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楼主 |
发表于 2007-4-2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三、越南今后的政策走向
由上分析可见,越南的南沙政策是一贯的,其目标、手段与实施的时机都经过长久的谋划。2004年旅游事件绝非孤立现象,不能排除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这次事件还反映出,尽管《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已经签订,但其效力仍是有限的,特别是难以限制一些国家打“擦边球”的行为。如何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如何推进南沙群岛争端的解决,仍是一个现实而艰难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之下,越南作为一个重要的争端当事国,将继续利用对它有利的各种因素,致力于实现它在南海的重大战略利益目标。具体说来,越南未来在南沙群岛地区的政策走向可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http://www.tecn.cn )
1、继续巩固占领、蚕食资源
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已经签订、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增进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越南再以武力侵占的可能性已在变小,但其继续巩固、蚕食的可能性则大增。考虑到越南已经占领了南沙群岛中多数可以维持人类居住的岛屿,如其占领地位不断得到巩固,这对越南而言,已是相当大的一份利益收获,而对中国是相当不利的。可以预见,越南将在维持对华总体友好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名目,加紧在已侵占地区进行开发资源、巩固占领、宣示“主权”等活动。当然,越南不会公开与中国对抗,也不大可能去公开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行为将如一位前东盟官员所形容的,“足以强化其权利要求,但又不致激起其他各方行动”[29]。 ( http://www.tecn.cn )
2、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对华施加压力
与中国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安宁不同,越南对争端的国际化很感兴趣,希望争端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乃至干预。国际化对中国是很不利的,因为国际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由于美国历来看重东南亚和俄罗斯力量完全从金兰湾撤出,越南在美国眼中的战略地位有所提高,这有利于越南在南沙群岛争端上推行其国际化企图。当前,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它在南海争端上对中国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美国插手进来,南海争端势必成为美国又一个阻遏中国发展的工具。越南正是想以国际化为手段,迫使中国作出让步,从而获取更大利益。 ( http://www.tecn.cn )
3、在多边、双边框架下同时保持与华接触
当前,中越之间在南沙群岛问题上同时保持着双边、多边接触。双边接触是指中越海上问题专家小组的会谈。1994年11月,在中国国家主席江**访越期间,双方决定继陆地边界工作小组、北部湾工作小组之后,成立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就南沙群岛问题进行对话和磋商。这种会谈形式一直保持下来,但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多边接触主要是通过每年一次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进行的,其主要成果是于2002年11月通过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可以预见,越南将把这两种接触途径都保持下去,但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多边接触上,两者兼顾,多边优先。这一方面保证了越南在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的优先地位和有利于保持与中国的总体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它背靠东盟,加强其谈判地位。但也要看到,中菲在南沙问题上达成双边协议可能会对越南造成刺激,从而使其重新评估多边和双边谈判的价值。 ( http://www.tecn.cn )
通过对越南南沙政策的分析可知,南沙群岛的形势仍然严峻,其未来不容乐观。当然,要使多年的争端在当前马上解决是不可能的,通过非和平方式解决也是不可取的,但争端不可能永远拖下去,也不可能会随着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增进而自动消解。只有从维护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友好关系、顺利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局出发,坚持和落实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未雨绸缪,多方应对,掌握主动,才能促使南沙群岛争端逐步走向妥善解决。 ( http://www.tecn.cn )
--------------------------------------------------------------------------------
[1] 参见李金明:《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第53~55页。
[2] Khoo How San, “AS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in Chandran Jeshurun eds. , China, India, Japan and the Secrity of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3, P.187. ( http://www.tecn.cn )
[3] 实际上,越南历史所记载的黄沙、长沙群岛并非我国今日所称的西沙、南沙群岛,中国学者已对此作出详细的考证。参见李金明:《越南黄沙、长沙非中国西沙南沙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第71~79页。 ( http://www.tecn.cn )
[4] [越]刘文利:《越南:陆地、海洋、天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2页。
[5] Alan Collins, 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2000, p.145. ( http://www.tecn.cn )
[6] 朱听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7] Alan Collins, 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2000, p.151. ( http://www.tecn.cn )
[8] Barry Wain, “Taking Charg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 14, 2002, p.28.
[9] 孙建设、辛立:《南沙群岛的主权纷争与发展趋势》,《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第1期,第25页。
[10] Khoo How San, “AS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in Chandran Jeshurun eds. , China, India, Japan and the Secrity of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3, P.186. ( http://www.tecn.cn )
[11] 陈乔之等著《冷战后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1页。李金明:《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52页。 ( http://www.tecn.cn )
[12] EIU, Country Report: Vietnam, 4th quarter, 1994, p.12.
[13] 余富兆:《2004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形势综述》,《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8期,第34页。
[14]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china.htm
[15] EIU, Country Report: Vietnam, 2nd quarter, 1995, p.13.
[16]《国际先驱论坛报》,2004年6月25日~7月01日。
[17]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pg.htm
[18] http://www.aseansec.org/13163.htm
[19] 游明谦:《新时期的越南外交战略:调整与重构》,《东南亚纵横》,2002年3、4月合刊,第45页。
[20] Margot Cohen, “Sore Subject”,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 21, 2002, p.28.
[21] Margot Cohen, “Sore Subject”,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 21, 2002, p.28.
[22]《国际先驱论坛报》,2004年6月4日~10日。
[23] 陈乔之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24] Alan Collins, 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2000, p.156. ( http://www.tecn.cn )
[25]《国际先驱论坛报》,2004年6月4日~10日。
[26] EIU, Country Report: Vietnam, 2nd quarter, 1995, p.12.
[27] 阎学通等:《中国与亚太安全:冷战后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走向》,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28] 阎学通等:《中国与亚太安全:冷战后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走向》,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页。
[29] Barry Wain, “More Claim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pril 15, 2004, p.20.
文章来源:天益首发(http://www.tecn.cn),转载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