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Verdana">国、民两党在北高选战中各有胜负,选票大致平分秋色。大型政党如同吸票机,把亲民党、台联等小型政党挤压得几乎没有余地。这场选战,确立了台湾两党政治时代来临,小党唯有委曲求全,才能有一丝夹缝求生的空间。</font></p><p><font face="Verdana">同样是小党,在台北市议员一役中四席全上的新党,堪称“夹缝求生”最典型的代表。精确估票、保守提名,是新党打出“全垒打”的基本要件,而新党定位清楚,一开始就决定和国民党紧密结合,既避免了国民党提名夹杀,也卸下泛蓝选民的“心防”,成功地稳住了票源。</font></p><p><font face="Verdana">台联在北高都推出了自己的市长候选人,在台北,周玉蔻被党内的“小鸡”围剿,开出来的票数比柯赐海还低,而啄得最凶的简余晏和陈建铭,双双高票当选,让北市议员席次“破蛋”;在高雄,市议员候选人力挺罗志明,罗志明还是拿不到一万票,本来有五席空间的市议员,惨到只剩一席。</font></p><p><font face="Verdana">这是一个非常吊诡的例子。以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台联在高雄市的团结才应该是常态,攻击自家候选人的行为实不足取,但当市长选举光芒盖过一切时,选民会自动弃保、选票会自动集中;台联和民进党属性相近,泛绿选民选择了谢长廷和陈菊,弃保效应自然发酵,和大党切割、对立小党就被弃得彻底。</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