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以中国海军强大为借口扩充潜艇部队(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7-16 17:5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国产先进技术核潜艇方案图





印度未来将装备12艘先进“鲉鱼”级常规潜艇
  本报特约记者/章卓
  首艘国产核潜艇本月下水,拿中国作幌子扩大潜艇规模
  印度心怀30多年的核潜艇梦想终于将要实现。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国产的首艘核潜艇即将在本月末下水,展开海试,印度将因此成为少数几个掌握核潜艇制造技术的国家。拥有核潜艇后,印度不仅实现了核威慑力量的“三位一体”,更将推动印度海上力量从印度洋上崛起。

  开启海基核武器大门
  《印度快报》披露,印度打算低调举行核潜艇的下水仪式,国防部长可能不会到场。因为7月26日是印度军方所谓的1999年印控克什米尔卡尔吉尔冲突胜利日,印度政府不希望因此向巴基斯坦释放出任何刺激的信息。
  据悉,这艘核潜艇的造价高达29亿美元,设计参考了俄罗斯的“鲨鱼-I”级核潜艇,动力由一个压水反应堆提供,该反应堆由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研制。目前,该艇已经被命名为“查库拉”号(印地语意为“战神”),上世纪80年代印度从苏联租借的一艘“查理-I”级核潜艇曾经也被赋予此名。“查库拉”号将在孟加拉湾的维萨卡帕特南海军基地完成海试,预计将在明年年底才能进入海军现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问题教授拉贾·莫汉指出:“建造核潜艇对印度海军将是历史性的跨越。这艘国产的核潜艇将为印度在大洋上部署核武器打开大门。”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渴望获得自己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印度海军在2007年出炉的“新海洋军事战略”中强调:“在二次核打击的所有兵器中,最可靠的是装有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目前,印度已经拥有空基和陆基核武器的投射手段,核潜艇的到来将为印度构筑“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此外,核潜艇相较于常规潜艇具有下潜深度大、巡航时间长的优势,更有利于印度海军参与争夺印度洋海上运输线的控制权。
  发展潜艇拿中国作幌子
  印度媒体在为国产核潜艇即将下水欢呼雀跃时,依然不忘拿中国作为幌子。《印度快报》声称,印度的海军力量远远落后于中国。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乌代·巴斯卡尔声称,中国海军拥有8艘核潜艇,其中一些具备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中国海军作战舰艇数量是印度海军的3倍,海军人数更是印度海军的5倍,因此印度必须奋起直追。
  除了国产核潜艇准备下水外,印军还在发展其他潜艇。从FaGuo引进的6艘“鲉鱼”级常规潜艇已在孟买开始建造,印度还将从俄罗斯租借两艘“鲨鱼-II”级核潜艇,用以训练潜艇人员。按印度海军的规划,至2020年其将拥有4到5艘“先进技术”核潜艇、1艘“鲨鱼-II”级核潜艇、3艘“基洛”级常规潜艇、9艘“阿穆尔-1650”级常规潜艇和12艘“鲉鱼”级常规潜艇,这样的水下实力足以称雄印度洋。
  为了满足潜艇作战部署需要,印度海军正在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内建设潜艇设施,并对东部军港维萨卡帕特南的潜艇基地进行改造扩建。印度还准备在东部海岸再建一个潜艇基地用于“鲨鱼-II”潜艇的部署,建成后将成为印度海军前进马六甲海域,甚至进入东南亚和南中国海的前进基地。印度目标在于实现核力量“三位一体”的同时,制衡中国海军影响力增长,并扩大其在东南亚,甚至远东地区的战略影响。
  新闻延伸 / DEPTH
  俄罗斯帮印度圆“核潜艇梦”
  尽管印度早在1978年开始为名为“先进技术艇”的核潜艇立项,但囿于自己的技术实力,印度不得不持续向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寻求技术援助。1987年末,经过数年艰苦谈判,苏联同意出租1艘670型“查理-I”级(C-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给印度,印度将其命名为“查库拉”号。在3年租期内,印度海军高强度使用该艇,训练培养出了本国第一批核潜艇官兵。同时,印度的工程人员对该艇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研究,并绘出了图纸。除反应堆外,他们对重点部位都进行了拆卸、照相。由此,印度专家掌握了大量核潜艇构造原理、设计方法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印度核潜艇研发又遭遇反应堆小型化难题,再次求助俄罗斯。俄罗斯正经历着苏联解体后的最困难时期,在丰厚利润回报吸引下,俄当局决定出手相助。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印度首艘核潜艇即将下水海试。不过,该核潜艇反应堆技术能否通过战时恶劣环境的考验,还有待观察。此前印军曾进行了2次潜射导弹的试射,但由于试验次数太少,导弹性能是否能与核潜艇相匹配,也难以下定论。(章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0#
发表于 2009-7-18 14:49:22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是一个传统的潜艇技术国家,二战结束前曾建造过60艘潜艇,从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潜艇研制能力,1960年以来平均每隔6年左右推出一级常规潜艇,以此追求在役潜艇的技术先进性,并逐步向大排水量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建造“春潮”级潜艇的同时便着手研制下一代潜艇,首先推出的是“春潮”级的改进型。“春潮”级的改进型亦即“春潮”级的第 7艘“朝潮”(Asashio)号于1992年投建,1997年服役。它艇长增加了1米,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增大了100吨。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朝潮”号改进幅度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因此提出建造排水量更大的新一级潜艇的计划。日本海上自卫队用二战后建造的第一艘潜艇“亲潮”的名字作为新一级潜艇的名字。这不是简单的重名。它反映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对“亲潮”级的期望。

