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姚均芳、王宇)19日在北京参加“金融、环境与发展论坛”的中外专家表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不能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放松对环保的要求,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指出,在国家的这一轮经济调整过程中,把促进经济模式转变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环境保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金融对环保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目前“绿色信贷”政策已经初见成效,环保不达标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总监伊莎贝拉·路易斯表示,金融业是实现从“高耗能、高污染、低能效”发展向“低耗能、低污染、高能效”发展模式转型的实施者之一。中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金融业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银监会统计部副巡视员叶燕斐指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和调整,从今年头几个月的新增信贷来看,很多资金流向了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他介绍说,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绿色信贷”,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建立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系统、优先支持环保项目等方式支持节能和环保。
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夏光指出,环保与金融的合作有待深入,合作范围也有待扩展,目前还有许多制度障碍和技术难题制约“绿色金融”政策的发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专家表示:“应尽量消除金融与实体经济信息的不对称,特别是与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信息不对称,并创新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发挥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次论坛由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