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新罗同盟战略与韩国参与韩美同盟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5-9 01: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新罗同盟战略与韩国参与韩美同盟的启示

单法盛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3级,吉林省长春市 130024)

【摘 要】考察朝鲜半岛国家对外战略的历史,对于理解现代朝鲜半岛国家的外交特点,大有裨益。公元7世纪新罗的结盟战略,是朝鲜半岛外交智慧的体现和运用。朝鲜向来利用自己的地缘环境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获得实际利益,一边又顽强地摆脱外来势力的全面控制,保持民族特性。二战后现代朝鲜半岛外交体现了朝鲜历史上的外交智慧。韩国参与韩美同盟就是朝鲜半岛对外战略历史经验和智慧的典型体现。
【关键词】新罗;结盟战略;韩美同盟;共同利益

一国国家战略指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与该国家所处的主客环境紧密联系,尤其是需要重点和全面地考察该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战略思维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由于地缘、政治、文化等因素,朝鲜半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如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如何。朝鲜半岛国家在维护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与大国外交经验。朝鲜半岛地缘位置十分重要,周围大国围绕,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大国的结盟战略是考察朝鲜半岛对外关系十分重要的方面。
所谓结盟战略是指“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一定形式的战略盟友关系,来维护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谋略。” 自国家产生和进行相互交往以来,结盟思想和结盟战略的应用在古代东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中都有丰富的实践。
朝鲜半岛历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棋子。从公元初到7世纪中叶,以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为舞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史称朝鲜“三国时代”。三国的兴衰无不受到它们各自与中国王朝的外交关系的影响。“朝鲜在公元7世纪的统一本身就是中国干涉的结果。” 改善,维护和发展同中国王朝的关系,通过与中国王朝结盟来取得三国中的优势地位,成为三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在三国中,新罗地处朝鲜半岛的东南一隅,开始“国力极弱,一向避开同高句丽和百济的冲突,有时还受到高句丽的支援”。 新罗与中国建立关系也是三国中最迟的。不过,“新人”后来居上,可以说,与中国王朝的结盟战略,是新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6世纪中叶新罗占据汉江流域后,获得通往黄海的出海口,与中国王朝的交流活跃起来。尤其是隋唐相继建立后,新罗更是积极开展对隋唐外交,试图利用隋唐的力量压服其他两国。新罗为此曾经多次遣使请隋出兵夹击高句丽。唐代隋后,新罗又修好于唐,继续请求出兵高句丽和百济。为取悦唐,新罗采取了很多步骤:积极出使唐;积极向唐行“事大之礼”。贞观二十二年(649),新罗道臣入唐,学习汉制,“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次年(649),新罗“始服中朝衣冠”。高宗永徽元年(650),新罗始实行“永微年号”并于次年(651)春正月,“彻朝元殿、受百官正贺。 由此可知,新罗部分地引用了唐朝典制。表达自己对中华制度的向往,以赢得唐的好感;在军事行动中,紧密协同唐军。新罗把自己打扮成十足的弱者,以“悲情外交”打动唐。而这时,“隋唐时期,胸踞于辽东与朝鲜半岛西部的高句丽与中原隋唐政权的关系十分紧张,朝鲜三国间的战争又直接影响了中国。”终于,645年,唐太宗出兵与新罗联合进攻高句丽。自此,新罗已经取得了绝对的外交优势和外部支持,其外交努力得到了回报。唐与新罗联军于660灭亡了白济,又于 668年攻破高句丽。唐军得以收复辽东。新罗也得以实现半岛的大致统一。自此以后,朝鲜作为统一国家不断发展繁衍。
沧海桑田,近代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朝贡体系终被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之中。传统的宗主国中国自身难保,显然朝鲜已无法依靠对中国行“事大之礼”来保存自身,并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然而,日本法西斯毁灭后,获得解放的朝鲜被推向了冷战的最前沿,1950—1953年更是成为热战的战场。北南双方加入各自阵营,尖锐对立。冷战时代,韩国、日本、美国组成的“南三角”与朝鲜、苏联、中国组成的“北三角”的对峙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态势,至今朝鲜半岛依然作为“冷战的活化石”硝烟未尽。
韩美同盟在冷战时期成为半岛两大阵营对峙的重要方面。韩国的建立便直接得益于美国的支持。1953年10月,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李承晚政府就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与美建立同盟关系,成为美国“东北亚防御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冷战时代,双方关系基本上处于美主韩从的形式。
韩国如此,朝鲜并不例外。冷战时代的朝鲜,把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作为对外关系的基础。金日成把“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统一,不断发展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合作与友好关系,”称为“朝鲜对外政策的牢固基础。”
“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在许多方面会对它的联盟政策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就此而言,在分析联盟时不能忽视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 考察今日韩国的结盟战略,依然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外交智慧给予韩国的影响。