根据1993财年“亲潮”级建造计划,“亲潮”级潜艇拟建9艘;从1994年开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投建,并从1998年开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服役。现在已有5艘 “亲潮”级艇,即“亲潮”(Oyashio)号、“满潮”(Michishio)号、“涡潮”(U zushio)号、“卷潮”(Makishio)号和isoshio号服役;另有4艘在建,第9艘到20 05年8月也会下水。单艇造价约5亿美元。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两家船厂承担建造任务。同日本其他武器装备一样,由于受到严格的出口禁止,“亲潮”级将只供装备日本海上自卫队。

“亲潮”级是二战之后日本自研自建的第7级潜艇。它艇体长81.7米,宽8.9 米,吃水7.9米;水面排水量270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水上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它是迄今为止日本建造的最大一型潜艇,是日本最新一级多功能常规攻击型潜艇;其吨位仅次于澳大利亚的水下排水量为3350吨的 “科林斯”级常规潜艇,属于当今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亲潮”级潜艇既适合于在日本这个多岛之国的近海从事巡逻警戒,也适合于远海作战。它能遂行水下侦察、反舰、反潜和布雷等多项任务。

“亲潮”级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二战后日本建造的前6级潜艇一直沿用由美国“大青花鱼”号潜艇发展而来的水滴形艇型,长宽比保持在7.2~7.7之间。“亲潮”级较之前几级潜艇艇型变化较大。它加长了艇长,缩小了直径,使长宽比达到9.1,成为一种长水滴型外形。为不影响内部水密容积的可利用率,它仅在艏、艉段采用了双壳体结构,这也是它与以往潜艇重要的不同之处。“亲潮”级较“春潮”级排水量增加,但艇员数量却减少了7%,仅配备69名官兵,这表明该艇射控和动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大幅度提高潜艇性能,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贯追求的目标。还在建造“春潮 ”级时,日本就把提高潜艇作战能力的重点放在使用AlP系统方面,为此不仅本国花大力气研究燃料电池推进技术,而且在1995年之前分两次向瑞典考库姆公司购进了两台斯特林发动机,准备与国外合作研制潜艇AIP推进系统,很可能通过“亲潮”级的改装加装这种推进系统。

“亲潮”级有很好的隐形性能,行踪比“春潮”级更加诡秘。它继承和改进了“春潮”级的全部隐形措施,如敷设消声瓦、采用减振浮筏、采用7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此外它又采取了新的隐形措施,如更大范围使用NS110超高强度钢材,增加了下潜深度,从而使隐蔽性更强;对壳体的甲板部分、指挥台围壳重新进行了设计,改善了线型,降低了流体噪声。它的全部机械设备均安装在筏形基座上。该基座与潜艇艇体构成保护柔性连接,使主机及其他设备的大部分噪音不易传到艇外。据计算,单是这项技术的采用,就能使“亲潮”级潜艇的噪声降低15~20 分贝。它在水下长时间航行的能力也比其他国家常规潜艇高出许多。

