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998.1)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mlpolicy/cschrono/cat87.htm)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作者:郭崇武□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本月要目
一、 兩岸領導人分在元旦祝詞和廣播中談兩岸關係問題。
二、 副總統連戰至新加坡進行私人度假訪問。
三、 我方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撰文提議及早舉行政治談判的回應。
四、 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五、 **「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提出四點建議,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六、 **推選出十三名「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七、 李登輝總統重申「戒急用忍」政策的必要性。
八、 《中國時報》在台北舉辦「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
九、 財政部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
十、 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來台訪問。
十一、 兩岸兩會副秘書長預訂隨團互訪均因故未成行。
十二、 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有關兩岸恢復協商的談話。
十三、 我東吳大學和大陸「蘇州大學」簽訂學術合作計畫協議書,教育部認為違反規定。
十四、 **提議我縣市副首長比照所謂「廈門模式」隨經貿團赴訪。
十五、 天主教教宗關心兩岸問題並任命單國璽為樞機主教。
十六、 行政院院長蕭萬長訪問菲律賓和印尼。
十七、 **重審遣返的劫機犯黃樹剛。
十八、 香港各界人士對兩岸三地關係的看法。
十九、 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發表〈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演說。
二十、 美國國防部部長柯恩至包括大陸在內的亞太地區訪問。
廿一、 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一行走訪兩岸並傳達兩岸恢復協商的訊息。
廿二、 中華奧會進行改組推選黃大洲為新任主席。
廿三、 海基會再去函「海協會」對前所建議由辜振甫親訪大陸之事要求答覆。
廿四、 **《人民日報》海外版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特闢專欄刊登各界的學習體會文章。
廿五、 我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技術展示會。
廿六、 **推出「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共二、一九六人。
廿七、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主張進行唐焦會談以安排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磋商。
廿八、 台閩地區舉行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基層選舉。
廿九、 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兩岸問題。
三十、 **舉行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座談會。
卅一、 我與中非共和國三度斷交。
一、兩岸領導人分在元旦祝詞和廣播中談兩岸關係問題。
李登輝總統於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元旦祝詞中表示:我們自十年前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以來,就主動採取一系列務實而彈性的大陸政策與措施,使兩岸從彼此隔絕、互不往來,發展到今天交流頻繁,互動密切,不但增進了彼此的瞭解,更維持了台海的和平安定,對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與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副總統連戰於中央廣播電台改制開播酒會致詞(同時對全球廣播)時重申,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將以「三不和三要」為原則,「三不」是:一、不獨|絕不容許台灣獨立,成為所謂的「台灣共和國」;但中華民國當然原本就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二、不統|兩岸統一條件尚未成熟,台灣並不急於統一,台灣絕不能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三、不對立|兩岸不應相互刺激與排斥,兩岸不要刻意產生對立或對抗,造成不安。「三要」是要和平、交流和雙贏。**領導人江澤民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春茶話會中重申,**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發展兩岸關係、「江八點」,大力發展兩岸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希望台灣當局儘早回應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呼籲。
二、副總統連戰至新加坡進行私人度假訪問。