纵观新唐同盟与韩美同盟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共同之处:同盟的存在必然是针对共同的对手,结盟双方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共同的对手如果消失,将会给予同盟体系以很大的冲击。作为弱势的一方,朝鲜往往采取两手策略,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前,双方经过政策调整和外交协调,可以适应新的现实。当然,形成同盟的因素还包括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观、经济、政治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同盟形成的作用往往有限。“国家的利益仍然高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因素。”
所谓作为弱势一方的两手策略,用新罗大将金庾信面对唐朝进攻时的话说就是“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 朝鲜为了保存自身不能得罪大国,所以“犬畏其主”,但如果主权受到实质性的威胁,便要坚决“咬之”。两手策略,在朝鲜历史中,在现代北南朝鲜的外交中都屡见不鲜,这固然是对于自身地缘政治地位的无奈选择,但也应该是朝鲜生存和发展的外交策略的一部分。
新罗与唐朝的联盟,是建立在共同的厉害关系基础上的。对于新罗来说,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新罗自身的实力和处境并不乐观。而对于唐朝来说,高句丽是其宿敌,是辽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两国联合消灭武力强大的高句丽以及百济,因而结为盟友。新唐双方不仅有着共同的对手,而且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的联合阵线,便是建立在这种共同利益上的。
维系同盟的核心因素是共同利益的存在,一旦共同利益或共同对手消失,同盟继续维持的必要性将理所当然地会受到质疑。因此,同盟关系继续有效维持的主要因素便是共同利益的有效维持。新罗与唐联军在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后,由于共同对手的消失和在瓜分高句丽和百济领土中的摩擦,双方关系交恶。面对严峻的局面,新罗没有选择像高句丽那样与绝对强大的唐对抗而自取灭亡,而是采取明软暗硬,明让暗夺的手段避免可能的亡国。即使实在无法避免与唐战争时,新罗也一面全力作战,寸土不让,一面再三谢罪,言语卑下。最终唐调整了对新罗的政策,承认了新罗对大同江以南朝鲜半岛地区的统治。这样,双方的共同战略利益得到了继续维持。“隋唐时期,中朝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朝鲜民族文化相交融,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阶段。”
韩国与美国的结盟,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具体情况,都与公元7世纪不可同日而语,但双方的结盟政策依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国际政治同盟要针对共同的对手,建立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的。而在不平等的同盟内,韩国也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了新罗般的两手外交手段。
冷战时代,韩国只有依附美国和西方阵营,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于美国来说,韩国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的重要环节,是“维系日本安全最有利的保障”。 如此坚实的基础使双方有着深厚的共同利益。韩国一直充当美国的忠实的马前足,美国也给予韩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全面的支持。
冷战结束,韩美同盟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寿归正寝。但是朝鲜核问题的出现使韩国与美国确认了同盟关系的价值。所谓朝鲜核问题远不是双方关系的全部。归根结底,双方的同盟基于共同的国家战略利益:维持由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国际秩序。韩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上对美国深刻依赖,而美国把韩国作为重要的推进美国东北亚战略的基地。即使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也不足以动摇双方关系的坚实战略基础。
对于韩国来说,其首要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依然是确保生存与发展。尽管韩国不断追求“自主”,但依然紧紧抓住同盟作为其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对此,号称“决不向美国磕头”的卢武铉总统表示,“韩美同盟和自主国防是韩国增强国家安全的两大支柱,当韩国拥有‘自主国防能力’后,韩美同盟也将更加牢固。” 在韩美安保年会上,韩美在联合声明中表示:韩美同盟符合两国的利益,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即便如此,许多韩国保守人士依然认为卢武铉片面追求的所谓对大国均衡战略,影响了韩美关系,动摇了韩国外交的基石。他们十分认可“小国没有左右他人的需要和力量,频频改变结盟对象反而会使自己陷于孤立,不利于它们在同大国和国家集团的竞争中求生存。”
对于美国来说,其亚太战略的核心是保持和增强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韩国作为桥头堡,有利于美国在该地区维持大国的力量平衡和区域稳定,确保地区主导权。坚实的共同利益决定两国同盟将长存。也有学者认为,韩国今天的对美关系依然包含着传统中的“事大”因素,就形式而言,韩国一边保持强烈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保持对美国的低调态度,这其中也可以说活跃着朝鲜传统的外交智慧:以机敏和现实的外交政策,来从强国那儿获得实际利益。只不过其“事”的对象,已转向今日的“超级大国”。
历史证明,“联盟战略的形成和发展,充满了集团的军事、政治对抗和争斗。” 同盟,或者“大家庭”,都是对抗观念、冷战思维的体现。在同盟和“家庭”内部,也会存在霸权国和附从国,“老子”和“儿子”的不平等状态,这些情况往往只能加剧同盟内外矛盾,无法实现持久和平。冷战后的东北亚局势明显表现为:美国不断强化军事同盟,严重影响了朝鲜半岛清算冷战遗产的历史进程,从地区稳定角度看,已然得到强化的韩美同盟起的更多的是消极作用。
冷战结束后,“经济优先、发展至上”已成为冷战后世界人多数国家制定内外战略的基本信条。 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有赖于结束冷战思维,这就需要各方努力构建东北亚和平机制。在这艰辛过程中,朝鲜半岛的历史与外交战略值得深入研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21:3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