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纵论中美经济博弈与结构转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6-8 15: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危机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与创伤的同时,也使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这种依赖使得美国财长盖特纳的中国之旅不再如往常那般咄咄逼人,这种微妙的变化昭示着危机背景下大国的共生共存关系。而这更多地依托于双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与转变。围绕危机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路径问题,本报邀请了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施建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作深入探讨,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17期。
  (周慧兰)
  盖特纳的中国之行:从攻向守的转变
  1.
  《21世纪》:近日美国财长访华,与此前市场预期不同的是,盖特纳此次没有过多地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年初盖特纳在获得财长提名时,曾称中国“操纵汇率”,但本月20日,他在参议院为放弃将中国纳入货币操纵者行列的决定辩护,称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过去两年已发生显著变化。您认为促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金灿荣:先来看美国方面:
  其一,美国现在需要与中国合作,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其二,美国经历了布什的第二任期后,内外处境急剧变差,美国人普遍的心态都比以前要谦虚一些。
  其三,美国的外交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奥巴马上台之后的对外政策号称是“智慧外交”,通过摆出一副合作的姿态,把责任外包。而他对待中国的态度就是和这一外交思路一致的。美国现在不仅对中国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也对盟国甚至伊斯兰世界、拉美邻国、包括它的敌对国都伸出了橄榄枝。
  其四,技术性的原因。奥巴马的外交班子里,中国专家较多,如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杰弗里·贝德,也是研究中国问题出身的;美国财长盖特纳本人曾在北大、北师大就读,他父亲皮特·盖特纳就是在中国设立福特基金驻华办公室的人,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都是通过福特基金项目出国的。整个班子中具有亚洲渊源的人比较多,因而他们对待中国的态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盛气凌人。
  再来看中国方面的原因: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照现行汇率计算,中国已经是第三经济大国了,按照购买力或制造业计算则是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实力的上升成为美国外交政策改变的基础。另外,中国积极的合作态度也是美国改变态度的原因。
  隆国强:中美之间的各种问题,重要性的排序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前几年焦点集中在中国的汇率问题,是因为当时美元在贬值,人民币也跟着美元贬值。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在强调汇率问题。汇率问题的导火线是双边贸易不平衡。但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汇率问题的重要性下降了。在危机爆发以后,美元一直在强劲升值,而人民币也随着美元一直在升值。并且,从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也有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相对缓和了。
  从美方的角度来说,首先,奥巴马政府眼前最关注的是金融稳定,需要外部资金对美国市场进行支持。中国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态度,都会影响到美国的救市政策。其次,美国比较关注中美在气候问题、能源问题上的合作。奥巴马上台以后,和布什政府相比发生了180度的政策大转弯,布什政府拒绝签《京都议定书》,而奥巴马政府已经把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突破口,想要在这些领域强化全球治理,加强同中国等大国的合作。但危机过后,美国依然要打开中国市场,希望人民币升值、降低关税,开放服务领域投资等等,这些问题肯定是未来中美关系的焦点。
  《21世纪》:在危机的背景下,中美关系面临重重矛盾:一方面,出口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仍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依然存在升值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您认为应当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危机是否赋予中国更多的谈判资本?
  金灿荣:人民币汇率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却被政治化了。美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政治力量在炒作人民币升值,用以推卸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过去几年争论的实质所在。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人民币汇率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它是在过去几年的市场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并不是一纸政策文件就能解决的。
  举个例子,80年代,由于美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它对日本的对外贸易也积累了巨额的逆差,它也要求日元升值;但日元升值了以后,并没有改变美日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说,贸易逆差是市场逐渐累积的结果,它并不是靠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的。
  现在,中美之间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经济合作,来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基本面,恢复信心,改变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如果仍然纠缠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不利于中美之间的合作。所以,对于人民币汇率,我总体的看法就是应当回归经济面,把经济的归经济,政治的归政治,这是一种常识的回归。
  施建淮: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想方设法不让人民币升值,那么毫无疑问,美国的危机给了中国更多的谈判资本,中国在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上可以更加强硬;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并不是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都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我们应该站在我们的立场,和外界无关的立场,来客观、独立地考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到底是利是弊。
  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人民币究竟是不是偏离了均衡汇率,是不是被低估了。高估和低估都是偏离均衡的一种失调状态,前者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则会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胀的压力。无论如何,汇率失调都会造成经济的扭曲。二是政策当局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不管对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扭曲,只要能保住出口就行。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出口导向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人民币低估对于经济其它方面造成的扭曲,多想想人民币低估使我们经济付出的代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