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巴曙松详解赤字财政:金融危机下的政策权衡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09-2-26 12:30
标题: 巴曙松详解赤字财政:金融危机下的政策权衡
巴曙松/文
    与欧美国家的过度负债和高杠杆率相比,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状况更为稳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来实施必要的赤字财政。
    2月下旬,经一再讨论、调整之后,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2009年预算报告,其中将2009年预算赤字规模初步定为9500亿元,其中包括为地方代发的2000亿地方债。这是1949年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显著的信贷紧缩和去杠杆化趋势,市场越来越把应对危机的期望寄托在各国政府身上,期望政府注资能够有效稳定金融市场并刺激经济。于是,赤字财政再次引起各国的关注。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逐步凸现,但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更大。例如,2008年11月以来,中国的银行信贷高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应对危机冲击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财政政策的作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09年的宏观政策基调被表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前,美国整个经济体系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便是去杠杆化(Deleverage)。雷曼正是由于其高达36倍的杠杆率,使其资本金面对资产价格3%的微小调整便消耗殆尽,最终导致破产。如果在市场上找不到资本金,就只能申请政府注资。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情况恰好相反。2000年到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但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却有所降低。所以,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再杠杆化(Releverage)的大好时机。在2000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值仅是2.5%,到了目前,这个水平还不到1%,因此,中国在扩大财政赤字、提高负债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仅有22%,而西方其他国家这一比重高达70%以上,中国同样存在一定的国债负债空间。

2006年时政府负债占GDP的比例 数据来源:CEIC
    通过适当的赤字财政来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迅速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新环境下,有哪些经验是值得汲取的?哪些则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调整的?这些都需要在推行赤字财政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权衡,例如,如何防止因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而挤压消费的增长?如何防止财政资金运用中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1] [2] [3] [4]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