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40|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哲老师去清华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8-1 11:2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复旦时参加过他主持的研讨会。很扎实的一个人。今天偶尔上清华大学国研所网站,发现 服他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时候调过去的。

  来源:http://rwxy.tsinghua.edu.cn/xi-suo/institute/jy/sunzhe/sunzhe.htm


  孙哲, 北京市人,现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兼职包括国务院台办特聘研究员、中美友协理事、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东亚研究所学术委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等等。

  1984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留学,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国际关系暨政治学博士学位。在美十年期间,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新泽西州兰普大学美国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讲授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东亚政治及中国外交等方面课程。

  2000年8月作为“杰出人才”回国服务,主持“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议会政治”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讲授有关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学科课程, 如美国政治与经济、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与台湾问题、议会政治等等。迄今撰写并发表了十部有关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及比较政治方面的著作。其中《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转型和决策行为》被国内多所大学列入“美国研究”核心参考著作。 其他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合著及主编著作包括《新人权论》(大陆及台湾版)、《独*政治学》(台湾版)、《美国国会研究: I》、《美国国会研究:II》、《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 案例与分析》、《权威政治》、《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 》、《崛起与扩张: 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等等。译著包括《一致与冲突》。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自 2001年起先后在国内各地举办了上百场有关国际形势、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比较议会政治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单位除学术研究机构之外,还包括中国外交部、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总政治部、上海电视台等部门。2002年受邀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发言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39#
发表于 2009-3-12 18:16:45 | 只看该作者
复旦还是很牛的,孙哲的走也许有其他原因。
虽然苏长和、俞正梁都走了,但我相信,国内国关界,复旦还是能排在前两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11-28 19:54:49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仍然支持复旦 上海可以旁观政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11-28 19:53:22 | 只看该作者
听说哈佛曾拒绝老基当教授 还是觉得官场上人写写回忆录就好 对国关专业的资料贡献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11-28 19:51:02 | 只看该作者
复旦最近又内乱了 让人伤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10-21 08:5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10-19 00:15:20 | 只看该作者
孙哲老师的权威政治写的相当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9-5 16:42:19 | 只看该作者

学术讨论何必上纲上线呢

学术讨论何必上纲上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9-5 16:26:43 | 只看该作者
孙哲一到北京,便频频在央视露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8-8-6 11:26:58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2-3 08:50:20 | 只看该作者
哎呀,惹老一生气了,不好意思.不过,窃以为,总舵主肚量应该大一些,论坛吗,论论谈谈,不要上火,气多了伤肝.回复瓢把子几个问题:
1、关于标准问题,本人以为,所谓谁高谁低,本来就是个主观的东西,没有固定的标准,纵使你我争个口干舌燥,也不会争出个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出来,所以咱们就各认各的理,你吃你的大米饭,我喝我的小米粥;
2、关于“骂”的事情,请不要误会。本人在上文中所说的骂,更多的是批评的味道,就好比某日某个学生去见导师了,回来跟同学们说又挨导师骂了的意思,不同于许三多他爹骂他“龟儿子”的意思,本人也说了不反对舆论监督;再说了,就算有些人想骂政府高官,能骂得“出来”吗,君不见前些日子几个干部发讽刺短信批评领导,结果给逮起来了;
3、关于谦虚和上纲上线问题。本人一再强调谦虚,并不是给某人扣不谦虚的大帽子,而是觉得这些政府高官和学府名师一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需要我们认真的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别人的长处及优点。所以,似乎谦虚和上纲上线应该扯不到一块去。
最后,本人声明,以后不会再就此话题跟贴,以免引起更多的不必要的争论。本人好不容易熬上个副科级干部,别因为惹恼了总舵主,一下子给我撸到底,岂不是连小米粥都喝不成了。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1: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