副總統連戰於一日起至新加坡進行四天的私人度假訪問,強調是趟發現之旅,將深入瞭解新加坡及整個東南亞的發展情形。期間曾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資政李光耀等首長舉行非正式會晤。三日,連副總統對當地台商表示,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南向政策最近幾年好像有點降溫,認為目前應是重新開啟的時機。另對東南亞各國正面臨的金融危機,我國有意願、有責任、也有能力提供協助。四日,連副總統於返國後記者會表示,經歷過「文攻武嚇」後,兩岸關係一直都是在低潮迴盪,希望不要再耽誤時間,新年新希望,兩岸應進一步就兩岸關係進行協商。中國人與中國人談自己的事情,何必請第三者作中間的橋梁。再三強調,兩岸已有現成的談判管道,可多加利用,相互資訊的往來也沒阻礙,實在不需要高來高去,或經媒體放話。至於要談的問題不能說某些重要或次要,許多兩岸交流後產生的問題都亟待解決。五日,**「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重申,**堅反對與**「建交」的國家同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和往來,希望星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六日,沈國放再抨擊台灣正利用東南亞的金融問題到處活動,因此提醒一些國家,在出現經濟或金融困難時,要特別提高警覺,要防止台灣利用這個問題來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破壞**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另台灣不得參與任何形式的官方援助,僅可參與非官方性的工作。
三、我方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撰文提議及早舉行政治談判的回應。
針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兩岸關係》雜誌 (一九九八年一月號) 內發表〈一年春事早耕耘〉專文,提議「及早舉行兩岸政治談判,為跨世紀兩岸關係發展創造條件。可先由兩岸兩會授權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安排;在此基礎上,重新開始兩會經濟性、事務性議題的商談。」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於一日重申,兩岸協商「從那裡斷,就從那裡開始」,並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要先恢復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待雙方往來正常後,不排除進行其他議題的可能性。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則強調,我方雖不排斥與**進行政治性議題協商,但事務性協商較易達成共識,應先儘速恢復。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表示,兩岸直接溝通的管道已建立,透過迂迴方式已不合時宜。
四、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立法院於二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連同日前通過的《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正式向國際社會宣示我海域主權。本法明定:中華民國主權及於領海、領海之上空、海床及其底土。領海為自基線起至外側十二浬間之海域;鄰接區為鄰接其臨海外側至距離臨海基線二十四浬之海域。我國之國防、警察及其他機關,對在領海及鄰接區內之人或物,認為有違反我國相關法令之虞時,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必要時得予扣留或逮捕其人員。至於大陸地區船舶通行中華民國領海,規定除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辦理外,並應遵守本法之規定。
五、**「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提出四點建議,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於四日接受**《中新社》訪問和在**《兩岸關係》雜誌 (一九九八年一月號)內發表專文,就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提出四點建議:第一、要逐步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第二、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第三、一如既往地大力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並且加速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第四、推進兩岸政治談判的進程。他並表示,**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明確了**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指導思想,並提出世紀之交對台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全面貫徹「江八點」,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繼續加強人員往來和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全面發展兩岸關係。陸委會副主委許柯生回應表示,在兩岸談判的問題上,大陸方面無論是誰,說來說去都是強調要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來談。不過,我們的立場一直很明確|談判應在不預設任何前提的情況下進行,我們不能接受大陸拿一個前提框住我們。
