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9 10:13:42
|
只看该作者
中美文化学术交流回顾--------暨邱曙苇访美演唱(上海)座谈会
2007年10月30日,在上海访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馆长Hwa-wei Lee博士、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院长R. Mallory Starr,Jr. 博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馆长特别助理、美国—亚洲中东学术论坛美方主席Anchi Hoh博士、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赵晓明教授、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美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史勇伟教授一行代表团,出席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举办的中美文化学术交流与回顾展望--------暨邱曙苇访美演唱座谈会。同时参加会议的中美方代表分别来自上海文化、艺术、教育、新闻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以及美国驻沪领馆、FaGuo驻沪领馆官员。与会的专家和国际人士与艺术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回顾和总结了中美文化学术交流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论坛项目,特别就上海音乐学院年轻的中国艺术歌曲歌唱家、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副会长邱曙苇2007年4月在美国演唱的欧洲和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所表达的高雅气韵和艺术意境,与中国的时代精神和上海的海派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座谈会中,美方代表特别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近年来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特别受到中美两国文化界关注的项目有:发现并向世界推荐中国民间二胡和古琴演奏家傅华根先生;邀请著名国画家、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教授参加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动;选送中国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先生、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女士的艺术作品列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项目、联合举办中国艺术歌曲歌唱家邱曙苇艺术作品的首发、特别收藏、演讲和独唱音乐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王文章研究员《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学术报告、中国当代油画家、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鲁迅美术学院王易罡教授画展等。
这些国宝精英级的文化艺术交流,大大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使美国精英阶层不仅了解到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同时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的传统,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当代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再生。
谈到上海文化,美方在发言中还特别引用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前文学所所长陈伯海先生的观点。上海海派文化作为现代化都市文明的结晶,某种意义上预示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前景。海派文化就其源头来看,是本土的吴越文化与近现代西洋文明融和的成果。上海不像其他地方城市(如苏州、宁波)那样只发展出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也不像有的商业都会(如广州、香港)长期偏重于消费性文化,更不同于一些历史名城(如北京、南京、甚至杭州)所表现的传统的继承和转型。上海的海派文化,是以吴越文明为代表的源远流长和精细婉美,与西洋现代文明的直接交融后所诞生的一种极具中国性的文化艺术风格,而邱曙苇的成才之路及其从事的艺术歌曲和艺术形象应该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城市的典型代表。
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院长R. Mallory Starr,Jr. 博士特别强调,美国亚洲文化学院专家们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我们讲到中国性,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更要着眼于现代和未来。中国目前之所以举世瞩目,除了传统魅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所展开的对未来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和创造力,这种巨大的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空间,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激情的内在出发点。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正是基于这种激情和远见,来开展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 |
|