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格局变化与奥巴马新政府的美国中东政策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3-18 09:0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格局变化与奥巴马新政府的美国中东政策
赵葆珉
American Middle East Policy under Strategic Concentration
Zhao Baomin

[摘要]:冷战获胜的美国在全球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方面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但美国不具备绝对的军事优势,不能突破大国均势。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遍及全球的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启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缓和美伊矛盾;接受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战略收缩只是权宜之计,美国不会根本放弃单极霸权,决定了美国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关键词]:单极格局;美国衰落;战略收缩;大国协作;中东安全

[Abstract]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he United States lacks real military advantages to break the global equilibrium; therefore, great power struggle shifts to the economic front. Over-militarization and economic decline quicken the collapse of American hegemonic system. In face of waning power, the country is forced to conduct concentration and support its global role with concert of the major powers. American Middle East policy adjustment, an epitome of global adjustments, may contain: to encourage balance of power to lighten its burden; to recognize Iran as the regional power; to include China in the regional arrangements. American global adjustments will inevitably end up in failure for sake of its disastrous unipolar ambition.

[Key Words] Unipoalr Pattern; American Decline; Strategic Contraction; Concert of Great Powers; Middle East Security

作为冷战遗迹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正面临军事与经济衰落的双重危机。华尔街风暴重挫了美国全球资金避风港的声望,美国悬空的虚拟经济濒临险境;在军事上,美军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泥潭,且面临新兴大国崛起的强劲压力。在这个由众多角色与众多问题构成的世界上,美国单极独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力量衰落的背景下,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微妙而深远的收缩倾向,美国似乎正在努力拼凑一个适合自己衰落力量的可行战略。通过适度的收缩包容新兴大国,以大国协作维持动摇的单极霸权,是美国战略调整的核心。在这一大趋势之下,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将随新总统的莅任而出现全新的面貌。

