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英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2-24 17:2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29:13 | 只看该作者
异域文化为本片定基调
  由于是第一次到印度,所以导演丹尼·博伊尔显得特别小心。“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都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学习印度的文化以及关于文化的种种知识。一是因为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取景,我必须对其有所了解;二是我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也是印度人,为了表示尊重和应该有的理解我必须要学习。”
  跟西方文化不同的是,印度文化中的“宿命论”使丹尼受到很大的震撼。“在我们接受的一些意识教育和文化中,讲的是‘人定胜天’,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印度文化中,这种天定的命运异常强大,人在命运面前是很渺小而无意义的。每个人都自有一方天地和自己的角色,人在命运前需要做的只是顺天意而非尽人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所做的只是尊重我所在的这个国家,尊重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没办法做出改变,去强求或去主宰什么,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很难去驾驭和操控。于是,我就任由影片随着情节自行发展,也许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只要放开怀抱,用宽容的心接纳新事物,奇妙的结果就会产生,事实也证明如此。”
  “正如我们邀请到的主题曲创作者,具有卓越才华的曲作家A·R·拉曼,我相信这也是天意。之前我诚心找他合作时,数次都无缘得见,我在伦敦,而他在宝莱坞各自忙得昏天黑地;而这次我们居然在伦敦遇见了他,这也许就是命运在作祟。”
  印度文化中除了“宿命论”而外,“性别歧视”也给丹尼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影片与此无甚相关,丹尼没有太多介怀,但他认为就这一点而言,印度的女性度日比较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28:5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的选角工作
  在影片里的众多元素中,贫民窟里的“穷小孩”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成群结队的孩子给这部凄美的感情剧凭添了几分厚重感。在影片中,导演丹尼·博伊尔常常用一些闪回的镜头来表示时间的流失--前一秒钟还是矮小青涩的孩童,一辆飞驰的火车匆匆而过之后,孩童转眼间变成了少年。但拍摄这些有意思的片段可是难煞了联合导演洛芙琳·坦丹,因为要在7-14岁的印度少年中选出导演需要的群众演员可不容易。洛芙琳·坦丹表示,“我们之所以将选秀的年龄范围定在7-14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印度孩子接受英国文化的时候,他们从电视、电台、广播、流行音乐、甚至电影里广泛接触英语和英国文化,他们就可以在印地语和英语随便切换,如果我们要拍成主流电影,那么就可以多用14岁左右大的孩子。”
  作为地道的印度人,洛芙琳·坦丹可是帮了丹尼·博伊尔大忙。博伊尔表示,“我需要她每天都陪伴在我左右,第一是我不懂印度语,第二是我需要细心的她来检查我的工作是否有疏漏,在片场我真的变得很依赖她。”洛芙琳·坦丹对这次剧组的经历印象深刻,“其实我更多的工作并非组织而是翻译,年纪较小的孩子对于英语还不是很熟悉的,他们只听得懂印地语。我只得把西蒙剧本上一段段一句句的文字翻译成孩子们能听懂的话,然后教他们如何复述和表演,再选出我们觉得满意的人选。当然你对一个仅有7岁大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反复演练是常有的事。坦白说印地语很有意思的,就好像要表达‘我饿了’这个意思,用英语就是说‘我饿了’,而孩子们如果用印地语就会生动很多,他们会说‘有个小老鼠在我肚子里钻来钻去’,而这句话从孩童嘴里说出来就会显得十分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28:23 | 只看该作者
获奖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剪辑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音效合成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原创音乐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原创歌曲
  2009年 第81届奥斯卡 最佳导演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27:20 | 只看该作者
影片评价:
  影片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在烂番茄影评网,它取得了92%的好评度;在Metacritic网站收录的超过100篇的主流媒体影评中,它获得了85的高分。
  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综艺》的影评人,称赞西蒙·比弗伊的剧本“精细复杂,构造聪明而巧妙”,本片的摄影“深入人心”,剪辑“扣人心弦”,最后麦卡锡总结道,“它是一部巧妙的剧情片,也是得以一窥一个越来越聚焦于世界闪光灯下国家的机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充满生机,虽然是由外来人士制作,但他们很显然已与这个地方心心相印。”而别的全国性大媒体也纷纷给出极高赞誉:“扣人心弦,让人激动,同时既令人心碎又使人振奋”、“娱乐性极佳,活力四射,也许是我能承认的最娱乐的杰作之一”、“我对这部电影不仅仅是钦慕与赞美,而是狂热的爱”……
  在刚刚揭晓的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有前途新人在内的三项大奖,奥斯卡前景看好;当然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也早就为它开始了奥斯卡预热,目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申奥”海报已经频繁出现在业内刊物──《综艺》与《好莱坞报道者》上面。舆论普遍认为本片有望走2006年《阳光小美女》的路线,从独立制片中异军突起,以小博大杀进奥斯卡。让我们祝它好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27:05 | 只看该作者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其他译名: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贫民富翁
  导演: 丹尼·博伊尔 洛芙琳·坦丹
  主演: 亚尼·卡普
  戴夫·帕特尔
  芙蕾达·平托
  米娅·德雷克
  类型: 犯罪 / 爱情 / 剧情
  上映日期: 2008年11月12日 美国
  国家/地区: 英国
  类型: 犯罪 / 爱情 / 剧情
  对白语言: 英语 / 北印度语
  发行公司: Cinéart
  官方网站: Official site
  剧情简介:
  贾马尔·马里克(戴夫·帕特尔饰),来自孟买的街头小青年,现在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审问与折磨。原因是贾马尔参加了一档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直播节目,然而就在他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之前,有人揭发了他作弊。贾马尔当然矢口否认。
  在解释为什么能完美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生活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他讲起了认识的一位宝莱坞明星,在一起宗教冲突中丧生的母亲,以及他与哥哥沙里姆如何认识了拉媞卡(芙蕾达·平托饰),他一生的挚爱。
  三个无家可归的年轻人被一所孤儿院收容,每天以乞讨为生。但是孤儿院的负责人却想弄瞎他们的眼睛以增加乞讨收入,于是他们逃走了。然而在他们爬火车时拉媞卡却因意外失足,再被孤儿院的人抓去。兄弟俩在泰姬陵附近暂时住下来,贾马尔以给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生,而沙里姆则与街头混混趁机偷取旅客的财物。
  但是贾马尔对拉媞卡的思念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最终他说服沙里姆一起回到孟买寻找拉媞卡,可是一系列的变故使得他虽然见到了拉媞卡,却再次失去了她──她被黑帮老大夺去;而兄长沙里姆也成了黑帮的一员。
  于是贾马尔想到了来参加这个电视节目,因为他知道这是拉媞卡最喜欢的节目,她一定会看到他。此时,隔在贾马尔与2000万卢比之间的,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警方认为贾马尔的故事“虽然怪诞,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继续参赛。拉媞卡果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沙里姆此时也幡然醒悟,给了拉媞卡车钥匙与电话,催她快去找贾马尔。最后一个问题是“请说出三个火枪手的名字”,贾马尔并不知道,于是他使用了电话求助。电话打给他的兄长沙里姆,接听的却是拉媞卡。贾马尔听到她的声音固然兴奋,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这个问题。于是贾马尔猜了一个答案,可喜的是他猜对了!而此时沙里姆为了能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与黑帮老大同归于尽。
  那天晚上,贾马尔与拉媞卡终于在火车站相见。他们忘情拥吻,有情人终成眷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0: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