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Jintao称中国经济困难增加 宏观调控见成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4-1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Jintao称中国经济困难增加 宏观调控见成效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国家主席胡Jintao于3月31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前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本次金融峰会意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在回答记者关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的意义时,胡Jintao强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继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峰会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再次相聚伦敦,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对于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出席会议的有关各方一道,努力使这次峰会取得积极务实的成果。


  在回答关于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判断、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提问时,胡Jintao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切实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二是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实现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三是要努力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四是要按照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避免类似危机重演。


  胡Jintao表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在回答关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提问时,胡Jintao指出,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影响,中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等等。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愿为世界经济发展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胡Jintao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延伸阅读:G20峰会中国声音升级 剑指金融秩序话语权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 也许,在后代的经济史学者眼里,2009年的G20峰会,又会是世界金融变迁路上的一道分水岭。


  继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提议创建“超主权货币储备体系”之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应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应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地位。中国的主张受到诸多新兴国家的赞同。


  中国声音升级


  □周小川: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王岐山: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近日,渣打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位经济大国的央行行长第一次公开表示维持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弊大于利,且维护该体系的成本还在不断上升。


  渣打所谓的报告,是指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在官方网站上连续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阐述他对重新构建国际货币体系、解决由于储蓄率差异引起的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如何从微观层面建立约束资本的逆周期机制等的看法。


  其中,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意见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周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超主权储备货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而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呼吁,应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不过,更强烈的声音来自于更高层的领导。中央主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王岐山25日在《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对G20峰会提出更明确的期待。


  “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峰会应就此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对所有金融市场及其参与机构的审慎监管,加强区域和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以避免类似危机重演。”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中国提出这么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建议,表现了中国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同时也在这场谁应当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负责的辩论中开始了有力的反击。


  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整中争夺话语权


  □外电:中国制造话题抢占主动


  □经济学家:中国目光远远超越G20峰会


  外电在评论中国官员的表态时,大多认为这是中国有意在制造话题,抢占主动。不过,更直接的原因是,作为国际金融体系载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表现令新兴国家失望。让人沮丧的是,这并非第一次。


  上述两家组织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陈旧的规则和日趋复杂的全球经济面前,他们的能力日渐捉襟见肘。例如,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歧视发展中国家的重大缺陷立即暴露,其威信严重受挫。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更是全面暴露,既不能为成员国提供可行和可靠的对策,更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帮助它们抵御危机的冲击。


  此外,美国在世界银行里独揽大权,而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却仍排除在决策圈之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按照规定,重大事项需有85%以上的投票权决定,而美国投票权超过17%,高于规定的15%否决票,这意味着美国在重大决策上握有否决权。


  周小川在其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里表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


  马骏表示,如果按照周小川的提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基础上建立起超主权储备货币,那么,长期来看,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就能避免成为因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错误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受害者。


  不过,正如美元的强势地位非一日而成,建立一种取代美元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也非一日之功。因此,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中国“醉翁之意不在酒”,目光远远超越G20峰会,在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整中谋求一席之地,争夺话语权。


  ■相关报道


  中国声音获共鸣 新兴国家抱团应付


  中国的表态得到了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赞同。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则提出,新兴经济体应该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中拥有更多投票权,发出更强声音。另外,墨西哥政府宣布,墨西哥在峰会上将与阿根廷、巴西共同努力扩大拉美地区话语权,还将建议国际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


  不过,尽管中国提出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的“新世界”,但是当下的态度却更现实。最明显的例证来自中国持续购进美国国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4-1 19:02:16 | 只看该作者
危急需要改革,但也更需智慧和战略眼光,这次危机是否成为1930年代美国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开始,还得看中国的造化了,不应盲目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5:43:37 | 只看该作者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9日表示,必须保持灵活的利率政策,央行制定政策将依据即将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


  据报道,周小川在美洲开发银行(IDB)年会间隙表示,“基于对经济指标的观察,我们将保持灵活的利率政策,目前我们必须等第一季度统计数据出炉。我们可能需要两周时间观察经济数据。”


  周小川称,如果IMF希望能增加储备金以更好地处理当前危机,中国将积极准备参与。


  相关阅读:1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 库存消化或提前结束




  另据南方网报道 4万亿是否加码或6月底见分晓 存货消化周期或提前结束


  4月1日,周三,3月下旬的电力调度数据将在这个时间点急报中央宏观调控部门。


  至此,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将陆续汇总,并将逐步公布。


  不过期待经济数据大幅回升的过于乐观者可能要失望了,原因是今年头3个月的经济情况将和2月份类似,即好坏的消息并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就持有这种看法。他刚刚摸清了3月份头20天的贷款数据,贷款仍然在持续快速增长。


  不过近期他赴各地调研也发现,尽管4万亿的投资使得银行放贷意向增加,但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获得支持仍不多,而中小企业还是就业的最大蓄水池。


  他进一步分析说,经济仍然处于去除库存的时期,存货周期,大概两个季度左右,因为存货周期也有顺周期现象,肯定在经济下滑时候减少库存,现在看这个过程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结束,


  综合起来看目前还难以判断经济是否恢复。


  “如果说二季度能有一些回升的话,说明经济实打实的是恢复了。”3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行的经济分析会上张健华说。


  根据CCWE发布最新预测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9%,和去年第四季度的6.8%增幅基本持平,也低于全国今年8%的预期目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0.82%。但二季度CPI涨幅或将变成负值。


  外需仍疲软


  内需还不坚实可靠


  记者获悉,上述数据仍难以得出经济完全好转的情况。同时和2月份数据类似,数据好坏仍冷相互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项目经理于颖也正在紧密盯着PMI数据。她告诉记者,预计3月份PMI指数将在50%以上,反映经济在加快扩张。原因是2月份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指数已经在50%以上,该指数占到整个PMI的权重30%以上。


  PMI的运行,实际上在过去半年,在这样一个弧度内微妙运行。先是2008年10月钢铁生产处于谷底,11月份电力生产才触底,12月开始消化库存,2009年1月份新订单开始好转,2月份则进一步好转。“不过这反映的仅仅是整个制造业经济,尤其是内需在好转,但是外需仍在萎缩,同时出口订单2月份还在50%以下。”


  这个看法得到了调研的证实。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经过研究发现,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用电2月份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浙江上升比较快,不过这种上升,实际上并非是4万亿投资的作用,同时与出口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订单并未好转。


  相反,“(似乎与)企业在危机中的自立自强、消费、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系。”张燕生在2月28日的清华大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


  张燕生根据外需变得更冷,国内基本面的支撑变得更强的因素判断,2009年全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将下降7.9%,出口约下降10%,进口下降5%,贸易顺差约为2000亿元。


  若依上述数据测算的结果是,2009年经济增幅要实现8%,仍需要有更大的努力。


  中国电力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此前根据3月的数据判断,目前我国发电量增长和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够坚实。


  比如尽管3月上旬日均发电量约为93.7亿千瓦时,国网统调数据显示发电量增速同比约为1%,延续2月份的增长势头。但从3月17日前后的发电量又有所回落。


  2月份数据还显示,包括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宁夏等内陆省份的发电还在负增长。


  这些地区工业与能源、有色、化工、建材关系比较大,似乎反映出内需的复苏仍不牢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8: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