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各色叫卖有创意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09-5-11 16:41
标题: 各色叫卖有创意


    大阪心斋桥附近,卡通人物打扮的骑车人,其实是个广告推销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对“叫卖声”中国式的诗意解读,在大阪是行不通的。

    自六世纪起,大阪就成为日本最重要的通商港口,商业得到发展繁荣,也逐步使大阪成为“具有商人气质的城市”。在这里,人们似乎与生俱来地具有“商业头脑”。听一听大阪的叫卖声,实在是充满创意和乐趣。

    站在大阪商业中心心斋桥周围,各形各色的广告声仿佛形成了一种连成片的声波,让你根本无法分辨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要想从一片声浪中“突围”,靠的就是创意。路口一个女孩,个子不高,举着硕大的广告牌,口中发出机器人一般平静毫无语调的声音,让人不由得驻足下来听听她究竟在说些什么。才一回头的功夫,这名女孩的叫卖声又变了腔调,细声细气的声音高低起伏,乍一听仿佛以为在唱歌。


    不发出声音也能叫卖?一名打扮成“蜘蛛人”模样的人骑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快速迂回往来,仿佛在表演特技一般,一旦有人注意到他,他便立即来个蜘蛛侠式的“急刹车”,再将背上的广告辞展示出来。刚刚读完广告,“蜘蛛侠”便飞身上车,继续表演起“特技”寻找下一个关注者。

    不仅大阪的商家们会叫卖,普通的大阪市民同样不逊色。

    周末能干些什么?看电视、睡懒觉、吃大餐?在大阪,还可以一家大小带上便当,到大阪城公园去“练摊”。

    早上8点,大阪城公园外的马路上就陆陆续续停起了市民们的小汽车,一家大小把一箱一箱的东西朝公园里搬。到了上午10点左右,大阪城公园前的空地上,一个跳蚤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这些跳蚤市场的摊位上往往是举家行动,出售的物品从茶具、瓷器到衣服、家用小电器,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出乎意料的便宜,一套精美的瓷器,标价才750日元,一条手工精美的和服腰带,1000日元就可拿走。如果有心,日用生活品几乎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购齐。

    大阪人似乎天生就会做生意,这里的叫卖声就足以证明一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样没有创意的叫卖声在跳蚤市场上是听不到的。一名男子大声喊:“我老婆上厕所了,所有东西都便宜卖了,你们快来买吧,卖完我就回家休息了!”当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这名“可怜”的摊主时,他又不失时机地加了一句:“你们可不要告诉她啊!”一席话就把一个休息日被老婆“逼”来卖东西的都市男子形象勾勒出来。这样逗趣的叫卖方式一下就吸引了不少人聚拢在摊位前。

    据说和其他地方的人叫卖时“快来看一看”的喊法不同,大阪人最喜欢喊的是:“你们快来跟我砍价呀!”在他们看来,“走过路过”绝对不算做成生意的前兆,只有开始“砍价”了,这桩生意才算“有门”。

    在大阪,砍价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行为。一对专门出售各类瓷器的老夫妇,将多年收集的瓷器低价出让,引来不少人争相购买。我们看上了一套精美的瓷器,要价1000日元。当我们准备付钱时,老妇人竟然主动将价格下降至750元,甚至直接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不跟我们砍价?”

    甚至不少孩子也加入了练摊的行列,拖着自己小小的行李箱,在自家的摊位一角摆上自己用过的文具、画片、漫画、玩具,而前来选购的几乎也全是孩子,看着几个孩子为一本漫画书讲价钱的场面,很是有趣。这些“小顾客”已经学会在商品上“挑毛病”压低价格,而“小商人”更是抓住对方对于漫画书的渴求不肯松口。双方的大人绝不干涉,任由孩子自行嘻嘻哈哈地讲价、比比划划地算账。

    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活动竟然是大阪市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这块空地也是专供市民们活动所用。政府部门只需做足服务功夫,事先划定场地上设摊范围,并在家庭入场时进行免费登记。

    其实在跳蚤市场上辛苦一天,赚来的钱未必够全家大小一顿丰盛的午餐和来回油费,甚至可能购买别家商品还得花钱,可大阪人依然乐此不疲,和“邻摊”聊聊天,和客人砍砍价,收摊之时个个笑意盈盈。

    与其说大阪人具有“商业头脑”,不如他们喜欢和他人打交道,享受“交换”、“交易”、“交流”的乐趣。 (责任编辑:高蕾)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