同盟: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 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大部分欧洲各国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FaGuo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实际上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炮舰外交:帝国主义列强凭借武力威胁,推行其殖民侵略的一种外交活动,亦称炮舰政策。其典型表现在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者派遣海军舰船远征海外,抵达亚非国家口岸,或驶入内河,强使这些国家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达到侵略的目的。如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利用炮舰强迫中国开放门户,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854年美国派遣海军准将佩里率4艘军舰开到日本江户,迫使日本开国,至1858年,日本德川幕府先后同美、荷、俄、英、法5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把日本推向半殖民地的边缘。今日的炮舰外交,已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其实力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0:54:3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是战前的战争,危机,事件类
萨拉热窝事件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暗杀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的事件。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6月28日上午,斐迪南夫妇检阅军事演习后,对萨拉热窝市区进行巡视。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法绍达事件 英法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发生的军事对峙事件。1896年,FaGuo派马尔尚率军从法属刚果向东推进,1898年7月到达苏丹的法绍达村,升起了三色旗。同年9月,英国克其纳也率军从苏丹东部到达法绍达村,升起了英国国旗。两军对峙。英军以武力威胁,要求法军撤走;法军以“有效占领’为由,拒不撤军,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最后双方达成妥协,以尼罗河和刚果河为界,英国占领苏丹东部和尼罗河流域,FaGuo占领苏丹西部。

        1908波斯尼亚危机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在波斯尼亚问题上发生的军事对持。奥匈帝国于1908年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阻止两地同塞尔维亚合并,引起塞尔维亚人民的强烈反对。塞尔维亚同门的内哥罗联合起来,准备进行武装斗争。俄国企图趁机扩张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奥匈得到德国的支持,也向边境调遣军队。双方剑拔多张,战争危机迫在眉睫。但由于俄国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退让,于1909年3月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地。这次波斯尼亚危机结束。列强矛盾更加激化。

        保加利亚危机 1885年到1886年,围绕保加利亚问题而发生的国际战争危机。1885年9月,东鲁米尼亚发生起义,宣布合并于保加利亚,由于起义由反俄势力领导所以沙俄反对,其他列强对此态度不一,为了各自利益,列强和巴尔于各国展开激烈斗争,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反对沙俄。最终各方妥协,由保加利亚选出新大公出任东鲁米尼亚行政长官。危机平息。但是危机使沙俄丧失了原来在保加利亚的许多权益,俄奥矛盾激化,三国同盟再次危机,俄国开始与FaGuo接近。

          鲁尔危机 FaGuo和比利时由于赔款纠纷而出兵占领德国鲁尔的事件。一战德国战败,被迫赔款,但不久就借口经济困难要求延期赔款。1923年1月,FaGuo和比利时不顾英国的反对,派兵进驻鲁尔企图夺取那里的财富。法比的这一行动,引起德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愤慨,鲁尔地区的德国官员和居民在府也竭力鼓励下开始了范围广泛的‘消极抵货’运动,在一些场合,还出现流血冲突,使德国经济陷于崩溃,FaGuo没有捞到预期的好处,英美的压力下,FaGuo不得不同意由专家委员会研究赔款问题。“‘道威斯计划’提出后法比军队撤出鲁尔区。

        七月危机 一战前夕国际危机。从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段时间在外交史上称为“七月危机”。在这段日子里,英国玩弄了一种狡猾的外交阴谋,把德国诱入战争的深渊。之前英国一直伪装恪守中立状态,以诱使德国挑起战争。“七月危机”是一战前夕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危机的延续,并最终酿成了世界大战。

          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9世纪末苏丹反英大起义。19世纪上半期,苏丹被埃及统治,英国殖民者、埃及官吏和苏丹贵族相互勾结,对苏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激起了反英大起义的爆发。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881年,起义领导者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马赫迪,导召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这次起义声势浩大,战果辉煌。1885年1月,起义军攻占首都喀土穆,击毙英国殖民头干戈登,把起义根到高峰。此后,马赫迪建立了独立的苏丹国家。这次起义坚持近二十年,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给了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以巨大的鼓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7 13: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