六、**推選出十三名「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根據「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台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於五日起在北京舉行為期四天的「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共有由**遴選的各「省、市、自治區」及中央機關、國家機關、共軍駐京機構的台灣籍人士一百二十人與會,上午先舉行代表預備會議,選出九人組成的主席團:楊國慶、張希東、張克輝、陳亨、陳貴州、范增勝、林麗韞、洪濤、蔡子民。下午會議開幕,由主席團召集人張克輝致開幕詞,楊國勝作〈關於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籌備工作的報告〉。六、七日,會議審議並通過由主席團提交的《台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的選舉辦法》,並據以提出候選人的名單。八日,會議代表投票選出十三名代表:劉亦銘、楊國慶、張永鈞、張希東、陳貴州、陳蔚文、范增勝、胡亞芳、洪濤、梁燕君、蔡勝定、廖雲龍、魏麗惠。
七、李登輝總統重申「戒急用忍」政策的必要性。
李登輝總統於六日宴請卸任縣市長時,一再以前台南市長施治明在大陸長期投資仍未獲保障為例,說明台商在大陸投資的風險,並證實他對國內企業再三強調「戒急用忍」完全正確。總統並希望企業界能冷靜思考對大陸的投資政策,不要讓大陸把台灣的根刨光。九日,李總統以國民黨主席身分於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在苗栗舉辦的年度研討會中致詞表示,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影響下,大陸的金融狀況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有問題,兩年前他講有關對大陸經貿必須「戒急用忍」的談話,現已慢慢實現,愈來愈有效。李主席並表示,「戒急用忍」政策不是戰略,而是階段性的戰術,沒有政治意義,完全是經濟上的考慮,我們不要把長期辛苦累積的資產,不小心變成二分或三分之一。十六日,總統於接見美國馬里蘭大學全球中國事務研究所主任李潔明時表示,「戒急用忍」政策是純就經濟角度來考量,主要是希望台灣中小企業到大陸投資時要小心謹慎,特別是在亞太各國連串的金融危機後,愈顯得此一主張之重要性與正確性。
八、《中國時報》在台北舉辦「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
由《中國時報》主辦、**上海《文匯報》(總編輯石俊升)協辦的「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於七日起在台北舉行二天,討論主題為兩岸三地的:經貿關係、金融交流、投資貿易、航運交流、農業交流、產業交流。我方有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薛琦,大陸方面有「上海外貿學院」院長王新奎,香港方面則有嶺南書院副院長饒美蛟等。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應邀致詞時表示,兩岸之間因為人民的交流而衍生的問題不應受到兩岸政治上的分歧而被擱置,需要隨時透過事務性的協商共同來謀求解決而避免政治化。另一方面,可以不分段區隔而同時進行政策性對話,當然也不排除就政治性問題交換意見。他並重申,只要雙方能凝聚而取得「兩岸都在追求國家的和平統一之過程中」的共識,互相尊重,不設前提地務實協商,而使海峽情勢的安定有了保障以後,即可強化雙方共同發展的架構,逐步而自然地走向統一。
九、財政部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
財政部於七日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分別為一、一四四點三和一、二二○點七億美元,合計二、三六五億美元,均為歷史新高。全年出超為七六點四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超六三點一億美元,對香港出超二六七點一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十六點三億美元),但美國仍為我最大出口市場,香港仍居次。對日本和南韓則入超一七三點二和二六點六億美元,均較上年大幅增加。
十、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來台訪問。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院長、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Joseh S. Nye,Jr)應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的邀請於八日來台訪問三天。奈伊在台期間於各種場合一再說明,美國對兩岸採取戰略模糊策略,可由兩句話表達出來:不支持台灣走上獨立,也不支持**對台用武。他並認為,美方這種立場甚至未來可說得更清楚一點,即-若台灣宣布獨立將不會被美國和各國(美國將說服)承認;但屆時也會正告**,因為形勢沒有改變,沒有必要對沒有國家承認的獨立台灣動武。九日,李登輝總統於會見奈伊時表示,在統一前,如何維持台海和平與安定,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嚴肅課題。民主改革是我國生存發展的唯一道路,也使我們成民主國家的一員,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無所謂獨立的問題。不管任何黨派執政,都要面對國家安全與安定的問題,因此朝野政黨在外交與兩岸政策上應有一貫性與延續性的共識。副總統連戰則強調,倡議台獨將提供**領導人以民族主義為藉口進行武力犯台,我們將會失去安定與繁榮,因此我們需要團結一致,沒有***的本錢。
十一、兩岸兩會副秘書長預訂隨團互訪均因故未成行。
我高等政策研究協會(負責人中山大學教授楊念祖)組成的法政學者訪問團應**「全國台灣研究會」的邀請,原訂十二日由海基副秘書長李慶平掛名率隊赴大陸訪問。但「台研會」九日來函表示,時近年關大陸許多單位事務繁忙,有關單位乃建議延至春節後為由予以推遲。海基會發表聲明表示遺憾;秘書長焦仁和表示,不認同外界影射該會企圖在此團中設定特殊任務,也不認同對方臨時推遲的決定。此團成員由於涵蓋三大政黨的專家學者,加上部分媒體推測此團負有兩岸政策溝通對話功能,並可為恢復兩岸兩會協商作準備;但陸委會再三澄清這只是一般性的學術交流。因此行前已格外受矚目,如今再被對岸推遲,使兩岸關係變化又生多種揣測。此外,大陸「海協會」副秘書長楊曉明原訂十四日隨同大陸高等院校學者來台參加由中山大學在高雄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