“亲潮”级装备舷侧阵声呐,探测能力增强。日本一直在提高潜艇探测能力上下功夫。随着现代潜艇噪声的大幅度降低,改进探潜能力成为提高攻击型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开始在“夕潮”级上试装了拖曳线列阵声呐,接着在“春潮”级艇上都安装了拖曳线列阵声呐,以提高探测能力。但这类声呐对目标的定位能力差,模糊性大,因此日本在决定建造“亲潮” 级潜艇时,瞄准水下探测能力的国际先进水平,确定在该级艇上装备舷侧阵声呐。由于基阵排列对长度有一定的要求,使得“亲潮”级艇体长宽比加大。据报道,“亲潮”级上安装的舷侧阵类似于美国的宽孔径阵,呈曲面排列而非平直排列。

“亲潮”级也像“春潮”级一样,共携带20枚导弹和鱼雷。位于艇艏声呐舱上部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日本的89型线导鱼雷和美国制“鱼叉”潜射反舰导弹。89型鱼雷采用主/被动寻的方式,航程最远50公里,战斗部重267公斤。“鱼叉”潜射反舰导弹属改进型,采用主动雷达寻的,马赫数为0.9,射程1 30公里,战斗部重227公斤。89型线导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都属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加之舷侧阵声呐与艇壳声呐等构成了完整而先进的水下综合探测系统,提高了远程探测与精确定位能力,艇上又装备先进的SMCS型火控系统,因而增强了“亲潮”武器的使用效能。“亲潮”级有別于“春潮”,是它加装了日本自行研制的智能水雷,可由潜艇水下布放,并在水中航行至指定海域潜伏。雷上安装的自导装置具有敌我识别能力,当敌舰艇通过时,能够自动发起攻击。艇上对抗措施采用ZLR7型雷达预警设备。雷达采用日本无线电公司的ZPS6对海搜索雷达。这些都使“亲潮”攻击力大大增强,从而使日本的水下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18 14:4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o0 于 2009-7-18 14:48 编辑

春潮级常规潜艇

1986年开始设计,首艇“春潮”号1990年11月服役。长80米,宽10.8米,吃水7.8米,标准排水量2400吨,水下排水量2750吨。

  主机采用2台柴油机,5520马力,1台电动机7200马力,单轴推进,水下航速20节。艇员75名。

  主要武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捕鲸叉”导弹和日本89型鱼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18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海军现有16艘常规潜艇,包括10艘俄制基洛级潜艇、4艘德国HDW 船厂制造的潜艇和两艘非常陈旧的“狐步”(Foxtrot)级潜艇。2015年之前,现有16艘潜艇将只剩下10艘,因此“鲉鱼”级潜艇项目对印度海军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7-18 14:37:32 | 只看该作者
紧凑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18 14:37:01 | 只看该作者
基本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18 14:35:40 | 只看该作者
AIP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18 14:34:44 | 只看该作者
AIP型 基本型 紧凑型
长度 76.2米 66.4米 59.4米
排水量 2000吨 1700吨 1450吨
航速 20节 20节 14节
潜深 300米 300米 200米
自持力 50天 50天 40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18 14:33:21 | 只看该作者
FaGuo海军目前正在将核动力潜艇设计和建造的经验用于“鲉鱼”级常规潜艇的设计中
鲉鱼家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7-18 14:32:18 | 只看该作者
“鲉鱼”级潜艇的高度的自动化,关键功能的实时分析及冗余设计,使其编制人员人数可减少到31人,正常值班仅需9人。潜艇的所有控制和平台管理功能均可以由控制室来实施。控制室中央设有战术平台,作战管理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由平台上的6个多功能通用显控台控制。该级艇的作战管理系统是采取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的潜艇战术综合桌战系统。此系统充分吸收了FaGuo造船局和马克尼公司在潜艇声纳、指挥及武器控制系统方面的成就;采用了双冗余以太网数据总线,可以在6个双屏多功能彩色显控平台上完成所有的声学及非声学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武备、导航系统、指挥系统的控制功能。同时,该系统尽可能依据了商用成品硬件和软件标准,特别是采用了高速RISC处理器、TCP/IP通信协议、1个X-Windows/Motif图表用户接口及UNIX操作系统,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升级换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9-7-18 11:47:05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拿中国做幌子不是头一回,核试验那次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2: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