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考研路程
99年6月,也就是大三期末。那时我英语过了四级,计算机也过了二级,法律二专也快拿到毕业证了。自己称称自己,估计找份工作不算太难。剩下的大半年时间怎么过?便成了我主要思考的问题,当时全国上下考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自己多少受到点震动,便想到了考研,希望能重圆大学梦。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怕自费,至于能不能考上倒没怎么去想,因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是一定不能成功,所以想去试试。也参考了一些老师和朋友的意见,但没有告诉父母,是不想让父母担心或伤心。考研的动机各种各样,或想继续深造,或想找份好工作,这都无可厚非,不管动机怎样,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一过程与结果,尤其是结果。考研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专业和学校,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的确费了很多心思,主要是在法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之间犹豫。我本专业是会计,和经济类学的的课程比较相近,跨度不算太大,但经济类专业之热难度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几位师兄师姐全军覆没的悲壮我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会计专业,99年的研究生录取比率不到百分之十,让人多少有些望而生畏。后来想到法学类专业,主要是兴趣所在,其次就竞争激烈程度而言要逊于经济类专业。法学中又有很多具体的专业,比如法理学、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等等,我开始选的是民商法。选好专业之后,就是决定报考哪所学校。当时我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想报所重点名牌大学,再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选择了厦大。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1、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实力特长等;2、所选择的学校最好能有自己的朋友,能找到相关的复习资料。选好学校和专业后,就要准备搜集复习资料。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专业两部分。在选择公共课的复习资料时,最好能咨询一下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的意见,他们是过来人,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至于专业课的复习资料,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所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上指定的参考书籍,并尽量搜集到该专业以往几年的考研试题,这将使你事半功倍。找好资料就像备足粮草,剩下的就是赶路了。
考研是一条苦行僧的路,上路之前要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和良好的睡眠,这三点尤为重要。就我自己而言,我是从99年8月开始准备,整个暑假我都在看专业课,主要有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国际私法、宪法和法理学六本书,因为有自考的基础,专业课看起来并不费劲,相对比较容易。到9月初,我把专业课都过了一遍。9月份,我主要是攻政治和英语。10月6日,辅导员蔡老师(现园艺学院书记)告诉我法律硕士将于2000年实行全国联考,并且只招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得到这个让我既意外又兴奋的消息,我立即决定换考法律硕士专业,并火速寄钱到北京购指定教材,一本《考试指南》用掉我一百多人民币,迄今为止,是我买过的最贵的书。虽然8月到10月份的专业复习几乎是白搭,但我仍然相信我的专业比其他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有很大优势。10月和11月,我抛开所有的专业课,把精力全部放在政治和英语上。当12月初我收到联考指定用书时,离考试时间仅有50天。拿到大纲,看了样题,放心了。当时就给自己定了目标,专业课平均80分。12月份,我硬是把一本700多页,100多万字的指定用书啃了三遍。同时再看看政治和英语。2000年1月,开始做政治模拟试题,先是单元测试,后是综合测试,再下来就是考试。
1月22日考英语和政治,英语感觉极差,阅读很难;政治也好不了多少,就连考前自己已经猜中的一到时事题,都没有完全回答正确,真是气死老夫。1月23日,上午考民法,考得很有感觉,估计80分没问题。下午考刑法,觉得像小儿科。最后一科综合考试(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把我给考焦了。全部考完,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只要英语过就一定能够上线,拿到分数,一身冷汗,英语最低。3月14日,打电话到厦大问到分数。英语(61),政治(63),民法(78)、刑法(85)、综合考试(68),总分355. 4月3日,在网上看到教育部复试分数线,应届毕业生考法律硕士总分335,单科不低于55. 4月28日,参加复试,题目很活,没有固定的答案,任你发挥。6月26日,我收到录取通知书,考研终于尘埃落定。我觉得我很幸运。以往的法律硕士专业都是自费,今年教育部给厦大5个公费名额,占录取总数的10%,在所有应届考生中排第5名,结果每年省了9000元。报名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法律硕士只招自费生,只觉得考这个专业,自己很有实力,也很有希望,就考虑那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