单级体系的力量缺陷

冷战终结形成了美国无与伦比的军事与经济优势,造就了昙花一现的“单极时刻”。凭借无敌的超强实力,美国企图建立军事威慑下的霸权秩序。欧亚大陆是传统的大国温床,美国霸权的企图是驾驭欧洲、亚洲和中东的冲突与均势,不容许欧亚大陆上出现任何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敌对大国或反美联盟。中国与俄罗斯由于辽阔的疆域、巨大的地缘政治潜力再次成为美国单极体系下的异端。[1]美国在冷战后短暂地彷徨之后,即启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同时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和战略包围态势。美国的对华、对俄战略基点是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保持并不断增强军事和地缘政治优势,同时通过全球化促使两国政治与经济转型,从内部瓦解两国的凝聚力,最终将两国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1、美国“虚幻”的军事优势
在后冷战时代不可一世的强盛外表之下,美国单极体系潜藏着结构性缺陷。美国通过冷战拖跨了竞争对手而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但美国依然缺乏真正的军事优势,不能突破大国均势。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是百战经营,新的国际秩序在军事征服与失败大国的废墟上自动形成。美国以和平手段廉价取得世界霸权,美国不能像历史上一再重演的那样,通过实施直接的军事占领确保完全控制。以核武装为后盾的俄罗斯与中国作为独立地缘政治力量的存在,限制了美国的战略选择,确保大国均势继续存在。军事控制是大国霸权秩序的终极力量源泉,军事局限使美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不受阻碍地强加给潜在竞争者。
在大国均势之下,美国的军事优势不能完全释放获得战略补偿,有利于潜在竞争者以有限的军备实现不对称制衡,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不过是粉饰太平。大国均势的持续,意味着美国不能完全控制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不能将自己的短暂优势硬化为一种永久的帝国秩序,不能阻止大国力量对比不断循环这一亘古不变的劫数。美国启动耗资巨大的导弹防御系统即是企图用迂回手段剥夺潜在竞争者的核反制力量,因为美国不能使用直接的军事打击彻底突破大国权力制衡。美国首屈一指的核武力,全球到达的海空军退化为外交筹码与地缘政治装饰,冷战式的持久争夺依稀在大国之间延续。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的继续存在,意味着美国的优势不能一劳永逸。
冷战后美国遏制战略的锋芒指向中国与俄罗斯,但美国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遏制政策。美国优势构成的安全压力,迫使中俄通过跨越式的发展缩小与美国的力量差距。美国的失败不但源于核均势形成的安全僵局,也由于其军事与经济战略的脱节。核均势在大国关系中抑制了美国的军事选择,后冷战时代大国关系的互动,即是美国深度挤压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却不能取得决定性的地缘政治效果,美国的军事能量消耗在无休止地干涉一些战略上无足轻重的地区和国家。而由美国资本开创和驱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列强经济的相互依赖,为两国经济的逐渐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以牺牲战略空间为代价,中俄赢得了休养生息的难得战略机遇期,并使美国走上了扩张过度的险途。
单极体系下大国均势的持续,意味着经济力量消长可能以和平过渡的方式逐步推动权力中心转移,最终改变全球力量结构。在核均势奠定的世界中,大国军事竞争弱化,经济争夺成为大国竞争的基本形式,创造财富的能力成为最具决定意义的战略力量源泉,它最终决定大国持久争夺的前景。美国与新兴大国的竞争简化为经济较量。因此,在美国的战略优势期,中国致力于经济振兴,俄罗斯医治冷战创伤,两国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而将能量集中在经济上。美国覆盖全球的军事优势不再具有地缘政治的决定性价值,也成为经济的巨大拖累,成为一种暗疾,播下了经济竞争力低下的种子。这是一个战略间歇期,没有大国恶斗,但不会延续很久。经济与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异不仅使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也迅速转变为切实的政治与军事实力。
大国战略僵持的再次形成,也意味着经过半个多世纪漫长的冷战消耗之后,美国投身于又一场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战争。美国作为新强权登台,隐然成为列强围剿的中心。数目众多的不确定的对手取代了昔日的单一战略竞争者。美国经济继续无限期地承载军备重负,不能因冷战结束而实现真正的修养生息。苏联解体遗留的权力真空,诱使美国的利益迅速向全球伸展,美国不可避免地背负了过度的军事重负与全球责任,必然对美国本土经济构成沉重的压力。历史上的帝国,都是建立在直接军事占领上,帝国本土免除了过度武装的军事重负,同时有效地消耗了殖民地的财富与资源,从而使任何可能的潜在挑战者陷于离散与贫困。美国以本土经济资源维持全球存在与全球警察行动,决定了美国的经济与军事优势难以持续,注定了美国将是历史上最短命的帝国之一。
2、美国岌岌可危的经济模式
经济力量500年来始终处于大国竞争的核心,五个世纪以来没有任何大国通过纯粹的军事征服取得过世界霸权。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大国竞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所产生的向外扩张的巨大能量。远离欧亚大陆纷争的孤立主义培育了美国经济生机勃勃的活力。两洋夹辅的偏远位置与周边弱邻的地缘环境使美国立国以来相当长时期能够摆脱军备负担,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拓展。在海外扩张初期,美国采取经济帝国主义,军事与外交战略为经济扩张服务。两次世界大战使财富源源不断流入美国,造就了美国的经济优势。战后美国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通过美元主导了世界经济的核心运转。
战后美国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走上了昔日西欧列强军事扩张的老路,国民经济逐渐军事化。为遏制竞争对手苏联,美国对日本和西欧开放了市场,无意间扶植了强大的经济对手。同时军事经济所具有的寄生性、 扩张性和对民用经济的挤压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经济的活力。70年代美国即陷入越战泥潭,庞大的战争开支削弱了经济竞争力,美国经历长达10年之久的滞胀,内外债不断累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经济衰落的结果,意味着全球工业生产版图大幅改变。美国开始丧失经济活力,所承担的广泛的全球安全义务超越了现实的经济资源。美国经济此后由生产驱动向借贷消费驱动转型,沦落为寄生性的纯粹军事帝国。
当代美国是建立在负债基础上的,美国负债创造了经济繁荣。没有与其相应的精神,则在任何政治体制有欠成熟。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很难被发现。经济泡沫开始破裂,日益僵化的自由市场开始对接踵而来的经济难题感到难以应对自民党执政太久了,以至于它无法改变自身。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开创性地建立了美元信用本位的货币体系,以高负债形式推动经济扩张的发展模式由此形成。30多年来,美国经济一直背负巨额债务超负荷运行。以美元信用为核心的浮动汇率制的形成,便利美国在经济衰落的背景下垄断全球资源。强势美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来投资,维持了美国的竞争力。金融在很大意义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美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变成了一个投机市场,而且愈演愈烈。美国证券市场和美元被严重高估形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此一虚拟经济模式脱离了市场本原,不能持续。
美元本位制是美国经济模式的基础。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运转美元本位制,以美元换取实体资源是美国财富增长的核心。由于全球性生产过剩,美国式的透支经济得以寄生于全球金融市场,异化为一股压抑生产经济的力量。世界的其余部分将他们多余的商品和资本倾泻到美国市场,定期的美元贬值使全球财富周期性地转移到美国,美国利用全世界的资源维持霸权不坠。美国扮演世界警察,频繁发动战争导致的债务扩张被经济增长的虚假繁荣所掩盖,实体经济失去活力被私人债务消费的扩张、军事开支和金融领域的寄生性活动所掩盖。这就是美国连续几十年疯狂地与欧亚军备竞赛,还能维持军事和政治强势的秘诀。
美国经济的脆弱与美国军事体系难以承受之重必将通过经济危机的风险释放出来。当美国放弃积极的工业政策,满足于金融投机时,新兴大国却在重整经济基础。当大国争夺聚焦于市场和创造财富的竞争,徒劳地维持军事扩张对美国经济而言是慢性自杀。美国超量消费,而通过美元贬值来弥补财政和贸易赤字,最终必然动摇美元信用,自毁长城。传统的大国衰落,是在一次或几次决定性的大战中轰然倒下。核均势下大国衰落的惯常模式受阻,权力转移即以经济力量的逐渐变迁得以实现,即衰落大国在一种渐进的、长期演进的战略竞争中逐步消耗实力。这一特点决定了美国将重蹈昔日竞争对手前苏联衰落的覆辙,——当日益枯竭的经济资源无力承载庞大的军事体系及遍及全球的军事存在时,经济危机就必然爆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7#
发表于 2009-6-29 16:55:4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透彻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18 17:51:5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3 21:54:2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13 08:34:02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 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9 22:24: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4 15:27: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9-3-18 23:16:37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容易就占个沙发,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6: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