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创新从研究新问题中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6-1 16: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资中筠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3期

在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到一定深度就上升为理论。我个人体会理论的要素,一是总结大量的历史实践,从中找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涵盖面越广,能解释的问题越多,就越高明;二是根据这一规律多少能对未来的事做点预测;三是进一步提出可以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做主观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将世界推向何方(例如在国际领域的目标大概是推进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就这几个貌似常识性的要素,要达到谈何容易!所以要慎言“理论”。

当前中国学者要提出自己的系统理论是很困难的。如果能就一个领域的问题做一些概括和抽象,解释当前正在发生的状况,然后提出哪怕三五年的预见,就很不错了。提到国际政治理论,我比较强调联系实际。因为我感到现在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有些很有价值,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都是与实践相联系的。而有些理论则是脱离实际纯粹只是在大学里自我循环,从概念到概念,发明许多新名词,故作高深,实际意义不大。我想这二十多年的引进,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们做了许多披荆斩棘的工作,现在应已有足够的判断力,为后学做一些剔选的工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比较现实而理想的境界是食洋而化,作为自己的营养,然后要把它撇开,自己直接面向现实,跟实践打交道,得出自己的结论来。

国际局势发展波谲云诡,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规律。例如苏联突然解体,战后的雅尔塔体制随之结束,打破了战争形成的世界格局需要战争来改变的历史规律。为什么许多人对此完全没有一点预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见“国际”而忽视国内因素。即便看国内也只看到军事力量及其他一些表面因素,或者因意识形态的束缚使我们不能正视实际上当时苏联因为国内因素而难以为继的现实。因此讲世界政治,不能不研究各国内情,特别是大国。而研究内情,又不能只重“硬实力”、有形的指标,而忽视“软实力”和无形的因素,这对“知己”和“知彼”同样重要,也就是在衡量自己的国力时也不能忽视“软件”因素。

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仍然惊叹马克思的预见性,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且当时就已提出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还有许多特别值得回味和思考的问题:例如关于主权国家,经典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以阶级划分,提倡“国际主义”,而“民族主义”被认为是反动的。现在转了一圈之后,我国强调主权国家,而西方则淡化主权,批评民族主义。不过今天从理论上讲我们是否应该多看一些超国家超主权因素的作用?比如说跨国公司,其利益和作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国家的层面,而且还在发展。这牵涉到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效忠问题、爱国问题。我们过去对买办持贬斥态度,现在尽量鼓励跨国公司来投资,那么跨国公司的中国雇员,特别是高级雇员如何呢?这个新问题不仅涉及利益关系,还涉及新的伦理观念。


平等与发展的矛盾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格外突出。中国也不例外。现在全世界无产者看来是联合不起来,但是资产者却联合起来了。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乃至欧盟,都是资产者的联合。西方群众示*游*反对有关全球化的会议,但是联合不起来,相反,美国的工人阶级矛头不是针对本国的资产阶级而是认为中国工人的工资太低危害了他们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如欧洲国家劳动者的高福利与本国的国家竞争力发生矛盾,于是就发生政治右倾的压力。

总之,方今世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刊的编辑命我为本期写卷首语,就把一些自己正在困惑的问题提出来求教于学界同人。《世界经济与政治》定能在新的一年中对研究新问题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1:3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