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与火的蜃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6-12-16 04: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黑体" size="5">血与火的蜃景</font></strong></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strong>???</strong> 历史将铭记2003年3月20日这一普通但又不平凡的日子。当美国海军CG-63“考彭斯”号导弹巡洋舰上的战斗人员们在为一枚枚“印第安战斧”Mk-3巡航导弹装定射击诸元时,我们正端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学习。不一会儿,巴格达城上空就出现了“‘夜鹰’与孤鹜齐飞,‘战斧’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虽然“主治医师”乔治<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span>W<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span>布什、“护士长”托尼<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span>布莱尔一干人等为伊拉克做的这一轮“外科手术”没能斩去萨达姆<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span>侯塞因的这一“首级”,更未给伊拉克“移植”上新的首脑,但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地面战在短短几周内就推翻了以萨达姆为首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共和国卫队未能挡住“山姆大叔”的钢铁洪流,“萨达姆敢死队”也没有令“约翰牛”铩羽而归;至于伊平民百姓,他们在经历了D日的暴风骤雨和A日的战火洗礼之后已经跨入了一个连但丁都难以名状的可怕炼狱,只是我等外人鲜有人切身体会过罢了——战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只是一个血与火的蜃景。</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联军最终没有理会数百万人掀起的反战浪潮,而是顽固地朝预先选定的靶子开了枪,战争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两布”的用意相信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断则再次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验证。</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前线枪声大作,双方激战正酣。”滑翔着的“杰达姆”们可能并不知道它们吸引人类眼球的资本是什么,它们只知道被飞机如母鸡下蛋般投掷下来,接着傀儡般扑向某处并在引信的教唆下与目标同归于尽.然而地球村的村民们依旧执著地观赏着这用美金引燃的不要门票的“焰火秀”,只不过有人兴高采烈,有人面如土色,而茫然不知所云者也大有人在——就连万里之外的中国校园里也不乏对是役的评论。当然,也不要忘了媒体的“友情参与”——正是没完没了报道搞得不少人莫名其妙、一头雾水。</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没人想过或是想了而未道出是役对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二十一世纪属于强者!也许有人以为,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巨龙将会作为世界一极越飞越高,但请别忘了龙背上的那位“西部牛仔”!诸位请看:“北极熊”、“高卢鸡”……个个的综合实力都请于中国——显然,我们还没有资格自高自大。的确,实力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可以援引毛主席的一句话加以诠释:“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鸡都不来。”虽然某些人认为这其中有点强权政治的味道,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有谁见过美军战机被外国侦察机撞毁而肇事者可以大摇大摆地降落在美国的机场上?有谁听说美国驻外使领馆被别国轰炸机袭击过?即便别国领导人吃了忽律心、豹子胆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没错,对付霸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拳出击,对付野蛮而无人性者也不可心慈手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畔,你可能被各种野兽所伤,那么在危难之际,你会与角响尾蛇讲公理么?你敢和锯脂鲤谈人道么?说得更直白些:只有实力强劲者才能在达尔文所描述的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如何在世界上谋求立身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并壮大自己的实力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当然,战火尚未燃烧到中国的大地上:不管是王府井大街还是南京路都依然人来人往,纷错如织;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金茂大厦都仍巍然不动,气势宏伟。但“前世不忘,后世之师”的真谛我们必须要了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也不该是一句“Roger”就能打发了事的。有些人说我是杞人忧天——瞎琢磨,可我看咱们确实该抬头望望青天了,那把若隐若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于头顶,摇摇欲坠之状令人不寒而栗!</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本来我对“新三字经”是颇为不屑的,但古人的那些话对某些健忘而且色弱的人来说还是有警示作用的。鄙人不惜与“孔孟先哲”们打版权官司来贯彻这“拿来主义”,其用意也就在此。上“山姆大叔”的黑名单倒不见得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国人可能因此丧失抗争的意志!中国的未来由我们掌握,中国新一代应当是敢为天下先的精英。我深信,如果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奋发图强,战争就永远只是血与火的蜃景!</font></div><div align="left"></div><div align="left"></div><div align="lef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幼圆" size="3">[马后炮评论]</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幼圆" size="3">??????? 三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我高中时代的杂文,苦笑……</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回应呢?</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凑巧的是,几天前,傻大木“同志”被判处了绞刑。我也不得不温习一遍三年前爆发的那场战争。</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与现在相比,文笔和思维模式的幼稚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这篇文章确实有点过度倾向社会达尔文主义了。但现在翻出这篇文章,有一点不会过时:那就是危机意识。</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很多人把过去中国倍受欺凌的原因归结为贫弱二字,在我看来有待斟酌。1830年,清廷治下的中国年GDP占全世界总量的1/3,这个冠军的位置继续保持了很久。中国一度的对英贸易的出超让中国赚了多少?几乎逼得英国把整个美洲殖民地的银矿都掏空了!广州十三行发生大火的时候,熔化的白银填满了整个街区的沟渠!再想想列强后来从中国搜刮的白银有多少?其他珍宝有多少?算上利息是多少?不计其数!1894年甲午战争前,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向李鸿章兜售最新制造的穹甲舰,航速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快水平(23节),但掌管洋务拥有财政大权的李中堂李大人没买。是买不起么?不是,咱们的老佛爷洗一次澡能用掉一百条毛巾,紫禁城里个把月的生活开销就足够买这艘军舰了。李中堂为了自己的顶戴花翎,为了不开罪慈禧太后,把手头的大笔钱拿去贺老佛爷万寿无疆了。最终,这艘军舰为日本人砸锅卖铁购得,命名“吉野”,日后成为甲午海战中最嚣张的日本军舰。</font><font size="3">是的,不是买不起,不是中国穷,而是落后。科学的落后、政治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再拿日本来说,我想它之所以能有机会顺利进行明治维新,与西方没有进行阻挠不无关系,日本也一直并未过多受到西方的盘剥。为何西方放过了日本呢?因为日本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没有油水可捞。这与中国的情况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不是不富,而正是太富有才引来了豺狼。所以西方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榨干中国的每一滴血。他们转而认为,与其压榨日本,不如让这个豢养的小狗为自己掠夺中国作助手,这成就了日本,却险些灭了中国。是的,中国的挨打,就一个原因,弱!</font><font size="3">???</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中国人的失败在于,他们过于沉湎于经济成就的光环下,沉湎于奢靡的物质享受,而忘记了看看周围的世界,忘记了捍卫国家的立国之基——国防。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失败,一直到1944年,我们的美械“国军”还因为豫湘桂千里大溃逃而被盟军耻笑,“友邦惊诧”啊!中国因为没有危机意识已经吃了无数次亏,过去不应该吃,现在不应该吃,将来更不应该吃!我们经历了解放建政后物质条件发展最神速的时期,但是我们的危机意识还在吗?也许在,也许早就扔到外婆桥去了。如果是后者,那么那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悲哀!</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size="3">??????? 但愿我们的民族从一个地方爬起来,不要再跌倒在同一个地方!但愿我们的国家永远保持清醒!</font></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1: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