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经济刺激措施将在三季度见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6-30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28日表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支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大增,并“应该会在第三季度对增长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罗默的这一表示,被认为是对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上周否认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必要性表态的支持。同日,美国白宫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也表示,美国政府尚不急于考虑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
不过,阿克塞尔罗德也承认,在经济刺激计划全部落实效果尚难确定的情况下,还不能完全排除美国政府最终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
刺激支出夏秋将大增
罗默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作出“美经济刺激措施将在三季度实质性见效”这一判断的。她指出,作出上述预期的依据在于,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资金目前正几乎完全按照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所预测的速度进行支付,而刺激计划支出将因此“在今年的夏季和秋季出现大幅增加”。
罗默的说法得到了同为白宫顾问的阿克塞尔罗德的支持,后者在28日当天表示,现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尚未全部落实,在讨论下一步骤前,应当先看看计划的作用如何。
阿克塞尔罗德所说的“下一步骤”自然是指美国政府最终作出是否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的决定。此前在本月初,国会共和党议员要求美国政府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共和党方面普遍认为,美国政府之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侧重于增加政府部门就业,因此应当出台新的刺激计划以增加私人部门就业。而“股神”沃伦·巴菲特也以失业率持续高企为由,建议美国政府采取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
阿克塞尔罗德拒绝预测美政府是否会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不过他表示,在没有确定经济刺激计划全部落实效果的情况下,不能完全排除美国政府最终出台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
对经济企稳“更加乐观”
对于那些因为失业率的持续攀升而支持美国政府出台更多经济刺激措施的群体来说,其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奥巴马政府是否兑现承诺的问题,奥巴马今年2月17日签署实施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大初衷便是希望这一计划能将国内失业率控制在10%以下;然而,目前的就业数据表现远不及预期,数据显示,自经济开始进入衰退阶段的2007年12月以来,美国已累计减少600万个工作岗位,这导致失业率于5月达到9.4%的25年来新高水平,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突破10%。

另外,还存在着失业率高企将多大程度拖累经济复苏进程的问题。此前,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籁思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有迹象显示美国企业仍然选择通过尽快裁员削减成本,本轮危机中就业市场的恶化程度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严重。他预计美国的失业率要到明年年底才会停止上升,并认为失业率升高会挫伤消费者信心,这将使经济复苏变得非常脆弱。
不过,罗默仍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保持着惯有的乐观。她表示,虽然新近出炉数据中的相当一部分不及市场预期,并导致纽约股Shi在收复年内失地后再度下挫,但与之前疲软的经济数据相比,美国经济近况仍然能让她对美国经济接近企稳的预期感到“更加乐观”。而奥巴马政府也意识到了明确经济复苏前景的重要性,并于本月初宣布将在未来100天内增加或保护60万个工作岗位。
切勿提前收紧政策
就在美国政府与经济界人士就是否应当推出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争论不休时,罗默则从另一个角度发出警告。她指出,美国的一些地方州政府因为面临预算危机而削减支出的行为,将与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背道而驰。
罗默指出,如果“不想重复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所犯的错误”,美国政府绝对不可以在经济复苏尚未站稳脚跟前就收紧政策,其中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此前在上周四,美联储官员以10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决定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0%至0.25%的历史低位不变;此外,美联储还决定暂不调整其既定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国债收购计划,其中包括:在今年年底前购买1.25万亿美元的相关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和2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以及在今年秋天之前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国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3: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