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昆明6月6日电 题: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南亚如何寻求合作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关桂峰 李怀岩 李志晖
去年以来逐步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人口占世界45%的中国及南亚各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遇到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诸多困难。如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
5日,以“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南亚经贸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在昆明开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能为南亚的发展提供哪些机会?南亚对于中国又有什么新机遇?在本届论坛上,各方官员、企业家等围绕这些问题畅所欲言,对建立商务合作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在论坛上,记者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努力寻求金融危机下中国-南亚合作新的机遇。“我们对和中国的贸易充满信心,我们看到了合作的新机遇。”斯里兰卡出口发展与国际贸易部部长佩里斯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多去斯里兰卡投资。他说,目前斯里兰卡的橡胶绝大多数是出口到美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对橡胶也有需求,如果中国企业能到斯里兰卡与当地橡胶企业合作,这对双方都十分有利。此外,斯里兰卡很多人依靠自行车、摩托车代步,这就给中国的轿车、摩托车、电动车产业提供很多商机。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在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两地企业界也不断探索商业区域的合作方法。2008年,中国同南亚8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近10亿美元,为2004年的5倍。
随着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快速推进,昆明至达卡、昆明至加尔各答航线的开通,使南亚客商和旅游者前来昆明参展和旅游更加方便和快捷。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南盟国家都要重新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形式。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加强中国与南亚两大市场的连接和沟通,强化区域内部的合作和交流,对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云南与南亚在自然禀赋、产业结构方面各有优势和特色,能在经贸往来中形成资源、产业和优势互补,南亚国家的企业希望进入中国投资,其优势和特色产业如IT、生物技术、服务业是云南优先发展的产业;云南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南亚投资,云南的工程承包、水电、矿产、化工等行业都有到海外投资的实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张伟说,金融危机对各国主要的冲击是外部需求短缺。由于南亚8国和中国在出口贸易加工型企业的类型上是相似的。所以,寻求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南亚合作新机遇需要各国切实的努力和推出可行的措施。
张伟建议,中国与南亚各国首先要认真地去分析本国出口的每一个产品,哪些产品是可以走出去的,哪些是需要提升品质才能走出去的。此外,双方关税、税收优惠、资金政策、土地政策等也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扶持。这些硬条件、硬政策解决不了,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合作往来就只能限制在口头上和互相访问上。
佩里斯说,希望中国和南亚还要在文化和社会方面有更紧密的交流。
南亚联盟工商会主席塔里克·萨伊德表示,中国可以在电力、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上对南盟国家提供支持。在通道建设方面,中国可以帮助南亚建设公路、港口,此外双方可以在农业、工业之间开展广阔的交流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